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学生参与课程发展的课堂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中学生参与课程发展的本质是意义建构。检视当前课堂中学生理解和建构课程的过程,存在着意义建构的有效性问题、多元建构与价值引领问题及学生建构课程的限度问题。对课堂中学生理解和建构课程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可以推动学生参与课程发展在课堂中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建构自己成长需要的知识,学生主动参与建构自己成长需要的知识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课堂教学是落实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的主阵地。教师可以从设置情境、课题探究、课堂质疑等方面来落实课堂中的知识建构问题,以满足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实现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3.
物理模型建构意识是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积极影响。在初中物理课堂中,使用滑轮实验为学生营造真实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滑轮模型的基本特点,进而使学生体验模型建构过程,理解模型建构的重要意义,形成主动建构模型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浅谈支架式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架式教学是通过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 ,借助该框架 ,学生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 ,独立建构意义。支架式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 ,而构建教师和学生互动 ,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通过建构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亲历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体验式教学以人的实践发展为依归,强调身体参与,关注学生经由学习而获得彰显和扩展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6.
浅谈支架式教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支架式教学是通过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该框架,学生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独立建构意义。支架式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而构建教师和学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是比较模糊的,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各种问题。“三学五式”的课堂教学建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更加聚焦数学概念。“三学五式”课堂尝试多样式、多途径让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参与知识建构的全过程,进而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生动课堂是课堂本真意义的回归,它使学生"主动"互动",动得"有序"有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核心素养"培育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教育是发生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中的教育,课程是学生的课程,课程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追寻富有意义的、充满人性的教育。"因此,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生动课堂应该成为我们课堂的常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验)》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  相似文献   

9.
指向知识接受的学生学习参与虽在一定时期推动了教师发展、学生成长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的繁荣,但随着意义学习、情境学习等理论的兴起,其遭到了质疑与批判。于是,指向知识理解与生成的意义建构的学生学习参与应运而生。但随着实践的推进,其在弥补上述缺陷的同时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导致学生学习随意化、教师教学空洞化、知识理解过度建构化等问题产生。学生学习参与的关键在于如何经由知识这一载体达至学生精神丰盈和意义建构的旨向。由此,走向深化的学生学习参与理应处理好知识接受与意义建构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在二者的交互融合之中促进学生的整全发展。具体来说,需要在学习参与理念上形成接受与建构并重的价值共识;在学习参与内容上深挖学科知识符号与意义的关系联结;在学习参与方式上强调接受与建构的转化融合。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90):77-78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渐实施,学生课堂参与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研究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成为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大多数的中学课堂上,教师单纯讲课、学生单纯听课的课堂模式依然是主流,这样势必会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下,而且也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究其根源,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缺乏。因此,促进学生课堂参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学习效率势在必行。首先是研究目前初中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现状,然后研究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文章就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尽可能地给出一些切实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可以说学生主动参与体验过程就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教师应把体验式教学引入思品课堂,让学生在亲历亲为体验中,理解知识,提高能力,提升实效。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后的课堂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激发。教师要打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和谐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学习能力和素养的提高。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和培养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学校课程文化建构依然存在诸如课程目标和评价被人为割裂、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孰为根本目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优秀化”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和矛盾。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上述问题或矛盾,是由于缺乏对课程文化的动态的理解所造成的.课程文化建构者们必须正视动态的存在——课程文化的本质性理解。  相似文献   

14.
赵潇恬 《江西教育》2012,(33):36-37
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能够充分而有效地调动学生,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主动建构信息和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参与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本文在课堂教学实践、观察和反思的基础上,就"课堂教学"与"学生参与"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高中政治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建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高中政治搭建平台。引用感性材料,激起学生学习高中政治的兴趣;巧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参与政治学习的激情;开展多元活动,以保证学生有效参与政治学习。  相似文献   

16.
学习过程是通过社会交互、工具使用和反思等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在网络课程的学习中,能否高度参与到建构知识的活动中去,对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和问题解决至关重要.自我解释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在网络课程中设计自我解释的支持工具,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建构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知识整合.  相似文献   

17.
“课堂讨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较大限度地参与其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对激发学生兴趣,发展思维能力有着积极作用,当然设计讨论的内容是开展课堂讨论的保证之一。 一、对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进行讨论 对中学生来说,一些抽象的地理知识会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对这些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就能帮助学生完成认知目标。例如:在教学“大气运动”中关于热力环流原理时,  相似文献   

18.
英语学科是中学生所学课程中课堂参与度较低的课程之一。其原因是众多的,有教师自身的原囟,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对学生学习的参与动力研究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师的工作效率。当然,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方面方法有很多,笔者认为从英语课程自身存在的美出发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  相似文献   

19.
<正>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自我体验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课堂活动,通过亲身经历去感受、关注、参与、领悟有关问题,通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课程是学生的课程,课程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追寻富有意义的、充满人性的教育。如何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发现每位学生的特性,使他们都能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