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1世纪基础教育的文化使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社会基础和社会功能得到了新的阐释。例如,在基础教育改革的经济基础方面,人们已经将着眼点从计划经济转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敏锐地感觉到知识经济给整个教育体系提出的挑战。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政治基础方面,人们一方面看到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环境朝着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变化,另一方面又看到由于个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偏见给全球特别是意识形态不同的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巨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刻不容缓,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教育培养合格的民主公民刻不容缓。在基础教育改…  相似文献   

2.
认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就结束了,是不科学的判断。理由是:这种判断不符合冷战概念;冷战不只是针对东欧苏联;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西方大国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并未结束。理论和事实都表明:冷战的主客体条件具备,动力尤存,冷战未熄。  相似文献   

3.
孙丽萍 《文教资料》2008,(27):78-80
20世纪40至60年代是一个激烈变动的历史时代.冷战与第三世界的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冷战和第三世界某种意义上都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产物.冷战影响了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与探索.第三世界内部情况的复杂,也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第三世界的争夺提供了条件,进一步扩展了美苏冷战的范围.在美苏冷战的压力下,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冷战"起源研究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以来,出于不同需要,东西方政客及学者们对冷战形成的原因及其相关事件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研究。西方国家最早以美国为主,后加入英国等国,在不同历史阶段其对冷战的责任划分上观点亦有所变化;东方国家最早以前苏联为主,其解体前后观点变化较大;而中国对冷战起源的研究在近二十年来也有所关注。冷战起源研究的相关问题至今没有达成共识,“冷战思维”仍对当今国际关系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如何客观、公正地认识冷战起源问题,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与欧洲相比较 ,冷战在亚洲具有六大鲜明且相互关联的特点 :(1)从冷战格局看 ,表现为两极三角 ;(2 )从美国遏制的对象看 ,在一段时间内 ,主要是中国 ;(3)从冷战的内容看 ,美苏争夺的重点是“中间地带” ;(4 )从阵营结构看 ,亚洲未形成稳定的阵线分明的国家体系 ;(5 )从冷战的表现形式看 ,亚洲冷战常以热战的形式表现出来 ;(6 )从冷战的进程看 ,2 0世纪 90年代后冷战仍在亚洲延续。这些特点对亚洲国家、地区和世界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战略。综述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的观点,阐明什么原因导致了美国冷战战略的不断演变,演变在何处,这种演变在实践中运用如何,以及是否达到了演变的预期效果,从而揭示国家实力对国家战略的重要影响,以及在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过程中手段的正确运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家形象塑造作为冷战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备受学界关注。学者们有意识地运用跨学科路径,将历史考据与文本解读和话语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对美国总体形象构建、国内特定群体形象塑造、利用特定媒介(实景展示媒介、传统纸质媒介和电子视听媒介)进行国家形象塑造以及美国身份的自我形塑或他者建构等四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从而极大地拓展了美国冷战史的研究视域,有助于我们更多地考察作为软实力维度的国家形象话语或象征因素在冷战中的独特作用,进而深刻理解美国国家形象、海外身份认同与现行外交之间的关系。当然,鉴于该问题既深且广,学者们在国家形象概念界定及其作用、美国冷战宣传(心理)战略与国家形象塑造战略之间的互动关系、国家形象修辞与冷战机制变革的相互作用、国际交流活动在美国海外形象(身份)建构中的复杂角色、效果评价等问题上仍然需要继续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一门新兴学科,冷战国际史研究目前主要聚焦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美苏关系.在对这一关系研究的过程中,如何从欧亚冷战的同步性来考察美苏冷战战略的出台,是目前研究需要拓展的,它将进一步深化人们对冷战起源的认识.二是集团对抗.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各自阵营中的盟国关系如何影响冷战进程,如何加强两大阵营的对比研究,是同盟研究的发展所在.三是第三世界.摆脱殖民主义的不发达国家很多都诞生于冷战格局之中,这些国家挣脱大国控制的方式决定了冷战格局由两极向多极的过渡,对冷战中第三世界的关注有助于理解冷战的终结.  相似文献   

