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于闯关东这场世界移民史上规模最大、最悲壮的移民运动,中国太缺少关注的目光。从清朝初年至解放前,迫于生活和政治的压力,一批又一批关里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背井离乡,到荒凉的关外谋生,这一持续三百多年的移民运动规模浩大,先后有四千万子民或游历或扎根于东北大地。它影响深远,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写下壮阔的一页。可能有社会和历史学著作零星地反映了这段几乎被人遗忘的历史,但始终没有一部生动再现这种庄重、宏阔、超迈精神的长篇力作。《闯关东》的出版填补了这一空白,并且以其黄钟大吕般的高姿态提出了"闯"的精神,为中国当代文坛上留下了一部为人津津乐道的文学作品,也昭示着一种文化被重新发掘与重视。  相似文献   

2.
“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影响巨大的历史文化现象,在世界移民史上也堪称一大壮举。20世纪初,日俄战争爆发,山东大地黄河泛滥,百年大灾。民不聊生,官匪横行,200万山东父老在谋生无路的情况下,携妻拉儿,背井离乡,走上了悲壮的闯关东之路。他们将山东的孔孟文化及雄厚的人力资源开进了沉睡千年的黑土地,白山黑水间留下了他们百年奋斗的足迹,值得大书特书。  相似文献   

3.
从清朝初期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自然灾害、战乱等原因,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或从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或从渤海湾分陆海两路闯荡到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东北大地谋求生存。在这股移民大潮中,山东人占绝大多数,先后有2000万山东人相继踏上关东大地。这种历史罕见、规模巨大的移民现象被称之为“闯关东”。  相似文献   

4.
刘耐霞 《青年记者》2008,(14):91-92
普列汉诺夫曾经说过:"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在一定时期的艺术作品中和文学趣味中表现着社会心理",民族的传统文化主要通过心理积淀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活动.[1]电视剧<闯关东>便是国家改革开放进行到关键时期,为热情但略显浮躁的观众呈现的一份精神盛宴.该剧透过对清末民初山东农民朱开山带领一家闯关东的艰难历程的描写,展示了以朱开山为代表的山东人的豪放直率、奋斗拼搏精神,再现了关东大地特有的地质风貌、人文情怀,也使得朱开山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一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平民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5.
正我叫康登勤,出生于1935年2月,家在山东省金乡县化雨乡袁集村。1941年,我6岁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困难。当时在我们山东老家有着闯关东的传统,当生活实在过不下去的时候,亲邻们往往一起携家带口去东北谋生,闯关东虽然也很艰苦,大多是干苦力活,但毕竟能吃上饭。在此之前,我们村里就有人到东北谋生,并在哈尔滨落下了脚。我的父亲康于林就和本家的康登贵、康登云、康作财等人携家带口去关外谋生,我们一个家族的十多口人就这样离开了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电视剧《闯关东》剧情结构的梳理和论述,解析了电视剧所表现出来的叙事文化、民族文化、和谐文化和女性文化。揭示出电视剧《闯关东》从文化内涵上取得成功的奥秘,对中国本土电视剧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日本政府在提出通过移民政策统治中国东北后,把首次移民试验地选定在金州大魏家屯,并在第一期移民后将此地更名为爱川村。虽然日本关东都督府先后两次组织的爱川村移民归于失败,但作为日本政府移民满洲的早期尝试,仍为日本政府大规模移民东北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我叫康登勤,出生于1935年2月,家在山东省金乡县化雨乡袁集村。1941年,我6岁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困难,当时在我们山东老家有着闯关东的传统,当生活实在过不下去的时候,亲邻们往往一起携家带口去东北谋生,闯关东虽然也很艰苦,大多都是干苦力活,但毕竟能吃上饭。在此之前,我们村里就有人到东北谋生,并在哈尔滨落下了脚。我的父亲康于林就和本家的康登贵、康登云、康作财等人携家带口准备去关外谋生,我们一个家族的十多口人就这样离开了家乡,一路上有火车就坐火  相似文献   

9.
央视一套2008年的开年大戏--电视剧<闯关东>一经播出就收到了极具震撼力的效果.它站在过去那段历史的肩膀上,讲述了山东人民在"闯关东"过程中,是如何利用智慧和坚韧创造出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迹与神话的.<闯关东>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既注重对思想内容的深入开掘,又注重电视剧语言与艺术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从而使作品的思想性真正通过艺术性表现出来,使作品的艺术性尽可能承载更深广的历史内容.  相似文献   

