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6 毫秒
1.
一、面临挑战的学校建筑提起中小学学校建筑,人们往往存有几个明显的误区,一是觉得学校建筑无外乎教室、办公楼、图书室、学生宿舍等的组合,要讲究效率和经济实用性,只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达到一般的美化、  相似文献   

2.
曾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我们必须建造这样一幢建筑,它的每个细节都应当在心灵科学上和其他方面找到出处。"然而在现实的校园里,有多少孩子的心灵能够在建筑的细节上找到出处呢?学校建筑是人们为达到特定的教育目的而兴建的教育活动场所,同时它作为载体还是一个社会的教育思想与价值观念、经济与文化面貌等的具体体现者。本刊现推出"建筑"栏目,从跨学科的视角,洞悉和解读不同学校建筑空间所蕴涵的教育意蕴与文化意义,在"赋予建筑教育的深度,彰显学校文化的魅力"的使命下,为读者认识和理解学校建筑提供科学参考。栏目特邀浙江大学学校建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邵兴江博士主持,他长期致力于学校建筑与文化等领域的研究,在学校建筑文化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力与学术积累。  相似文献   

3.
刘杨 《考试周刊》2010,(1):238-238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学校建筑有了很大改善,但一些教育配套建筑仍有待完善。在校园建筑中,图书管作为教育配套建筑的一种,如何诠释图书馆与校园总体的和谐是图书馆设计的关键。图书馆既是形式意义上构图的中心、视觉的中心、建筑群落的中心,又是实际意义上的学生交流的中心。应通过建筑多语素的设计,达到聚合师生的作用,使之成为研究、学习的最佳场所。  相似文献   

4.
从全球视野看,国外学术界已对学校建筑开展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继续就学校建筑如何促进教育绩效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反现我国,目前正呈现一片学校建筑新建、重建或改建的繁荣景象。然而,作为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学校建筑研究,在我国并未受到学界应有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照,从而导致本领域的理论研究缺乏应有的深度与广度,我国的学校建筑实践也正因此而遭遇前所未有的现实挑战,并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需求构成多方面的障碍。另一方面,学校建筑本身蕴含有重大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有鉴于此,我们在此呼吁相关学术界尤其是教育界亟需加大对我国学校建筑的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外国友人来华感受灿烂文化和秀丽风景,建筑的英语标识作为重要的指示工具,尤其影响着外国留学生和游客的出行。而绝大多数建筑的名称没有英语标识,极少数有标识的建筑英文名称又过于生硬缺乏人文气息。本文以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及音译法的翻译方法为理论依托,通过实地考察、问卷分析、查阅文献所获信息,结合翻译学中的理论知识创造出自己学校特有的建筑英语标识,从而引导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及建筑类型,旨在引起武汉高校对建筑英语标识的重视,达到推广高校英语标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2005,(4A):48-48
烟台市牟平区化二中创建于1998年学校占地72亩,绿化面积达2万平方米,环境幽雅,绿树成荫、假山亭台、腾飞雕塑、巧夺天工,相映成趣,达到烟台市“绿色学校”标准学校建有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各一幢,建筑总面积达8400平方米,教学设施先进,为教师进行现代化教育教学和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2010,(24):F0003-F0003
枣庄市第四十一中学成立于1994年。占地面积7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绿化面积21000多平方米学校建筑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校园内硬化、绿化、美化和亮化水平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学校现有教学班50个.在校学生3518人.学历达标率为100%。  相似文献   

8.
据日本《每日新闻》2012年8月9日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于8月2日公布了中小学校舍及体育馆的耐震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全国3.1万所公立中小学共计12.2万余栋校舍及体育馆等学校建筑的耐震率达到84.8%,比上一年增长4.5%。12.2万余栋学校建筑中的103561栋已经完成耐震化,但仍有  相似文献   

9.
一、学校建筑与文化 学校建筑是体现学校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显性东西.我们一般从三个层面讲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筑文化显然属于物质文化.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产物,它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文化类型.从建筑自身的发展规律来看,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子系统,社会价值观念、审美心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经济条件等所构成的文化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制约着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学校简介惠州市建筑学校创办于1974年,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中专学校。2004年经省、市政府批准,惠州市建筑学校与惠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惠城区广播电視大学合并,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办学。整合三校办学资源后,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层次得到提升,具备了中专与大专学历教育衔接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