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认为全球没有什么能源危机,中国更没有能源危机。”10月6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北京开幕的首届中国能源战略国际论坛上表示。在我印象中,这是国内首位高官来谈论中国能源危机的问题。近期中国石油的价格涨价势头过猛,使人怀疑世界上,当然也包括中国,是不是石油供应能力下降,或者是石油能源正在枯竭。龙永图先生着重强调的是,中国没有能源危机,说中国有能源有危机是某些西方国家为了遏制中国、亚洲的经济崛起而制造的“谎言”,如同西方国家所说的“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2.
第9届亚洲印刷技术论坛(以下简称FAGAT)将于2007年6月10日~12日在中国北京皇家大饭店召开,该会议是亚洲印刷领域最高规格的盛会.本届会议主题为”亚洲印刷之崛起”.讨论亚洲乃至世界印刷业的发展格局、新趋势.新技术,并将焦点聚焦到亚洲各国如何崛起于全球印刷业及优势互补、交流合作等议题。  相似文献   

3.
期刊览要     
最近一期《亚洲周刊》发表南方朔的文章,题为《谁是流氓国家》。 文章说,近年来,美国动辄喜欢替人戴“流氓国家”的帽子。但愈来愈多的例证让人不得不怀疑,究竟谁才是真正的“流氓国家”!  相似文献   

4.
黎明 《青年记者》2010,(14):5-5
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国家,如果要崛起为大国,就必须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造就一个为世界所接受的知识体系,即解释世界的方式。比如,英美的崛起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其自由主义贸易体系理论的确立和推动。所以,从本质上而言.真正主导这个世界话语权的,是以民主、自由和人权为话语核心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5.
探讨党报的科学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一、党报发展必须科学定位。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要搞清楚我是谁。“我是谁?”有的叫报社,有的叫报业集团,有的叫传媒集团,不管叫什么.我们是搞媒体的,是党报传媒集团.主要还是搞报纸。所以我们是这么提的,就是集中精力抓报业,风吹雨打不动摇。为什么这样坚持、这样定位呢?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是美国电影兴起并称霸世界的世纪,21世纪则是亚洲电影崛起并取代美国电影世界霸主地位的世纪。这一过程,在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均可发现明显的症候。特别是,从电影全球市场的占有率的变化来看,美国电影的世界霸主地位已经从根本上被动摇了。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于美国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都是对美国精神、美国文化和美国形象的重创和损毁。在电影方面已有表现。种种迹象表明,华语电影正在成为并将继续充当亚洲电影崛起的先锋和领跑者角色。  相似文献   

7.
图书选题策划应当引入"注意力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选题策划与"注意力经济"有什么牵扯 1997年,美国的Michael H,Goldhaber在《注意力购买者》一文中最早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文章指出,在互联网时代,相对于过剩的信息资源,只有人们的注意力才是稀缺资源.目前正在崛起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在互联网上,可以说谁赢得了网民的注意力,谁就能赢得风险投资者和股票投资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8.
说到中国服装品牌,不得不提以美国为风暴眼的"金融海啸"。服装与金融风暴有何干系?品牌与产业链的关系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故事:5个亚洲人和一个美国人共同落难荒岛,为了生存,他们决定5个亚洲人负责打猎、捕鱼、烧火做饭,而美国人的任务就是在海滩散步后回来吃饭,然后给5  相似文献   

9.
Mr.Jean 《新闻记者》2003,(1):20-20
1.WTO与中国:挑战和机遇并存近年来,中国已崛起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大国。预期2002年的GDP将增长7.5~8个百分点。以欧洲的视角来看,中国社会正受益于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技艺精湛的人才,他们不畏变革,勇于创新,乐于接受新技术。在这片土地上,变革被真正地看作一个坚实的文化特征,这或许得益于古老的亚洲传统哲学。中国将接受入世的挑战。这或许是漫长和艰难的过程,但终将使中国在市场经验中受益。中国入世将为世界大国注入重要内容。2.WTO与中国传媒产业中国传媒业对世界的开放将是中国在今后的数年里面临的最大…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技术     
近两个世纪以来,亚洲沦为世界历史的旁观者,手足无措地面对西方商业、思想和力量的冲击。但是现在,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亚洲是如何崛起的呢?面临新的地缘政治形势,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力量,做好成为未来全球领袖的准备了吗?历史告诉我们,新的力量的崛起总是伴随着激烈的冲突和对抗。西方又将如何应对亚洲文明的复兴呢?  相似文献   

11.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5,(24):14-14
“美国不可能愚蠢到‘为了饿死狼,就把所有的羊都杀了’的地步。”针对近日“美国把高油价当经济武器来遏制中国经济增长”的说法,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撰文说,如果高油价的“美国阴谋”真存在,将导致他们自己的利益也受侵害。  相似文献   

