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电视民生新闻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挖掘新闻止于表层、节目流于世俗、同质化竞争严重、栏目风格单一等问题,探讨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空间,在民生新闻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挖掘、在新闻品位上进行提升,致力于栏目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可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和更大的可持续发展能量。  相似文献   

2.
王应军 《新闻窗》2011,(6):94-95
近年来,民生新闻发展得非常的快,无论是省级台,还是地市县台,都开设有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可以说,民生新闻已经成为我们新闻节目的一种常态或者说趋势,民生新闻不搞不行,不搞好更不行。既然这样,我们就应好好研究一下怎样搞好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3.
丁永富  黄贵 《今传媒》2016,(9):90-91
民生新闻的出现改变了电视新闻常态,它以其贴近式的报道、互动式的传播、个性化的播报使民生新闻栏目成为收视焦点。但随着民生新闻的遍地开花,竞争不断升级,出现了内容同质化、琐碎化等现象[1]。打造有品质、有内涵、有风格的民生新闻,挖掘出民生新闻栏目特色,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探索民生新闻栏目与新媒体融合、拓宽发展空间的路径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晋江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新闻天天报》为例,做了一些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项国雄  黄璜 《新闻界》2005,(1):32-33
2002年1月1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开播了全新的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从此民生新闻成了各省台的一朵奇葩,江苏电视台各频道纷纷出台民生新闻栏目拉动收视率,结果屡试不爽。在民生新闻成功挖掘了新闻节目收视潜力的时候,南京地区的民生新闻栏目也走到了质和量的瓶颈。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由于立足于本地的贴近性和亲和性,深受其当地观众的欢迎,广播应大力拓展民生新闻的报道空间,打造出民生新闻的名牌栏目,铸造出频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在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空间得到了较大的拓展后,许多地方电视台在所办的民生新闻栏目中,刻意设置了为老年受众服务、为妇女儿童受众服务、为进城农民工服务的子栏目.乐清广播电视台新闻部民生类栏目<民生快递>开办三年来,在思考平民视角与宏观视野结合、拓展民生新闻外延空间的过程中,一直在尝试如何为农民工开一扇"窗",获得了不少经验.  相似文献   

7.
电视民生新闻的迅猛发展,构成了电视新闻传播层面的一道冲击波。当今各电视台已被一轮又一轮的“民生热”所席卷,内容的市井化、栏目的同质化、价值观念的扭曲化等问题凸显。本文在回溯民生新闻兴起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南方台民生新闻栏目集群的显性表征,呼吁各电视台吹响新媒体时代民生栏目创新转型的集结号,并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电视界新闻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民生新闻已经成为各电视台尤其是地方电视台的主打新闻栏目。各地方电视台纷纷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生新闻作为竞争利器。使民生新闻栏目成为频道和电视台的品牌栏目,并借助其品牌效益,带动其他栏目和频道发展。从而提高频道和电视台的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衢州广播电视总台生活娱乐频道作为衢州地区最早开设民生新闻的电视频道。已经走过整整9年的历程。在这9年中,民生新闻不仅稳步发展。而且为频道收视率和创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成绩的背后.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困境。如何实现新的突破,笔者认为,重点应在速度、厚度、温度、力度四方面下功夫,求创新。  相似文献   

