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静霞 《考试周刊》2012,(12):184-185
班级中中等生的存在是必然的,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在新课程教育的背景下,要有意识地让中等生发挥主体作用,就要关注他们的点滴,培养他们的自信,为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真正成为班级中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2.
所谓中等生是指学习成绩一般,活动、纪律、能力都属于中游的学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学习中,他们往往会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静止状态。如果教师只注意了两头而忽视了中等生的教育,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他们甘居中游、不求上进的心态。其实中等生是很有潜力可挖的。一旦激发出他们的热情,  相似文献   

3.
秀出自我     
作为班主任,该如何帮助中等生脱颖而出,秀出自我呢?〈br〉 1.多点鼓励,积极引导,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中等生由于其成绩及其他表现都比较平常,所以在班级里往往得到的关注不多,这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表现持一种无所谓态度,安于现状,缺乏奋斗目标。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如能给他们更多关注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就能够激活他们压抑已久的进取心,并促使他们转为优等生。  相似文献   

4.
提高中等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策略有:开展主体教育,培养中等生主体意识;改革评价策略,促进中等生发展;教师给中等生应有的期望;加强对中等生成败归因的指导;帮助中等生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等。  相似文献   

5.
提高中等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策略有:开展主体教育,培养中等生主体意识;改革评价策略,促进中等生发展;教师给中等生应有的期望;加强对中等生成败归因的指导;帮助中等生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等.  相似文献   

6.
提高中等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策略有:开展主体教育,培养中等生主体意识;改革评价策略,促进中等生发展;教师给中等生应有的期望;加强对中等生成败归因的指导;帮助中等生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等.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育待关注的中等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历教育以培养大多数学生成才为目标。而长期以来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轻视了作为大学生绝大多数的中等生的培养和中等生问题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中等生的概念、特征、分类、高校教育中中等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数学学习信念、数学学习方法、数学学习习惯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初中数学水平中等生的学习障碍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信念、教给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来达到提高初中数学水平中等生的解题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提高中等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策略有:开展主体教育,培养中等生主体意识;改革评价策略,促进中等生发展;教师给中等生应有的期望;加强对中等生成败归因的指导;帮助中等生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等。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学校里,大学生也可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三部分.其中,优秀生、后进生比例约占20%—30%,而中等生比例约占70—80%.“中等生”是指那些学习平平,各方面表现一般或学习成绩较好,但集体观念不强、不力求上进的学生.对这相当大部分的中等生,如果引导得好,教育得好,他们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向优秀生转化.如何对“中等生”进行思想教育?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关注中等生,最重要的是培养中等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感觉自己是班级不可缺少的重要一员,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为班级出力,为班级争光。〈br〉 一、记住中等生的名字。优秀的班主任接手一个新班时,往往会花一些功夫记住全班学生的名字,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大多数班主任则往往是及早了解尖子生和调皮生的情况,只记住他们的名字,有的班主任甚至和学生相处了很长时间后,仍叫不出中等生的名字。如此这样,中等生感觉不到班主任的关注,感觉不到班级的温暖,自然就会沉默,心里产生隔阂,从而远离班集体。  相似文献   

12.
陈丽萍 《考试周刊》2012,(40):187+195-187,195
每一位教师都深有体会,在接手一个班的时候,班级中的优秀生和后进生都能很快被发现,因为他们的表现比较"突出",而作为占班级大多数的、表现比较一般的学生,即所谓的"中等生",往往容易被教师疏忽。在传统的班主任工作中常运用"抓两头,促中间"的策略,这一策略实际上是把中等生放在了教育的"盲点"上,忽视了对中等生潜能的发掘与培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数学学习信念、数学学习方法、数学学习习惯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初中数学水平“中等生”的学习障碍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信念、教给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来达到提高初中数学水平“中等生”的解题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了问题,优等生往往会很快举手要求回答。这时候,马上让他们回答好不好呢?从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不好。因为优等生思维活跃,反应很快,而中等生和差生却不是这样。如果让优等生将答案很快和盘托出,一些刚开始思维的中等生的思路会马上被打断,一些差生也懒得思维了。这样就不利于培养中等生和差生的思维能力。如果慢一点儿让优等生回答,中等生和差生就有足够的时间思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则习作:我渴望当个差生!也许有人会说我“发神经”,但我的确是这样想的。在班里,我是个中等生,在老师眼里,中等生可有可无。优秀生能为班级争光,老师对他们总是宠爱有加。为了不拖班级后腿,老师对差生也是悉心“照顾”,而我们中等生一无所有!在家里,因为我是中等生,爸妈常苦恼“:这孩子,就一个中等生,看来没多大出息,可放弃又不甘心。唉!”于是,他们为我准备了大量的习题集、辅导书,我每天做得头昏脑涨,可是功课却不见长进。我不想爸妈为我瞎操心,真想一下子就成为一个差生,可是……做差生容易但心不甘,做优秀生又能力有限。哎!进退…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政治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但其中却隐藏着诸如对中等生关注不够的问题。对中等生关注不够,既与新课改所倡导的宗旨不一致,又容易使中等生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中等生心细、认真、守纪,多给他们一点关爱,他们就能健康成长。关注的方式很多,可以是沟通与交流,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可以给他们搭设成功的平台,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空间;可以改变过去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使中等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等。  相似文献   

17.
所谓中等生是指学习成绩一般,纪律、活动、能力等都居于中游的学生。实际上班级里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中等生,但教师却常常会忽略,甚至于冷落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中等生往往表现平平,成绩久久不能上去。之后,对于学习,他们就会慢慢地变得懈怠。  相似文献   

18.
优化中等生     
中等生他们既不像尖子生那样颇得教师喜爱,也不像后进生那样让教师伤脑筋。对大部分中等生,教师常常任其自然,对他们的长处熟视无睹,对其缺点错误也心不在焉,使中等生陷入受冷落的尴尬境地。殊不知,中等生的心理共性是不成熟、不稳定、意志薄弱、可塑性强等,在他们身上,希望与危险并存。如果我们能够热情关心,积极引导,严格要求,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条件,用心拉他们一把,他们就可以同优等生一起进步;如果我们对他们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特别是在他们遇到困难挫折或受到外来不良影响时,我们没有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他们就会失去充分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中等生”心理问题的思考 1.“中等生”的消极心理特征 在情绪方面:他们的心态一般比较平和.大部分“中等生”起初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肯定,但当教师忽视对他们的关注时,学习的热情逐渐减弱,消极的心境产生.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中等生,是泛指在优生与差生之间的那些学生,没有确切的内涵和外延,它和优生与差生的边界是模糊的,具有易分化的特点c在中等生身上,同样存在优等生所具有的潜能,甚至在某些方面有超常的优势,只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他们在某个时期某种条件下处于中等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研究中等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因材施教,促进他们向优生转化,防止他们分化为差生。R有这样才能做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针对中等生的心理及思维持#,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促进中等生素质的提高。一、为中等生创遍进步的氛围渴求进步的心理是中等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