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多年以来,乡土人物题材成为中国油画的主要创作元素,其深沉的文化内涵和温馨的家园意识凝聚了中国油画诸多的博爱思想和情感依附,并构成唯一一个以题材冠名的油画类别-乡土主义油画。在当代油画创作中,乡土人物题材已经成为不同油画风格的表现主题,诸多画家采用不同的创作观念、表现技法和绘画语言,从自我的艺术个性出发践履着这一题材在中国油画中的多元风格构成。本质上说,题材并不属于油画的本体范畴,但是从题材入手来研究中国油画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特征,对于当代油画而言将是一个新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2.
徽派艺术是集艺术性、主题性、探索性、创新性于一体,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意韵丰沛,富有鲜明的徽文化元素。融会贯通,油画新安,当代安徽油画离不开徽派艺术的母体,其发展与前景将和徽派艺术血脉相连,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安油画。本文将从徽派艺术的建筑、雕刻、版画和新安画派中的造型风格阐述其对当代安徽油画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开始,都市题材逐渐成为了中国油画艺术家们创作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社会现实与当代文化生活中对都市人的生存状态、生命体验和人性情感的关注,表现人们在都市化进程中由于社会问题和文化现象导致的内心失落、幻想、躁动、彷徨等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无疑成为当代许多油画艺术家关注都市创作题材的必然选择.当代中国都市题材油画创作彰显了艺术家主体意识的自觉,人性表现是当代都市油画作品内在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一幅当代的油画风景作品,它应该是画家通过深思熟虑的构思,并结合自身独特的绘画技巧等手段所创造出来的。欣赏和分析油画风景作品时,不能只单纯的对作品中绘画题材、构图、颜色、技法的应用等方面加以关注,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那就是地理环境因素对风景油画表现语言的重要影响。我国东北地区地理环境有着自身的特点,多民族融合,丰富的民风、民俗文化滋养和蕴育出独特的油画风景作品。东北地区风景油画作为我国风景油画创作表现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现代中国油画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油画创作不可忽视的创作资源。民族题材油画创作,可以强化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创作。在高校油画创作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加强对民族的人物服饰、建筑风格、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的观察和理解;研究和借鉴优秀的民族题材油画创作;确定油画创作的主题思想,收集丰富的创作素材;创作草图的构建与审查;创作实践的跟踪指导等,从而更好地开展民族文化题材油画创作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今天,油画已经更多地向地域性快速演进.地域性的油画题材已经产生和以往不同的发展趋势,地域性的自然因素、文化因素已经是画家不得不考虑的绘画主题.在地域性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北方的油画题材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之处.本文就从入画的自然地貌和北方独特的文化因素对北方油画创作的影响出发,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进一步阐述北方的地域性文化对北方的油画题材影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双条落”是福建畲族具有复调特点的民歌,其产生有着自己的民族历史文化渊源,在艺术上形成了自身鲜明的艺术特征,其表现为:歌词题材结构的对仗工整、内容上的丰富多彩、演唱方法独特、演唱形式的多样化以及曲调音乐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8.
凯瑟琳·洛钦·施塔格尔是一位具有超过35年教学经验的美术教师,其角色身份决定了《油画入门自学教程》一书的基础性和实用性。该书用七节课串联起了理论、工具、技巧等油画学习的内容,又以静物、风景、肖像三大题材作为案例,对于新手入门或爱好者技能提升,抑或是专业画者都有帮助。笔者在阅读该书后,总结了书中关于油画教与学的三种经验。  相似文献   