12.
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把自己的每次采访都看作一场战斗。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如同陌生的堡垒,记者必须从各个方面探幽、挖掘。事测立。不测则废。谁也不愿打无准备之战。然而正如军队难免要打遭遇战,记者受制于新闻强烈的时间性,往往一个通知,一则信息就必须火速赶去采访。在这种情况下,有的记者能临阵不乱,攻守自如,有的则一败涂地,弄得自己和采访对象都很难堪,奥秘何在?本人作为人民日报实习生、在两次采访中略有体会。一次是貌似充分其实毫无准备的采访。去年10月初,领导让我去河南采访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暨拍卖第一天。一听题目心中害怕。我原来学外语,对经济一窍不通,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期货、拍卖交易听起来更是天书。领导又明确交  相似文献   

13.
由于对崛起中的中国的种种疑虑,中国企业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时常会遭遇莫须有的"门槛",客观的国际环境将中国企业的命运与国家形象铸为一体,将中国企业推向了公共外交的风口浪尖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日前刊登了一篇题为"谁在害怕华为"的封面文章,将关注的焦点放到了中国民营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多年来在美国一直因为莫须有的"安全问题"而投资屡屡受阻的问题。文章从东道国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批评因非经济因素阻挠华为等中国公司海外扩张的行为会让美国损失巨大经济利益,认为"禁止华为竞标商业合同是固执己见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
聂云 《航空档案》2005,(9):59-60
目前,中国台湾问题是世界关注的一大热点。美国为了自己的狭隘利益,不愿中国大陆统一台湾。美国曾多次声称,希望中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不仅如此,美国还在西太平洋地区调兵遣将,加强对中国的军事遏制。美国一位人士声称,美国拥有强大的海空优势,包括强大的航母作战群,一旦台海发生战事,中国难以与美军作战。对此,美国“国会自由基金会文化保护中心”主任林德最近载文明确警告说,中国拥有摧毁美国航母作战群的强有力手段.美国对中国任何的好战,都将是最大的战略失误。  相似文献   

15.
开放的中国信息仍然相对闭塞 “在美国有些文凭几乎100%无价值,有的实用价值很小,而美国现在有100多个假认证协会,即便是美国居民也有很多人搞不太明白,当他们(野鸡大学)向亚洲市场进军时,不懂的人就更多了。” 教育部一官员说,在如今这个学习型社会,想要学习是件好事,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是为了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但政府要有一定的把关。比如说美国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哲学是中国文化的灵魂。为了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必须深入研究中国哲学的历史。然而,只有亲身投入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工作,你才会真正会到其中艰辛的滋味。中国哲学史源远流长,历代都有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著作,首先必须认真钻研。但这还很不够,谁都知道,中国哲学史的研究非自今日始,我们还必须了解,前人已经做过什么工作,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他们对一些问题如何研究、怎样解释,已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周刊》2009,(45):51-51
买中国股票,让女儿学中文.喝中国葡萄酒……全球著名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是美国人,却毫不掩饰自己的中国情结。10月24日.罗杰斯在”华山论剑·全球经济复苏与中国资本市场高峰论坛”接受采访时表示将继续看好中国经济.预测全球财富重心正在向亚洲转移,并表示在适当时机还会增持中国股票。  相似文献   

18.
一、研究缘起自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和印度在经济发展上表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势头,同时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国际影响力也日益增强,"中印崛起"现象越来越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注.然而,同为崛起中的亚洲大国,中印两国面对的国际舆论环境却截然不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早在90年代就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中国威胁论"浪潮;而"印度威胁论"却鲜被提及,直至2006年才受到美国媒体关注,但也并没有代表美国主流民意.①针对"中国威胁论"影响下的美国涉华报道,中国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妖魔化中国"的概念.但美国媒体从业者对此予以否认,坚称自己秉承"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原则,并不存在刻意丑化中国形象的意图.本文试图通过比较新世纪以来美国媒体对中印两国的评论来研究以下问题:美国媒体对于同样崛起中的两个国家是否存在不同的议题设置?如果不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妖魔化中国"现象在当下的美国是否还存在?  相似文献   

19.
每个新加坡人都热爱功夫格斗吗?根据卡尔·道格拉斯的研究,在1974年美国的迷恋功夫电影的高峰期时,美国每个人倒确实都热爱"功夫格斗"。许多学者对中国武侠电影在美国社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然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美国电影在其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崛起过程中,扮演着美国的软实力战略的一部分;十分遗憾的是,少有人探讨中国武侠电影在亚洲地区的影响。今天,中国在全球秩序中的崛起已然是不争的事实,而中国电影也已经越来越流行,并且其亦作为"软实力"也进入了中国的官方话语中——正如旨在安抚别国情绪的所谓"和平崛起"。本文旨在从新加坡观众的角度探讨中国武侠片在产生中国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中国电影力量在提升中国软实力方面的潜力。有证据表明,中国的武侠片确实是一种宝贵的软实力资源,同时也是一种可以继续在亚洲推广的很有前途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亚洲国家领导人认为中国已变成一个热忱的好邻居,但因此就说美国在亚洲的地位将逐渐被中国取代则过于简单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