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演示钠与水反应的实验,通常要分2步进行。一是把钠粒投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发生反应,以便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二是用刺孔铝箔纸包裹钠粒,用镊子夹持置于水面下,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并检验氢气的存在。实验方法的缺点是收集氢气的操作不够方便,收集的气体只能做1次实验,演示费时。为此,笔者对实验做如下改进。一、实验原理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气比空气轻,能跟氧气反应,因此可用吹气泡、点燃和爆鸣  相似文献   

2.
邵斅农 《考试周刊》2011,(42):188-189
本文针对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教材中安排的钠与水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即:一是将钠投入水中,观察钠在水中的变化;二是收集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进行检验。证明钠与水反应中有氢气和碱生成的分离实验进行整合性的创新改进,便于观察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正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是中学化学重点实验项目之一,而现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关于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装置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影响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因为钠被铝箔包裹,而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氢氧化钠能与铝箔反应生成氢气,干扰了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这一结论。二是气体不易收集。实验过程中钠与水反应时会移动,脱离铝箔,从而失去控制,浮出水面,导致生成的气体无法进行收集。三是存在安全隐患。在用  相似文献   

4.
钠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为了演示这一性质,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第一册教材中安排了两个实验:一是将钠投入水中,观察钠在水中的变化;二是收集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进行检验,证明钠与水反应中有氢气产生。采用课本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存  相似文献   

5.
使用二分法配制蔗糖洗洁精、胶水甘油洗洁精,设计了仅用烧杯、酒精灯、木棒等简单仪器就可以产生常见气体"肥皂泡",并对其进行检验包括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检验、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分组实验方案,仪器简单、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安全环保,使气体检验的学生分组实验的普及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高中化学教材中钠与水反应实验虽然简单,但无法让学生直观看到反应生成的气体,且未能对该气体性质进行论证即给出结论,不利于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同时,该实验容易因取用钠太大造成实验事故。文章通过改进实验,能清楚观察到气体的生成并对其溶解性、可燃性进行验证,并能观察到钠在煤油和水层反应的跳动现象,效果明显,实验成功率100%,不存在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7.
钠与水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人教版高一新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是用铝箔包住金属钠,并在铝箔上刺些小孔,用镊子夹住,放在盛满水的试管口下面,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学生分组实验原先也是用这种装置。现在改用镊子直接夹住钠粒,迅速插入预先准备好的放在盛满水倒置在烧杯里的试管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其中教师演示的实验装置虽然比较可靠,但操作繁琐,有时也排不出气体,有时排出的气体不能全部进入试管。而学生分组实验的装置,操作难度很大,学生往往不能一次正确地将钠粒送入试管,而使之浮在水面上反应掉,有时…  相似文献   

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 ,学生可以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 ,从而了解大量物质变化的事实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学习作风。近些年来 ,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总结如下。1 保证演示实验效果 ,使实验现象明显。如“同样是氢气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点燃纯净的氢气和混有空气的氢气现象的不同 ;分别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现象等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2 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 ,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9.
娄善平 《化学教学》2002,(10):9-9,12
笔者在试用高中化学新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著 ,2 0 0 0年 3月第 2版 )的过程中 ,发现学生实验“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三 ,P .170 -P .172 )存在缺点较多。笔者将这些缺点及改进方法简述如下 ,与教材编写者及诸位同行商榷。1 改进方法1.1 钠块与水反应收集氢气的实验 (“一、3”)(1)原实验方法 :(见教材 )。(2 )原实验方法存在的缺点 :①钠块连同包裹的铝箔在反应过程中易上浮而发生爆炸。原因是钠块上浮后 ,反应放出的热量不易及时地从铝箔内散发 ,导致铝箔内的钠块及产生的氢气燃烧而爆炸。②做过该实验…  相似文献   

10.
改进制备乙烯气体的方法,采用乙烯利作为反应原料,注射器作为反应容器,利用三通阀搭建实现“乙烯气体的制备—性质检验—产物验证”一体化的装置,培养学生从宏观现象分析微观本质的化学思想。改进装置具有微型化、现象明显、易操作等优点,可进行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11.
江玉安 《化学教学》1999,(12):40-40,41
三年前,我对中学教材中的一个化学问题有了一些饶有趣味的认识.引起我兴趣的化学问题是碱金属那一章中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为了验证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课本中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把钠块用铝箔包好,用针在铝箔上戳几个小洞,然后用镊子夹住,用排水集气法在小试管中收集气体,然后检验该气体.我发现从该实验中可以引入很多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引出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技术.但遗憾的是,我们的教材对实验技术向来不加说明,更不要说对实验技术进行一番深入的讨论了.我认为实验技术跟实验原理一样重要,实验技术对实验…  相似文献   

