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小说家福克纳的第一部成熟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对叙事手法的大胆创新,使他成为“二十世纪的小说家中,一位伟大的小说技巧的实验家”。多视角、时序倒错以及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法的使用充分显示了他在语言操作,技巧运用和谋篇布局等方面非凡独特的艺术才华。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著名的京派作家,沈从文在自身小说创作过程中突出提现了田园牧歌式的湘西小说情调,他对于湘西世界进行了纵情的描写。本文对沈从文小说特点及其中所展现出来的生态意识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沈从文笔下的叙事特点和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3.
<百舌鸟之死>是美国南方女作家哈帕·李的唯一一部小说,作品一经发表就众口交誉.小说象征手法的运用对烘托主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试从部分场景,人物和小说题目中分析作品的象征手法.  相似文献   

4.
赵淑侠是欧华文学中颇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她的小说同时融合了中西方文学创作技巧于一炉,特别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因此,本文拟从赵淑侠的小说作品,探讨其如何运用象征手法,以形成其文学创作独具一格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5.
《双城记》中的象征艺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城记》是查尔斯·狄更斯大量运用象征手法的杰作。小说中的自然景观、颜色色彩、声音和人物动作都被有选择地赋予了象征意义,成为表现小说主题的喻象。本文选取小说中的主要意象,探讨其象征意蕴以及狄更斯是如何运用这些象征来深化主题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沈从文小说中湘西方言的运用,解释这些词语在小说创作中所起到的作用,力图说明方言的运用使沈从文小说更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小说中的女性服饰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作的小说中,女性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被赋予了独特内涵的艺术符号。在塑造这些女性形象的时候,沈从文对其服饰的描写主要采取了简繁对比的手法和简笔点染、以形写神的手法。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一贯自称为“乡下人”,其“乡下人”心态对于创作的影响和制约在于:“乡下人”心态不仅促成了他富有个性的题材领域和艺术思维的形成,而且使他触及了生命原型,从而使其一些作品具有超越性品格。乡下人心态中的矛盾性蕴育了沈从文“美丽总是使人忧愁”的美学风格。另一方面,沈从文的乡下人心态在其都市题材小说的创作中表现出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大量的象征手法运用在人物、色彩、意象等方面,作者通过该手法的运用表达了战后“迷惘的一代”对于美国的失望,对于失去传统价值、传统理想的忧患以及对于美国梦的幻灭的悲哀。  相似文献   

10.
受时代风气与人生经历的影响,梅娘的小说中存在比较鲜明的精神分析特色,其作品关注青年女性的性心理和性压抑,书写青年女性的同性情结。在艺术上,其鲜明的心理分析技巧与象征手法的熟练运用,都显示出梅娘小说浓郁的精神分析色彩。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沈从文城市题材小说的研究,探讨沈从文城市题材小说中"乡下人"的审美视角,即批判的视角。他对市民与知识分子的批判与过度否定,恰恰暴露了他的一种矛盾的心理。  相似文献   

12.
试论《红字》人物的象征与反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红字》, 虽只安排了4 个主要人物, 却使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成为一种载体、一种象征。此外“反衬”艺术手法在小说中也有大量的运用, 如海丝特与镇上妇女性格的相互反衬, 海丝特与珠儿的相互反衬。  相似文献   

13.
意识流文学是心理学和哲学研究在文学上运用的产物,不同与传统的叙事写作方法,意识流文学通过聚焦于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构筑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本文将对《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自由联想、阻抗和象征等意识流写作手法进行分析,探讨小说意识流手法和女性成长主题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媚金·豹子与那羊》是沈从文虚拟的一个湘西民间凄美爱情故事,这篇章法之外的小说通过文体互涉、考究的叙事、对古典诗词的借鉴实现了从民间故事到诗化小说的升华。运用起兴、淡远地环境描写、诗意的人物对话与山歌对唱,营造出恬淡悠远的诗意氛围。小说采用外聚焦冷静客观地再现故事情节,利用精悍的叙述声音介入完成了对乡土美好情怀的捍卫和对城市文明的批判,运用象征把小说的内涵升华到了神性存在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试论沈从文小说中的水与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的湘西类小说散文中有精妙的关于水与女性的文笔。山水及女性成为沈从文天人合一为主体的自然生命观的表征符 ,是他生命哲学的形象化和具体化 ,也是解读沈氏小说中所渗透的思想的重要解码  相似文献   

16.
《蝇王》是英国杰出作家威廉·戈尔丁的经典代表作,虽然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以孩子为主要人物,但是小说中应用了较为独特的艺术手法,尤其是意象象征、人物象征以及境遇象征等具有深远、复杂的意味,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这部小说一直以来备受学术界的争议.本文主要分析了《蝇王》中象征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在清代小说《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是主人公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黛玉两次葬花的情节中,小说微妙地展示了宝黛爱情心理的发展;通过《葬花吟》进一步刻画了林黛玉的悲剧性格;以花喻人,用象征手法预示了大观园女儿最终的命运悲剧。  相似文献   

18.
戈尔丁的小说<蝇王>借助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文中人物的描写,着力渲染了人性的变化及其作者对人性善恶的态度.小说在以荒岛为背景的环境下,将人性的善恶通过象征的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对现代人探讨人性本质和如何善化人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红字》,是一部关于北美殖民时期恋爱悲剧的罗曼史。《红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对人物、情节、语言展开隐喻式的设计想象,呈现出较为浓烈的浪漫主义风格。本文主要探讨《红字》象征手法的运用,《红字》象征手法在人物心理描写、直觉描写、冲突描写中,有着较为细腻与深刻的刻画。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被称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也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的杰作之一,《红字》被视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这两部作品都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借助文学意象来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某种情感和观念。本文以象征为出发点,对这两部小说做了一个系统的平行比较研究,从主人公所佩戴的饰物,主要角色的名字和红色的象征意义的相似与不同之处进行了综合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