9.
客家是在岭南地区居住有上千年历史的一个重要民系,因其独特的环境和生活习俗为油画的民俗性创作提供了相应的资源,本文通过对客家文化艺术发展的分析,就油画创作中怎样在客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油画作为载体,以客家文化为美术题材,创作具有特有的客家地方民俗文化的油画作品,谈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西魏北周装饰图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内容上不仅有佛教纹样题材,而且加进众多中国传统动植物造型;不仅有西域传来的凹凸明暗画法,又融入了多层次的晕染法,用笔流畅奔放,笔法由北凉北魏简洁、鲜明、质朴、奔放风格逐渐转向细腻柔和、层次多变;色彩清雅而华丽,新的色彩构成关系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这是敦煌装饰图案在风格上更为成熟和民族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区域型发展自主机制的影响下,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出现并进一步拉大。产生这种差距的作用机制除了自治区的政策遵从了国家对省区的管理模式、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下市场选择、盟市社会经济改革开放的战略和具体操作层面上的细微差距等人为或社会原因外,也存在自然资源禀赋不同、自治区地域面积广阔等客观原因,而这种客观诱因的作用不仅在改革开放历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也将起重大作用。对此,内蒙古需要继续优先发展核心区,并将均衡发展的目标锁定在城乡居民收入和公共服务领域,通过人口转移、财政手段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作为内蒙古文学一翼的戏剧、电影文学50年来的发展历程。认为,她大体经历了自治区成立至1966年的戏剧、电影文学的发展时期;1966年至1976年的衰落时期;1977年至1997年的繁荣时期。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自治区戏剧、电影文学始终同内蒙古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联,既适应时代要求,反映各个特定时期的的时代风貌,记录内蒙古人民在边疆建设中的困难、矛盾和斗争,并努力以此独特的文艺形式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迎来了令人难忘的三次创作高潮,使自治区的戏剧、电影文学作品从无到有,队伍由小到大,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在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挑战有自己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快速城市化过程使城镇中的民族关系更趋复杂、城镇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护问题更加突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问题日益严峻、城镇中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增强。内蒙古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民族问题,只能在加快内蒙古城镇化的进程中才能得到有效解决。第一,加强城镇社区文化建设,将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学习和教育活动作为城镇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国家帮助和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事业;第三,要加大和深化城镇户籍、工商、卫生、税收和保险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的改革;第四,要将城镇化发展进程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构建进程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近50年来,内蒙古大学研究人员在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这一学术领域,主要是匈奴、东胡、乌桓、鲜卑、突厥、回纥、契丹、室韦一达怛等古代民族的历史研究方面,出版了许多学术著作,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形成了一定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5.
自有明确献记载以来,东胡、林胡、楼烦、匈奴等游牧民族活动于包括内蒙古在内的我国北方地区,燕、赵、秦等国通过战争迫使游牧民族北迁或将其打败,中原诸国进入今内蒙古,筑长城,置郡,对内蒙古部分地区实行管辖。战国时期,古代不同明不同民族在内蒙古碰撞外汇,历史上的内蒙古地区一直是游牧明和农业明交互影响、彼此吸收、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内蒙古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改革开放大潮带来的新观念、新方法,为内蒙古文艺批评实践增添了生机,打破了以往社会历史批评一统天下的局面。新时期内蒙古文艺批评实践值得深思的是,马克思恩格斯确立的“美学的历史的”批评原则在多元化的批评语境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文艺批评家一种不可取代的选择。总结回顾改革开放30年内蒙古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批评所走过的历程,发现成绩和经验时,也看到了许多的缺憾。  相似文献   

17.
散文批评隐含着散文美学观念的变化。纵观内蒙古新时期散文批评,其美学观念的转变可分为两个阶段: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是其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散文批评主要以社会历史批评来分析和评价作品,强调散文的真实性与民族性。从1990年代中后期至今,内蒙古散文批评在坚持散文真实性、民族性的同时,出现了新的批评方法与观察角度,开始对散文审美特性进行深入探讨,主要涉及到散文写作的形式结构、语言文字、心理描写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中国影视发展历史中,内蒙古影视创作一直以其独特的影像表达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一些精品佳作不仅成为中国影视史上的艳丽奇葩,而且在世界影视创作领域中也享有一定的盛誉。尤其是进入新时期以来,内蒙古的影视创作更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浓郁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然而,在全球化浪潮特别是商品化大潮的席卷之下,我区的民族影视创作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难题甚至困境。本文主旨在于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以期为内蒙古影视艺术创作的发展做出一定的理论思考,即:立足本土资源以小搏大;大力发展我区的影视文化产业;进一步丰富拓展我区影视文化的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30年代文学作品选》典型再现了内蒙古西部地区30年代文学活动的历程,为内蒙古现代文学史和文化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线索,丰富和补充了内蒙古现代文学史和文化史的内容,事实上填补了一个越来越鲜为人知的文化断层。《作品选》1.概述30年代内蒙古西部地区进步文坛的整体状貌。2.探寻其得以蓬勃发展的内在动因和规律。3.提出文学的社会功能与时代特点,以及文学与人民大众,文学创作与作家世界观等关键问题上应有的现代思考  相似文献   

20.
鲁迅思想、鲁迅精神,当然包括鲁迅作品,早已越出了地域界限、民族界限,传到四面八方、深入到各族人民心里;鲁迅已成为世界人民的鲁迅.因此本文将从"鲁迅与蒙古族当代文学"这一角度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