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克辉 《天中学刊》2006,21(1):106-109
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文化教育方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主要有:主张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校;认为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有“特色之国民”;提出建立从幼稚园教育,经过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一直到大学教育的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对后来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演进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各项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思想观念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创业教育内涵可以分为四个子系统,即动力系统、调节系统、操作系统、工具系统。国外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早期。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创业教育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综合”再到“系统整合”的过程。回顾其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在每个时期有着相应的特质。第一时期,是以创业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功利性职业教育阶段;第二时期,增加了对创业综合能力的诉求,进入了创业教育的综合…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课堂有效性的认识有着特定的历史特性。现代教育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时期:以识记性知识传播为主的教育;重视方法和能力培养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素养为目标的教育。在不同时期,人们对课堂效率的理解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发展人民教育事业,土地革命时期,在苏区就兴办了中、小学教育,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就开始举办培养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有很大发展,培养了几百万大学毕业生;开展了科学研究工作,做出了大量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研究生;形成了一支高等学校的教师队伍;建立了几百所高等院校,具有相当数量的仪器、图书设备;建立了一支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学生政治工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课堂有效性的认识有着特定的历史特性。现代教育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时期:以识记性知识传播为主的教育;重视方法和能力培养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素养为目标的教育。在不同时期,人们对课堂效率的理解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社会主义发展时期,列宁的劳动教育思想经历了三次转变。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列宁强调必须通过对劳动者的教育来培养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建立工人革命家队伍。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列宁强调发挥劳动教育的经济建设功能和在团结劳动群众中的关键作用。在社会主义发展时期,列宁强调要通过劳动教育来净化党内空气,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充分发挥义务劳动的教育作用。列宁劳动教育思想的根本特点,在于继承、发展和初步实践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7.
战后日本的高中教育经过多次改革,在产业界强烈要求纠正偏重普通教育、极力主张发展和充实职业技术教育的情况下,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了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经济恢复时期”到“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培养了大批有较高文化技术水平的劳动者,对全面捉高劳动生产率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幼儿德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它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幼儿的思想品德奠定初步的基础.幼儿期是人生良好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在这个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将直接关系到将来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着重阐述了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幼儿阶段进行品德教育的可行性;探讨了幼儿品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详细叙述了陪都盛京教育的兴盛和发展:不仅建立起各类官办学校和民办教育机构,还出现了最早的图书馆,被流放到盛京的流人也为陪都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理念和内容。认为盛京陪都教育的发展为沈阳新式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沈阳的文化发展走向有重要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为沈阳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流人的教育活动促进了沈阳良好文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接受到良好、全面的教育,那么他成为一个社会人之后就是一个鲜活、健康的社会细胞分子。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6岁之前是人格陶冶的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势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若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坏了不易变。这些儿童到了学校里,教师需尽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形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真是事倍功半。”①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婴幼儿来讲是何等重要。而依我…  相似文献   

11.
盛宣怀实业教育思想形成于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急需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中,其实业教育思想以培养一线技术人才为目标,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严格管理,从严治学。  相似文献   

12.
书院是古代教育的重要机构,河北的书院也与全国一样,发端于唐末五代,至清代达到高潮。晚清以后,书院教育制度日趋僵化、衰败。在西方社会的影响下,出于适应教育改革、培养近代新式人才的需要,书院改制成为趋势。河北书院在维新运动的冲击下,在清末"新政"时期纷纷依照"新学制"规定改为学堂,大体完成了旧有教育资源的近代转换,为河北现代教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在大发展时期,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当前我国与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相比,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与新加坡高职教育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高职教育的统筹和改革依然还不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和专业课程设置还未达到知识创新的要求,在许多方面没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成功的办学模式中,探索出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教育办学之路,缩小与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的差距,为我国培养更多且与国际接轨的高技能人才,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大学人文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人文科学教育价值理论基础薄弱、实践方向不明、具体措施不利的局面长期存在 ,影响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制约着人才规格培养的完善和提升。加强人文科学教育 ,关注其价值基础研究 ,明确其实践方向 ,营造浓厚的人文科学精神氛围和通识人才培养环境 ,是创建新世纪大学校园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 ,也是大学素质教育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知识和专业的教育不断被强化,人文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日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帮助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为我们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所需人才的不断变化,高职教育为了培养更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在不断更新之中。在高职“工学结合”模式下就烹饪工艺和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由于企业对本科层次的应用型工程人才需求的增加,从而需要高等工程教育更多地探索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相应的教学体系。在机械制图精品课程的创建中,探讨应用型工程素质人才的培养实践。  相似文献   

18.
逯长春 《职教通讯》2012,(19):44-48
德国职业教育素以"双元制"特色闻名于世。"双元制"高职教育首次出现于1977年,其核心特点是以企业为主,把国家承认的某一职业培训与大学专业教育相结合,重视教学与研究的实践导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致力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对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具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是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国内外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隐形杀手”,为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政府教育部门要强化政策引导,高校应加强重视程度,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课程体系,切实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积极作用,奋力做好新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女子教育真正开始受到国人重视并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提倡女子教育,把它视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并创办了第一所国人自办女学——经正女学。随后,社会上兴起了办女学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部分,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