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美丽  蕈欢  吴蝶 《大观周刊》2012,(19):251-25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语言只有在它所处的文化背景中才能被充分认识。所以,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本文联系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实际,阐述了文化背景知识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时宏  孙建 《大观周刊》2012,(43):364-364
掌握好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既有利于语言学习,又有利于开阔视野,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加强文化知识的教学,符合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提高语言的理解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郑俊红 《大观周刊》2012,(35):271-271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而中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现有教材的文化内涵,在课内、课外进行文化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及综合素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柳陟 《大观周刊》2012,(47):11-12
时间是一种语言,一种无声的语言,是深层文化的结构部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时间观念也不相同。在跨文化交际中,熟悉和了解不同的时间观念和不同文化,有益于交际的成功。本文试图从时间观念、时间取向和时间使用方面来讨论中美文化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外语教学不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而是和文化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阐述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分析了以往外语教学的不足,从而提出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燕 《大观周刊》2012,(33):247-247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承载文化。”运用英语有效交流”的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通俗来说,即在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的西方人打交道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播,而且更应该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在成人英语教学中应导入文化背景的内容及其方法。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及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金传梅 《大观周刊》2012,(43):377-377
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目前英语教学的关键。教师在传授语言的同时还需同时同步地传授中西文化知识。本文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冲突的介绍和语言与文化关系两方面来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 现代的英语教学除了要继承传统教学中的优点外,更重要的是要以语言教学的目的为中心来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9.
分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外语交际能力和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阐述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方面提高外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提出加强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唐艳艳 《大观周刊》2011,(44):152-153
商务英语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实现涉及到多个教学环节、多种专业知识,其教学方法与艺术是十分关键的因素。跨文化交际是指任何两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将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引入课堂。本文通过分析跨文化交际和商务英语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静 《大观周刊》2011,(13):101-102
微笑是面部表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言语交际的研究主体。它是一种跨文化交际中通用的无声的“交际世界语”,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也具有其不同含义。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论述了微笑语的功能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所包含的特殊含义。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交流障碍,甚至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因此,了解和分析这种不同含义,有利于避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出现,使交际能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其方法主要是:一、挖掘教材,精心备课,适当导入。二、巧设悬念,激起探究,促进理解。三、创设情境,营造氛圃,灵活运用。总之,学习外语,我们必须与社会文化紧密联系,以达成外语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他们具有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袁晶晶 《大观周刊》2012,(12):179-179
在外语教学理论的探讨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愈来愈受到关注。诸多专家和学者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跨文化交际教学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介绍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理论,探讨将该理论与跨文化交际教学相结合的实用价值,引导学生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策略,以提高其跨文化交际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田杰 《大观周刊》2011,(13):111-112
死亡委婉语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而在不同的文化中就会有不同的死亡委婉语。所以在日常交流中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应该特别关注死亡委婉语。在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他们自己的对死亡的委婉表达,这些委婉语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起着很重要的角色,并且特定文化的死亡委婉语放映了这一特定文化群体的价值观,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为了能够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在学习外语的时候仅仅学习语言是不够的,外语学习者还要了解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而死亡委婉语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篇文章中我给出了一些死亡委婉语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采谈论中英文化中的死亡委婉语的相似点和不同之处。希望这些分析能给跨文化文化交际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叶雄娥 《大观周刊》2012,(28):278-278
在我们的生活中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学习英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而且要了解各国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风俗习惯。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融入文化教学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口译教学练习中学生产生的问题与错误来分析培养跨文化意识与能力的方法。口译教学中要导入文化背景知识 ,让学生兼备有关语言本身的结构方面和与该语言有关的各种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方面这两种知识 ,充分、完整地发挥语言的文化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际交往的一种手段,非语言交际行为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一部分。外语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的体态、语调和情感等非语言交际行为对外语教学具有独特的作用,其恰当的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富有艺术魅力。本文将着重阐述非语言交际的行为特征与交际功效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8.
李秋明 《大观周刊》2011,(44):157-157
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我们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上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外,还应适时、适度地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面子观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社会现象,也是特定文化价值在语言中的反映。它在中西方的文化渊源、社会属性、个人意愿方面有不同的体现。虽然面子在心理过程上的意义是类似的,但负载了更多社会学上的价值。本文从中西方文化、不同面子文化中的语用策略来讨论中西方看待面子的差异性,提出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充分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心理感受、言语行为的差异,避免语用失误,从而进行成功交流。  相似文献   

20.
陈德琴 《大观周刊》2012,(26):139-139
英语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中,英语听力理解能力一直是外语教学首先应该培养的能力,因为听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是获得语言感知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是学习英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必备条件。 综合分析来说,听力过程不仅与听者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有关,而且还与听者的心理素质有密切的关系。那么怎样在新课改实施中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呢?除了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外,还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