9.
田文 《记者摇篮》2009,(6):64-64
现如今,各大媒体旷日持久的民生新闻大战可谓愈演愈烈。打开电视机,名目繁多的栏目、各式各样的新闻让人眼花缭乱。但是,细看之下不难发现:曾以“百姓情怀”走红大江南北的民生新闻却逐步陷入了发展的瓶颈。瓶颈之一:同质之祸时下,无论是省台的民生新闻,还是市台的民生新闻,大多呈现出一种众栏目一面、众栏目一腔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毕勤 《新闻世界》2011,(8):54-56
这是一个推崇创新的时代,电视新闻事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个新的形式,那就是电视新闻平民化。平民化是媒体满足受众心理需求的必然结果,近几年来各地电视台已经纷纷模仿,办起了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民生新闻里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影响和制约着中国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民生新闻目前应该有更大的改进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民生新闻以其内容贴近生活、表达方式自然亲切在电视新闻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在日后的节目制作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选题雷同、表现方式陈旧的尴尬.民生新闻走到今天,势必要重新思考、重新定位,走出一条崭新的道路.本文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新闻频道的重点民生新闻栏目<现场>为分析对象,梳理九年来该栏目的发展和定位,从中探寻未来民生新闻在选题、节目制作等方面应遵循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自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新鲜出炉,电视民生新闻在我国飞速扩张,全国各地方台纷纷推出民生新闻栏目。或将原来的社会新闻节目转型为民生新闻.而这类栏目也普遍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民生新闻受欢迎.一方面是其自身“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特点使然.另一方面,民生新闻中夹叙夹议,轻松自然、灵活简洁的评论方式也让人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3.
王丹 《声屏世界》2008,(1):16-18
面对民生新闻发展之路隐忧重重的现状,作者王丹以2007年两会中关注民生的热点话题为由头。提出了民生新闻应当开辟民生新闻报道新视野的观点。该文在分析以往关于四大民生问题报道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民生新闻栏目既要关注百姓衣食住行的“小民生”,更应关注百姓求医就业、受教育与老有所养的“大民生”,应做好党和政府在各个时期发布的各项政策的解读、宣传工作,以提升民生新闻栏目的品位。真正为百姓提供实用而有价值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4.
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民生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率先进行民生新闻改革,历经十年发展,在网络时代,其繁荣背后收视隐忧渐显,那么,这种以《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该怎样才能摆脱自身局限,寻求更大更广的空间呢?近期城市频道《零距离》通过升级,把触角伸向了更为广泛、更为基层的百姓生活,推出新版块《新闻敏感度》。这是一个以新  相似文献   

15.
郭光华 《视听界》2006,(6):69-72
《今日一线》是广东南方电视台重要的民生新闻栏目,也是华南地区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该栏目自2003年创办以来,其收视情况和影响力都令人刮目相看。本文所提到的民生新闻是与非,其内涵有两层:一是从名实的角度看,以《今日一线》为例,分析实践中的民生新闻与概念中的“民生新闻”有多大差别,或者说,实践中的民生新闻哪些是理论界所期待的,哪些不是;二是从学理的角度,以《今日一线》为典型,分析当下民生新闻的成功元素与存在危机。一、民生新闻名实之辨2002年,《南京零距离》诞生后,迅速热起来的民生新闻现象很快地引起理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信息生活的多元化发展,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更需要创新的编排才能获得新生。本文以江苏省十大名优栏目的《徐州夜新闻》为例,就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编排策略与技巧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7.
孙丽 《新闻传播》2010,(6):56-56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第一档民生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随后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在全国各地掀起“电视民生新闻热”。  相似文献   

18.
宁波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看看看》栏目创办于2005年,是宁波电视台第一档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两年多来,《看看看》的主创人员不断在新闻实践中摸索创新,及时地从民生新闻的转型与提升的角度出发,积极开拓,不断创新,为《看看看》节目提供了一个外在的推动力和不断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自2002年由于电视界的探索.概念被明确地提出、口号被明确地叫响后,经历了三年多的发展,方兴未艾,各级省市电视台纷纷打造民生新闻栏目,甚至于“民生新闻立台”,筹建民生新闻频道,民生新闻的理念也由摸索渐渐走向成熟。本主要探讨自2002年民生新闻理念进入学界的视野以来.在三年发展期间内理论和实践观念的八大转变方向。  相似文献   

20.
学界一般把2002年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栏目开播作为民生新闻诞生标志,而民生新闻的孕育可以追溯到九十年代初的市井新闻与社会新闻。民生新闻栏目是全国各大城市乃至地方电视台参与新闻角逐的重要阵地,其居高不下的收视率以及丰厚的广告回报显示了民生新闻强大的生命力,近十年来,电视民生新闻的研究也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