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专业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与关键,也是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重要途径。关天经济区次核心城市一般普通高校应依据地方社会发展需求、产业发展结构及地域资源特征,改造拓宽传统专业课程,强化相关新专业及课程建设,精心培育特色专业和课程,不断增强服务地域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及服务能力,实现与地方社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天水作为关天经济区的次核心城市,目前,体育旅游设施相对比较落后、产品层次较低、营销和宣传力度不够。为此,在关天经济区实施背景下,天水市体育旅游需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强化品牌意识,提升产品认知度;整体规划,整合体育旅游资源;提高生态环境,夯实生态体育旅游基础。  相似文献   

3.
加快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关天经济区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加快陕西省铁路路网建设,对推动关天经济区发展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陕西铁路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提出了“2581”路网建设计划并逐步实施。其对关天经济区发展的重要作用有:经济大通道作用,配置区域经济资源作用,能够提升关天经济区的国家战略地位,促进关中一天水地区综合城市带的形成,并促进关天经济区内的人力资源建设。对陕西铁路建设提出的建议为:铁路发展要始终以适应关天经济区开发需要为第一目标;立足先进技术,提高路网质量;提高主要干线运行速度;多渠道筹集资金,满足铁路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一个区域高等教育的水平,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实力。青岛是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当地高等教育为其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仍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本文主要对驻青高校推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策略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装备制造业是一国工业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关中—天水经济区(简称关天经济区)因其要的战略区位和良好的工业基础成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本文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作了定性的分析,并且利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市场份额、贸易竞争优势等指数对其进行定量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关天经济区的装备制造业生产基础良好,生产产量也在翻番增长,和发达地区的装备制造业产量逐年接近,但出口的比例非常有限,和长三角等地区还有巨大的差距。其次虽然还未形成产业集群,但是产业的聚集程度对关天经济区装备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影响较大,这也为关天经济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城市在区域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的发展直接带动和影响整个地区各方面的发展。文章通过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计算2004-2009年海峡西经济区内20城市实力综合得分并分析了城市实力的发展动态,经济区内这20个城市的实力综合得分差异很大,表明海西经济区内这20城市的实力差距很大;从2004年到2009年这6年间20城市的实力均得到提升,但是由于城市实力增长能力不同,致使城市实力的差距更大,因此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城市实力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针对天水市2008年经济发展的横截面数据标,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了13个指标对工业各个行业进行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了各个工业行业的综合实力及排序,结合关天经济区规划对天水产业发展的定位和天水的具体情况,对天水的工业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关天经济区的8个市(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个以经济开放度、基础设施完善度、旅游开放度、生态环境、人力资本五个方面为一级指标,包括5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关天经济区各市区2007—2014年的对外开放水平综合得分及排名进行了计算,并且将其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关天经济区的整体对外开放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各市(区)之间的对外开放水平差距过大;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关天经济区的对外开放水平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其中,第一类别仅包括西安市,第二类则主要集中在天水,宝鸡、渭南、咸阳、商洛、铜川、杨凌则归于第三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南宁市与南贵昆经济区其它中心城市地位和现状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南宁市在南贵昆经济区中的战略地位和构想,认为应加快南宁市工业化、城镇化和国际性现代化城市步伐,增强南宁市作为南贵昆经济区中心城市的经济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南宁市综合竞争力,发挥其在南贵昆经济区中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然资源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生产过程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各地自然资源禀赋差异较大,自然资源的丰裕度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关中—天水经济区自2009年成立至今,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资源瓶颈的约束日益增强.为了提升自然资源对关天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关天经济区应着力强化对主要自然资源的战略规划.“十二五”期间,关、天经济区的发展应加强土地资源的科学规划,加大产业集聚程度,节约使用建设用地,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合理调整用水结构,加强水源保护,提高关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水平,提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矿产资源开发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考虑资源开发的环境承载能力,统筹考虑,超前谋划,合理有序开发.  相似文献   

11.
南宁市在南贵昆经济区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宁市与南贵昆经济区其他中心城市地位和现状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南宁市在南贵昆经济区中的战略地位和构想,认为应加快南宁市工业化、城镇化和国际性现代化城市步伐,增强南宁市作为南贵昆经济区中心城市的经济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并提出了增强南宁市综合竞争力,发挥其在南贵昆经济区中作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关天经济区建设和西咸新区建设提速的背景下,统筹咸阳科技资源,发展科技服务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亟待重视的关键问题。创新科技服务业发展思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整合科技资源、构建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是创新型咸阳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实证及样本调研,分析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外经人才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同时,时区内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样本调查.力图从需求与供给两方面寻求满足关天经济区对外经人才的需求及培养外经人才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4.
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是一项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发展的加速,广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发展高等教育,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由于北部湾经济区的区域特点,以及经济区发展的独特定位,需要大量符合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需求的区域性、特色性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广西高等教育需要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发展的要求,培养出能满足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需求的适销对路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对地方高校的社会责任和任务提出了新的更为明确的要求。河南地方高校不仅要为其培养高素质人才,而且还是其重要的科技创新的支撑与保障,因此,河南高校要深入认识自我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发展之间的关系,自觉树立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的办学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增强服务地方经济能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正全面推进,福建高等教育在海西建设过程中能否发挥重要作用,人才建设是关键。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机理出发,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剖析了福建高等教育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适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福建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7.
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实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之一。地处“关天经济区”的地方高校立足关陇文化进行校本课程建设,是重视学生个体成长、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传承、创新关陇文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原经济区2015年和2020年的交通、人口及经济数据,运用GIS网络分析与引力模型,探讨了高速铁路的开通对中原经济区城市对内可达性、经济联系强度和对外联系总量的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高速铁路强化了城市对内可达性,中原经济区整体呈现以郑州为核心、向外逐渐扩散的中心-外围模式;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呈现明显的核心带动、轴带发展的指向性特征.其中,中心的郑州及其周边新乡、许昌、洛阳等城市,形成了节点提升的经济联系格局.外围的东北、东南和西北部地区经济联系仍较低;所有城市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其中高速铁路沿线城市增长最为显著,呈现明显的“廊道效应”,改善了城市经济联系中心度两极分化现象.研究结果以期为中原经济区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和完善经济发展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刘延东国务委员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高校要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构筑核心实力。党和国家已为高等教育发展明确了方向,提出  相似文献   

20.
从教育规模、教育经费、基础设施、师资实力和科研实力五个方面构建省域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和聚类分析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进行测度、排序和分类。在探究区域差异主要影响因子基础上,提出提升不同区域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