10.
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学界一般习惯性更看重对政治、军事以及日本军国主义对外扩张政策的研究。而实质上,九一八事变前的日本在中国东北早期移民活动及移民本身都成为日本关东军发动和扩大事变的重要社会基础。日本移民在助力九一八事变的发动之后,对九一八事变的扩大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月,一部反映清末到九一八事变年间2000万人闯关东的重大历史事件的电视剧《闯关东》火爆荧屏.但该剧的编剧透露:"这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却在拍摄的时候,相关的四个省的图书馆里竟然找不到史料!"他感到十分困惑,为什么我们的历史学家不去关注这个民间劳动人民的大迁徙,不为后人留下一星半点的踪迹和记忆? 由此,我想到了学校的档案工作.学校档案工作是国家档案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管理基础工作的组成部分,又是永久和长期保存本校各类档案并提供利用和服务的部门.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2.
一部与东北人密切相关的电视剧——《闯关东》,借用英雄朱开山和他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上世纪初那一场悲壮豪迈的移民大迁移。电视剧播出后,在观众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黑龙江大学文学院的教授高云雷说: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春节前后,出现两部<闯关东>作品,其一是52集电视剧<闯关东>,其二是8集纪录片<闯关东>.前者故事情节大气磅礴,场面精致宏大,人物形象饱满,引起全国观众的强烈共鸣,形成了收视热潮,是一部具有很高思想性,艺术性的精品力作.后者以开阔深刻的宏大主题、真实感人的史实细节、拼搏开拓的人物性格,塑造了闯关东山东人大情大义、勇谋兼备的人物群像,张扬了富有无限生命力的民族精神.本文从主题、人物、情节、细节四个方面探求纪录片<闯关东>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春节前后,出现两部《闯关东》作品,其—是52集电视剧《闯关东》,其二是8集纪录片《闯关东》。前者故事情节大气磅礴,场面精致宏大,人物形象饱满,引起全国观众的强烈共鸣,形成了收视热潮,是一部具有很高思想性、艺术性的精品力作。后者以开阔深刻的宏大主题、真实感人的史实细节、  相似文献   

15.
邢彦辉 《声屏世界》2008,(11):32-34
在第七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上,《闯关东》获得分量最重的“长篇电视剧最佳作品奖”,剧中男女主角李幼斌和萨日娜分别获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和“观众喜爱的电视剧女演员奖”。与此同时,李幼斌凭借《闯关东》获得“最佳表演艺术奖”,《闯关东》编剧高满堂获“最佳编剧奖”;《闯关东》摄像王滨获“最佳摄像奖”;《闯关东》照明戴军获“最佳照明奖”。《闯关东》在金鹰电视艺术节上获四项大奖,傲视群雄,成为最大赢家。  相似文献   

16.
<闯关东>成为今年年初的收视热点.究其原因,除了对历史的真实再现外,更吸引人之处在于背后的思想内涵和时代文化.从此剧的热播中也可以看到,媒体在文化建设中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7.
大连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城市。海洋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和性格;东北和山东的移民多,决定了这里的文化基调;国际化的程度较高,市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以近来在观众满意度和市场盈利方面都表现突出的《闯关东》为例,分析优秀电视剧成功的选题因素,从大众文化角度分析观众的收视期待和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9.
褚宏霞 《历史档案》2023,(2):92-100
清代中期,一改清初对东北的移民招垦政策,厉行人口封禁。但禁令并未能阻止移民浪潮,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迁居东北的内地移民日益增加。面对移民迁居的事实,清朝在多种因素考虑下,认可了移民迁居行为,并对不同移民群体实行了相应的落籍举措,由此使得移民转换身份,成为东北户籍人口。这些落籍移民,逐渐成为东北地区民族构成中的主体,并对东北地区的封禁政策、管理体制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战斗的历程     
《兰台世界》2014,(Z1):20-21
<正>我老家在山东沂水县,在我出生前父母为了生计领着哥哥、姐姐开始了闯关东的行程。我是在途经锦州的路上出生的,一家人历经千辛万苦到奉天(现沈阳)苏家屯定居下来。我有兄妹八人,下边有三个弟弟,我排行老五,因家贫在闯关东的路上将大姐、三姐送人换粮吃了。到苏家屯后父亲在铁路木厂做工,大哥也在铁路上当了工人,母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