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办学特色反映了学校的比较优势,蕴涵着学校的办学理念,表现为校长对学校文化的传承.真正优质的学校一定是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办学风格、鲜明的育人特色的学校.为了进一步提升长郡的办学特色,打造长郡的教育品牌,我们在2009年申报了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朴实沉毅:百年长郡办学特色形成与发展的研究>,作为"特色高中研究专项"批准立项(课题编号:GHA093041).  相似文献   

2.
课题研究坚持“文化引领、特色发展”的理念,以学校管理、师资、课程、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题,构建以“博”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系,它包括理念系统、视觉系统、行为系统.课题从特色管理、特色师资、特色课程、特色教学、特色活动等5个层面,开展对“博”之学校文化及对博雅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性和操作性成果,使学校凸显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3.
2010年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学校特色建设被提到了国家教育战略指导方针的高度,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指针。学校特色作为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是新形势下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石。一所学校的文化就是它的办学特色,学校文化有特色,学校办学才有特色。因此,从某种意义一L说,学校特色就是创建文化上有自身特色的学校。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点以及学校教育对象实际,我校努力创新德育教育新途径、新方法,着力学校文化机制重建,积极培育校园文化特色,凝练校园人文精神,不断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发展内涵。  相似文献   

4.
分享文化是常州市实验小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学会分享——一项促进学校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也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产品”。分享文化的实践观点是:“分享文化”建设主阵地在课堂,突破口在德育,载体是校园主题文化建设,抓手是课题研究工作。增强分享意识、提高分享能力、形成分享品质、倡导分享精神是学校分享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分享文化研究的价值在于“思变、创新”,也因此才能够迈出形成开放、大气办学风格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金湖县第二中学创建于1978年,现有40个教学班,在校生2500余人,教职Z[200余人,是一所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省三星级高中。建校以来,金湖二中在艰难中跋涉,于求索中奋进,上下精诚团结,开拓进取,注重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取得了显著的办学实绩。先后获得“中国体育明星学校”“江苏省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江苏省心理实验学校”“全国重点课题《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优秀实验学校”“中央教科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验学校”“淮安市中小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
“龙头”课题是指以学校整体发展为依托,全面带动学校工作的课题。学校力图创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合理地定位学校办学特色,科学地实践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迫切希望能形成一个比较核心的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来全面带动学校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而“龙头”课题的选择和确立就是把课题研究与学校改革融合起来的最佳方式,对学校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和指导性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学校特色的重要性,它是凝聚学校内涵的文化张力,是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办学实践,积淀形成的学校办学的内在倾向和个性特征。学校特色不可能横空出世,更不是应景之作,它是贯穿学校  相似文献   

8.
特色是一种清醒的自我认知,是一种卓越的自主坚守,是一种内生的自觉文化。学校秉承百年办学传统,以“尚真”为核心理念。走上了以“数字化校园”为学校特色,以“武术”为特色文化项目的特色发展之路。并坚持以回归“自然”的态势践行于特色发展之路上,将“自然”贯穿于特色发展的各个季节。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一所学校办学特色的彰示,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突出地表现学校的“综合个性”。因此,开展深入持久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不仅对形成良好的“三风”建设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更深层次地对传承学校文化,增厚学校文化积淀,提升育人功能,形成鲜明的学校办学特色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蕴涵着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学校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0.
学校特色是学校优质发展的具体体现。我校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和育人模式,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积极传承和发扬“剪纸”这一民间传统艺术。十多年来,我们以课题为抓手,着力加强学生艺术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办学特色。被省少年儿童研究会评为“少先队特色项目”,被苏州市广播电视局评为“特色文化学校”,被市教育局评为“特色剪纸项目学校”。我们在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中,享受到了成长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白春荣 《河南教育》2009,(12):18-18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特色、办学品位的综合体现。创建健康向上的中小学校园文化,是每一所学校应该重视的事情。校园文化的特色内涵与外延是什么?怎样创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把“艺术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这一问题当课题,在实践中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天津教育》2006,(4):56-56
天津市河东区汪庄子小学创办于1951年,是一所全日制“双高普九”规范校、素质教育示范校、艺术教育特色校。学校拥有一支素质高、师风正、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石秀芬校长秉承学校五十余年的文化传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为本、发展为本”的办学原则,逐步确立了“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文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教育设施现代化、学校管理人文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教育质量最优化、艺术教育特色化”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3.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7):F0004-F0004
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兆通小学,有22个教学班,学生955人。教师50人。 学校秉承“一切为学生的未来与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遵循“项目特色——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发展轨迹,大胆探索。提升办学品位,把“开拓学校发展空间、丰富学校特色内涵、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为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但“办学特色”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理论研究的众说纷纭和学校实践的五花八门,一直困扰着不少的中小学校长。什么是办学特色?在笔者看来,文化积淀与文化张力才是凸显学校办学特色的最本质的东西。所谓学校办学创特色,就是创建学校文化上的自身特色,从本质上说,就是学校独特的文化积淀与文化张力的内隐与外显的过程。什么是学校文化?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一定的文化环境孕育一定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成员通过教学、科研和文化实践活动而创造出来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保定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百年名校。一百年风雨沧桑铸就了她独有的文化内涵。百年名校如何办出新时期的特点?如何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上改革创新?1999年,我们设定了新的办学目标:要把学校办成“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同”的优质学校。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坚持“和谐发展”的主体办学思想.按照“改革、创新、求活,走科研兴校之路”的办学方针,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中山小学秉承了先辈们的教育理念,同时,在探索现代化办学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以上海市郊小学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项目,引领学校文化建设”的文化办学宗旨。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有了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7.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探索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学校的管理者要明晰办学理念,塑造文化精神,做学校发展的引领者;要坚持文化立校,打造活动文化,做学生道德实践的推动者;要优化育人环境,培育人文氛围,做学生行为养成的影响者;要彰显学校特色,促进个性发展,做学生未来发展的奠基者。学校的管理者就是要走文化引领、特色发展的办学之路来“立德树人”,从而奠定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其精髓之一就是要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作为一名校长,要学会因校制宜找到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之路。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之源,它体现着校长对学校文化的传承。校长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不断提升办学特色品位,使已形成的学校特色发展为特色学校,使特色学校发展做到与时俱进。由此我们构建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其核心内容是:重视人格,尊重人格,以“关注、发展”的目光调动学生潜能,激发教师智慧,努力实践“教师第一”的思想,以科研强师、科研兴校的战略眼光创办特色学校。“以人为…  相似文献   

19.
《教育科学论坛》2014,(7):I0005-I000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办学校办的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文化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和品位的重要平台.是学校的灵魂。每一所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我校坚持“因材施教、文化育人”办学理念,用文化力引领,打造品牌.倾力建设书香校园,着力提升学校软实力。几年来。学校文化建设特色鲜明,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20.
在基础教育中实施“科研兴教”战略,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建特色学校的重要举措。教育科研有助于学校在更广阔的视野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和办学特色,实现学校发展的多元化、个性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历史地形成的“千校一面”的办学格局。基于这样的认识,浙江省桐乡市第二实验小学以教育科研为学校发展的原动力,进行了以主导性课题带动学校发展的探索。学校根据自身实际,立足主导性课题“审美化教育(教学)”的研究,走“以科研促特色,以特色求发展”之路,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实现了跨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