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符伟 《海南教育》2008,(6):16-16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和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创设使学生学习轻松愉快、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没有情感的数学教学是苍白的、低效的。  相似文献   

5.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理和心理还处在成长的阶段,他们的学习绝大部分还是依靠兴趣进行。关于兴趣学习,许多中外教育家都有相当精辟的论述。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两位名人道出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原因之一。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引入时要从“新”字入手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负担。”因此,教师必须按学生的喜好和教材内容的不同情况,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0.
符婵 《考试周刊》2012,(91):179-179
所谓策略就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方式。针对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可采用以下策略。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前提。兴趣是学习之母,是任何教学的出发点。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样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无情感的认知.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恰到好处的激趣.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状态.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激趣促学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让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因为情境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好奇  相似文献   

13.
<正>1.引言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较之高一高二,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压力大,如  相似文献   

14.
陈桂芝 《教育艺术》2010,(7):31-31,30
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人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这充分说明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作用重大。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实际谈一下我是如何运用“情境”于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没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知识的探索,对整堂课的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情境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行之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季淑剑 《教师》2012,(30):57-57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的振奋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要让学生进入情绪高昂的学习状态,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就需要老师的引导。这样的“引导”,  相似文献   

17.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主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认为有无兴趣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关键.不少教育专家也都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的确,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因此,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赵国平 《教育艺术》2010,(3):19-19,18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进而实现发展智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注意教法的改革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往往会感到学习数学不仅单调、枯燥,而且抽象、难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