9.
马建元 《考试周刊》2009,(51):54-55
"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场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的起源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如果维护和追求本国的国家利益是美、苏对外政策最根本的依据与动因的话,那么美苏传统文化的迥异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则不仅为美、苏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支撑,而且充当了冷战的宣传工具。同时,势力范围的划分和争夺既是美、苏国家利益的具体体现,又为"两极化"的国际力量格局创造了地缘条件。此外,还存在美苏领导人认识的差异。所以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最终促成了冷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10.
1964年坦噶尼喀与桑给巴尔联合成立坦桑尼亚。时值美苏冷战期间,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关注度虽不高,但受冷战"零和"思维的影响,并不甘心旁观"社会主义国家"在该地区的活动。同时鉴于撒哈拉以南地区居于美国全球战略的次要位置,所以,为将坦、桑留在西方阵营,美国采取联合英德前殖民国家实施积极而低调干预的措施。坦、桑联合对美国撒哈拉以南非洲政策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美国对该地区政策的脉络,没有跳出冷战思维的框架,一切都在为冷战服务。  相似文献   

11.
於荣 《教育学报》2007,3(1):94-96
通过考察战后四分之一世纪里美国联邦政府为实现冷战目标对大学的学术研究所产生的影响,和美国大学的学术研究在为美国冷战目标服务中的新进展,以揭示美国大学的学术研究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大学的学术研究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不受外界影响的学术自由成为了神话。大学的学术研究必须着眼于国家利益,为国家利益服务。国家利益是决定政府在学术自由与学术为国家服务之间作出选择和价值判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冷战是指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近五十年的美苏冷战史在欧洲表现的确实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紧张而沉闷的、名副其实的冷战;而在亚洲,从朝鲜山地到越南丛林,冷战表观的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即炮火连天的"热战",爆发了冷战期间仅有的两场具有世界意义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什么原因导致冷战在欧亚两洲的表现如此的不同呢?  相似文献   

13.
冷战的结束不期而至,美国的对手变得难以确定,其国家利益也难以界定。伴随冷战的结束是苏联的消失,也使美国的实力相对衰弱。在后冷战初期,美国在中东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积极介入巴以冲突。无论是巴以和平进程取得进展,还是出现倒退与反复,我们都会发现这一切都是由美国在中东的利益所决定的,都是其国家利益的彰显。  相似文献   

14.
冷战爆发后,杜鲁门政府积极寻求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来与苏联对抗,心理战成为了杜鲁门政府热衷的一种手段。为了在国家政策的框架内策划制定、协调和评估美国对外心理战计划和项目,杜鲁门政府于1951年创建了心理战略委员会。心理战略委员会先后提出了冷战形势下国家对外心理战的理念和设想,制定了美国对外心理战总体计划,策划了针对苏东国家、西欧国家、中东国家、东南亚国家的一系列心理战计划和项目。但是,由于参与心理战略委员会的各部门代表之间的权力纷争,使得心理战略委员会精心策划制定的心理战计划和项目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导致美国在心理冷战战场上处于不利的局面。该委员会最终被艾森豪威尔政府用行动协调委员会所取代。  相似文献   

15.
1948年的柏林危机是冷战开始后美苏双方以战败的德国为舞台,围绕柏林问题而展开的以军事对峙为背景的一次激烈的对抗。在柏林危机爆发前,苏联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已严重恶化,并且已朝着集团对立的方向发展。冷战伊始,美苏便首先在柏林迎头相撞,乃是因为德国作为一个被分区占领的国家,集中体现了美苏双方在争夺德国和欧洲中的各种复杂的矛盾。在柏林危机中美国和苏联进行强硬的对抗,使人们第一次真正看到了美苏冷战对战后和平与安全所可能产生的可怕的危险后果。柏林危机是苏联在冷战开始后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展开的一次出击…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摆脱殖民统治,非洲人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从40年代末到60年代,许多非洲国家赢得了独立。但是由于这些国家是在冷战时期形成的,它们像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一样受到了冷战的影响,其中多数国家成为东西方竞争和对抗的场所,使非洲遭到了很大的灾难。在这些灾遇中最突出和最使人头痛的是种族与部族冲突。这种情况使很多学者重新考虑非洲民族国家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美苏争夺为核心的东西方冷战是多种因素合力的产物。它深深根植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的抗争,直接产生于苏联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与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碰撞,而英国对冷战的爆发起了始作俑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伴随东西方冷战的结束,国际间以政治、军事为核心的竞争,更加集中地体现在综合国力上。从 1990年- 2000年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走势分析,国际教育日益呈现国际化、信息化、全民性和终身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教学思路"冷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深刻影响着国际关系,甚至有历史学家还将两极格局结束后的时代称为"后冷战时代"。"冷战"教学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其第23个专题"冷战与20世纪下半期世界的新变化"规定的内容要求是“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宣善文 《华章》2008,(19):44-45
冷战期间,由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势均力敌,东北亚地区保持了相对稳定.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地区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加,新的地区安全问题凸显.东北亚国家的国家利益和战略关系相互交错,能否建立一种更有效的新多边安全机制,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成为东北亚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