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画画与卖画     
闲聊之时,“侃”友讲了一个故事,说一位画家用一天时间画了一张画,结果卖了一年未能卖出去。后来有人告诉他,你倒过来试一试。百般无奈之中历尽艰辛用一年时间画了一张画,结果一天时间就卖了出去。由此想到画家画画与办报办刊都是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2.
牛翠枝 《大观周刊》2012,(45):301-301
创造力是一种能力或技能,它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鲁迅先生曾说过:“孩子是可以佩服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上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的确,在幼儿期进行创造力的教育和培养,对孩子的一生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读姜德明先生的随笔《凌叔华的画》,便想到苏雪林、赵清阁,还想到张爱玲,她们也都工于绘画。中国现代女作家中能画的很有一些,接着便想到了林徽因,想到写这篇短文。凌叔华出身燕京大学外文系,因父辈与画坛多有往来的关系,自幼得以近水研习,日后成就为办过多次画展的著名画家。至于林徽因  相似文献   

4.
王福荣 《大观周刊》2011,(44):144-145
水彩画作为艺术的一个独立的画种,有它特有的风貌和语言特性,是其它画种难以取代的。水彩画是以水作媒介调和水性颜料作画,并通过有序的表意符号,体现主题的审美意象,从而产生透明、清晰、湿润、流畅的独特艺术效果的一个画种。  相似文献   

5.
你想考大学吗?你想自费出国吗?你想过目不忘吗?你想两眼放光芒吗?你想变成高个子吗?你想找个美人幽会吗?你想赶快发财吗?你想进入名人辞典吗?……你想什么就会有什么,你没有想到的别人也会为你想到了,但是,千万别忘了:汇款! 这是《北京晚报》1991年7月8日的一篇题为《虚假广告何时了》的文章对某些广告的概括。我们的广告很多是老老实实的,但是也有许许多多广告活象一个疯子,活信口雌黄,胡说八道,全无灵魂。  相似文献   

6.
当你面对巴黎圣母院并细细品味这幅画时你,才会体会到宗教建筑与女人体之间的关联性的奥秘。可见审美教育不能光借助艺术手段,还要从美学角度、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多角度去思考总结,要体现自然美、社会美、现实美。  相似文献   

7.
由丹东市地方志办公室编撰的<丹东画传>已于2009年11月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是丹东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1949-2009)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1978-2008)的献礼之作.<丹东画传>既是丹东市地方史及地域文化事业的一个创举,也是一种发掘、抢救历史文化、传承现代文明及展示丹东市最新建设成果,并以此激励今人、启迪后人的文明之举,更是弘扬丹东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明智之举.研究和探讨<丹东画传>具备的文献价值、教育功能和审美效应,以及存史资政功能,从丹东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角度探讨城市文化软实力发展之路,必将对丹东市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产生广泛深入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闻工作是有着自身“高贵天性”的特殊行业。所谓“高贵天性”就是社会责任。谈到新闻工作者的责任,自然而然的就想到江泽民总书记在人民日报讲的那段极其精辟深刻的话: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舆论工作是党和国家  相似文献   

9.
2012年5月15日,不经意间看到媒体上罗哲文先生逝世的消息,我几乎难以置信,想罗先生身体那样健康,到茶寿也不成问题,不想却这样匆匆离去.其实,春节过后就一直想去看望先生,聆听教诲,可每每想到他书房中络绎不绝的访客,还有那接不尽的电话,就心生退意,不忍心再去添乱.而如今,这种的念头也要画上了终止符.  相似文献   

10.
王红 《记者摇篮》2004,(11):11-11
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以载道”的文艺观。以及在传统经典艺术中确立的审美价值观,如今在不同程度上“加重”了中国电视剧的负荷,似乎损害了当今电视剧作为大众流行文化自由轻松的天性和审美性质。贯通中国艺术史的高雅与通俗的深刻矛盾,一直在电视剧中此起彼伏地冲突着。  相似文献   

11.
酷爱绘画,或是儿童的天性。我幼时也喜涂鸦。见堂兄们撇兰画竹,皴石点花,回到家里亦依样画葫芦,大涂大抹起来。当时的我,表现欲极强,画好就贴在自家墙上。大人们自会过来鼓励一番。而我,则神气十足。画好的作品,有被邻居们要去补壁的;而我,如作品已入选展出一般,更是眉飞色舞飘  相似文献   

12.
朋友,祝福你     
第一个想到的是——你 什么叫做缘分呢? 一见钟情? 相知相惜? 平平淡淡? 日久生情? 我想,只有真正努力的人, 才能遇上好缘分。  相似文献   