12.
<正>"钠和水反应的实验"是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内容。这个实验是高一学生学习金属化学性质的重要内容,在整个高中化学金属性质的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中的实验是在装有水和酚酞的烧杯中放入钠块,可以观察到"溶液变红,钠块浮在水面上,迅速游动,熔化,并发出嘶嘶声响"。此方法存在的缺点是:不能观察到生成物氢气的生成及其检验,实验进程难以控制,学生不便自己动手做实验等。对于刚步入高中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侯瑞娟 《教师》2008,(16):90-90
人教版的新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将钠的4个性质实验全部改为边讲边实验,通过实验,给学生大量的感性知识,并重视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比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实验还改进了钠与水的反应产物氢气的检验。这一安排既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测定装置存在无法直观显示混合气体比例,氢气容易逸散导致实验不易成功,教师因恐惧爆炸不敢进行实验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采用注射器、储气袋、废旧打火机等物品,自制探究氢气爆炸极限的装置,并应用于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证明该装置更安全、简便,可应用于学生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乙醇可以和钠反应放出氢气,苯酚显酸性,也可以和钠反应放出氢气。但是苯酚熔点为43℃,常温下是固体,与钠反应实验现象不易观察。如何通过实验证明苯酚可与钠反应呢?本文提出两种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16.
吴国权 《化学教学》2009,(12):10-13
问题的提出:(1)无水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演示实验.若按教材所提供的方案操作,有如下缺陷:钠的用量不易掌握。若钠用量过少,产生气体速率低、量少.使上课时收集和验纯太费时,且不利于纯氢气的点燃;若钠用量过多,则产生氢气的速率过快而导致试管上口的橡胶塞,因压强过大而从试管口上蹦出(针头导气不畅),危险。因而教科书中的实验方案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7.
针对教材中“氢气的制取及性质验证”实验的存在不足进行了改进设计.采用大注射器作为制取氢气的反应装置,低泡洁厕液和废旧电池上锌片作为反应药品,眼药水瓶用于收集氢气进行验纯,粗针头作为燃烧尖嘴管,附有打火机点火器的小注射器作为不纯氢气爆炸装置,自制酒精打火机作为热源等,设计成便于学生做的家庭趣味实验.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简单,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操作简易、安全、成功率高且实用;所有实验完成仅需要4分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实验是实现创新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改进实验 实现创新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兆良说过 :“如果人云亦云 ,就永远不会超越 ,只有形成自己的思路、思想 ,多方面看问题 ,才能超出前人”。如高一化学 (新教材 ,下同 )第二章《钠》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学生实验 ,切一小块钠 (绿豆大 ) ,用铝箔(事先用针刺一些小孔 )包好 ,再用镊子夹住 ,放到事先已有倒置一盛满水的小试管的烧杯(内有半杯水 )中收集气体 ,如附图 (左 ) ,等试管中气体收集满时 ,把试管倒着移近酒精灯点燃。这一实验的原理是 :2Na + 2H2 O =2NaOH +H2 ↑此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检验钠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是氢气。实…  相似文献   

19.
新教材“实验 2 - 4钠与水反应产物氢气检验”的材料 ,采用生活中很容易找到的塑料瓶 ,如图。此检验钠与水反应所生成的气体示意图法虽然突出了教材中“家庭小实验”灌输给学生“开动脑筋 ,到生活中广泛收集实验材料 ,为我实验所用”的思想 ,但忽略了材料的性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笔者认为这个实验主要存在以下不安全隐患 :(1)塑料瓶熔点低 ,不能做高温反应容器。实验中因钠与水反应的剧烈放热 ,使金属钠很快熔化而脱离大头针 ,浮到瓶子上方的水面在不停地游动。无序快速运动中的钠球接触塑料瓶壁时 ,会熔化塑料瓶壁 ,钠球就极有可能喷射而…  相似文献   

20.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观察颜色的演示实验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中难度较大的实验之一。实验中使用玻璃导管点燃氢气,由于受玻璃中钠元素的黄色焰色干扰,学生很难观察到氢气的淡蓝色火焰,严重影响了演示实验效果。多年来,许多教师对该实验进行了探索与思考,但实验效果并不理想。为此,笔者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能明显地观察到氢气燃烧的淡蓝色火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