13.
<正>漫画家方成先生为我画的那个"铁拐李",用国画的技法,在宣纸上作画,并且着色,冷眼一看就是一幅国画,但你一看题款:"神仙也有缺残",就知道,这还是漫画。我特别喜欢这几个字,它跟苏东坡的名句完全契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此,精心装裱,镶入镜框,挂在一进门就能看到的地方。看到它.就想到人生在世,没有十全十美的,总是有缺残的,不必,也不可求全。追求完美、向往辉煌,这是人的天性,是值得称颂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绘画发展历程上,文人画家占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从苏轼开始,文人画正式树立旗帜,文人画家们尚意轻形的审美倾向和注重气韵修养的审美实践为中国绘画注入了鲜明活力.苏轼明确地提出绘画的审美观不追求形似,提倡神似,并在绘画中表现一种超脱世俗、富有诗味的情怀思绪.本文将从以下几点浅析"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苏轼绘画审美观:1.北宋画坛与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出现2."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的阐释3.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理论的历史地位及对后世绘画的影响4.总结  相似文献   

15.
漫画以其谐趣和讽刺性,从绘画中逐步分离出来,成为独特的画种。谐趣又有所含蓄,即是幽默。幽默和讽刺,都是表达思想的语言方式,漫画则是以图象表现这类语言的。思想和语言是无所不包的,所以漫画表现的题材也是无限的,想画什么都可以入画——重大的,细小的,严肃的,轻松的,人世间的,头脑里想的,现实的,虚幻的……包罗万象。漫画中可以画一个人和自己的影子打架,甚至人们肉眼看不见的病毒、原子、音波也都能画出来,这在其他画种中是见不到的。  相似文献   

16.
漫画以其谐趣和讽刺性,从绘画中逐步分离出来,成为独特的画种。谐趣又有所含蓄,即是幽默。幽默和讽刺,都是表达思想的语言方式,漫画则是以图象表现这类语言的。思想和语言是无所不包的,所以漫画表现的题材也是无限的,想画什么都可以入画——重大的,细小的,严肃的,轻松的,人世间的,头脑里想的,现实的,虚幻的……包罗万象。漫画中可以画一个人和自己的影子打架,甚至人们肉眼看不见的病毒、原子、音波也都能画出来,这在其他画种中是见不到的。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当我们在强调选题策划、预先设定书稿内容时,是否想到这可能会扼杀作者的原创力;当我们一味地追求码洋的增长时,是否想到这或许是一个美丽的泡泡;当我们都想做大做强时,是否想到有人做大做强了,必然会有人破产倒闭.出版的职能是有限的,出版的资源是有限的,出版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有利于出版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南宋邓椿的《画继》是继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之后中国画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画史著作。《画继》中出现了多处以《圣艺》为代表的有关宋徽宗的记载,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也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本文以《画继》中对宋徽宗的记载与评价为依据,来透视邓椿对宋徽宗画史地位的认知和画史形象的塑造,并以此窥见南宋美术史家著史态度的微妙变化。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画继》中宋徽宗的形象,包括其艺术成就的定位,"形似"和"神似"观,编纂画册和对待画工的态度及文人审美倾向等。第二部分通过分析《画继》对宋徽宗喜好文人画的记载,透视邓椿自身对于文人审美情趣的偏好。而这种对于文人趣味的倡导,体现了宋人审美风尚集体转变,也反映了《画继》与之前两部美术史著作著史态度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郭熙(约1000—约1090),字淳夫,河阳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山水画家。郭熙早年的艺术生涯,记载甚少。《林泉高致集·序》云:"(熙)少从道家之学,吐故纳新,本游方外。家世无画学,盖天性得之,遂游艺于此以成名"。"道家之学"易于培养隐逸、放达之山林性格;"本游方外",又是一个山水画家从事山水创作所必需的生活源泉。因此,尽管郭熙"家世无画学",年轻时的这段求  相似文献   

20.
博物学教育是解决当今自然缺失症的良方,科学画则是博物学教育者手中重要的工具,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在该领域被广泛运用。本文梳理了科学画的历史与发展现状;以自身学习科学画过程中的感悟为例,阐述了科学画所蕴含的科学本质与艺术魅力,揭示了科学绘画与艺术绘画之间的差异;最后,探讨了科学画在博物馆及自然笔记两种教育情景中的适用范围,不论是自然美的还原与再现,还是自然观察法的使用,无不涉及对科学画这种工具的大量运用,从而对博物学教育的成效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