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释“七”     
《汉语大字典》释“匕’云:‘“七,数词。六加一的和。”这是“七”字的基本意义。在说解“七”字的字形及本义时,引《说文》云:“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卖出也。”并引了山《数名古谊),谓“‘七’古通作‘十’者,刊物为二,自中切断之象也……考其初形,‘七’即‘切’字”。丁山所谓古字,当是指甲骨文及六国古文。甲骨文“七”字与“甲”字相同,都像今日的“十”字以甲骨学小辞典》说“七”字的横比“甲”字的横较短,并非普遍如此人《说文》释“甲”云:“甲,东方之益,阳气萌动,从木戴车甲之象_一日人头直为甲,甲象…  相似文献   

2.
简册文书是中国很早就有的档案文书形态。商代有简册文书,在甲骨文中有比传世文献更多的记载。从甲骨文的“册”字及部分从“册”之字的字形可以看出,商代的简册文书按照等级的高低,可以分为“册”“典”两类。册为普通简册,典为地位较高的大册。这些册、典文书首先用于祭祀,其次用于军事。由于册更普通,所以无论在祭祀上还是军事上,用册的情况都更多见。典则用于较高等级的祭祀和比较重要的军事活动。可知册、典使用的场合和使用的习惯用语都有区别。因而从字形和使用两方面看,商代简册划分为册、典两类是合理的,同时也与传世文献的部分记载相合。其中祭祀中所见旧册的使用,更为商代曾将简册作为档案文书保存提供了确切的证据。综合来看,商代是一个大量使用册、典文书的朝代。  相似文献   

3.
祁建 《北京档案》2015,(1):48-50
今年是乙未羊年,“羊”字在我国的历史文献中很早已有记载。甲骨文中有“羊”字,羊自古便是“六畜”之一。《诗经》的《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说文解字》中,“羊,祥也。”汉朝的瓦当中就有“大吉羊”字样。  相似文献   

4.
贝,象形字。甲骨文像张开的蛤贝形。金文、篆文,楷书貝,俗体楷书依据“贝”的草书字形而来。贝壳因外壳美观、经久、难得(古时中原远离湖海),遂作为原始货币。贝部首内汉字大都与金钱财富有关。但由于古文字中贝与鼎形近,楷书里有些从贝的字实际上是由鼎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5.
我这人生来爱做梦,曾经做过不少多姿多彩的梦:读书梦、当兵梦、爱情梦……但做得最多的是记者梦。 少年便做“记者梦” 记得上初中时,学校里每天下午有一节读报课。担任班长的我,被班主任“封”为读报组长。每天读报课,我便站在一米高的讲台前,为同学读报。班主任则坐在教室后面,有时“抓”出一个我读错的字帮助纠正;有时候当我对报上的内容进行讲解时,他会叫  相似文献   

6.
黄彦 《大观周刊》2011,(31):12-14
汉字一直以来被认为其字形构造与音义表达有着不可剥离的关系,这也是由汉字形义音三位一体的本质决定的。而汉字义符系统以及义符之间的关系,牵扯到文字孽乳的过程,有助于理解异体字,同义字,同旁字等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通过对《说文解字》“肉”部字形义系统的举例分析,构建出一个以“肉”义符为中心扩散而成的“肉”字群系统,然后讨论了“肉”义符与其他义符如“人”“月”“夕”“食”等之间的关系,好同字异构和讹变。  相似文献   

7.
根据“妻”字字形在不同时期的演变,以及对“妻”字的诸形体所赋予内涵的诠释中,探求“妻”字形、义的演变与当时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妻子角色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身份与地位。  相似文献   

8.
“床第”一词,近年来使用频率颇高。“床第之私”、“床第之秘”、“床第之间”等用语,常见诸报端。但“第”字毕竟是个较为冷僻的字,有人误读成“第”字,连电台播音员有时也会出洋相。又因为第、第二字,在字形上十分相似,稍不留神,便会混淆,因此,在出版物中,“床第”误排为“床第”,可谓俯拾即是。 “第”本为“弟”,指“以韦束物”,因为“束之不一,则有次弟也”。“次 弟”即“次第”, 这是“弟”的本 义。“弟”后被借用为兄弟的“弟”,一借不还,古人便另造出个“第”字。 “第”又可指房屋,如府第、门第、宅第,等等…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面向未来的公共图书馆如何问学和问道。文章从“学”字的字形、终身学习、思辨、学习场所、学习与实践的关系等维度对问学命题进行探讨;从“道”字的字形、引导、方法等维度对问道命题进行分析;从学道并举、增强脚力脑力眼力笔力、睿智开新等维度对如何进行问学问道的创新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林君 《图书馆杂志》2023,(9):I0018-I0022
传统观念里,父亲是权威、力量、严肃的代名词。甲骨文里,最早“父”的字形,像一个人右手持棒的样子,意思是:父亲是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说文》里直接用文字表述,“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也认为“父”是手举棍杖、行使教育权力的家长。  相似文献   

11.
分析甲骨文数字化和甲骨文文献出版存在的问题,得出了甲骨文数字化和出版的最大障碍是甲骨文字库的设计和甲骨文编码。提出了现有的甲骨文字库设计和制作过程的不足之处,就甲骨文字形的采集、字库的制作给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170雨
  雨,象形字。甲骨文像天上下雨形。金文、篆文。
  雨作部首时,除“雨”字外,都处在汉字上部(注意,此时“雨”第三笔画为横折钩,不是横竖弯钩)。凡从雨取义的字皆与雨水云雷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有文字史以来,文字的镌刻艺术便问世了。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就是在龟甲和兽骨上镌刻的象形文字。其原意是占卜吉凶时在龟甲、兽骨上所刻的用于记事的文字。因此,又称“契文”或“卜辞”,也称之谓“殷墟文字”。到了公元前十二世纪的周朝开始有以青铜为主的铜铸印章。这就是青铜时期的“你”或作“珎”,现称作“古玺”。它所  相似文献   

14.
这条消息读来饶有兴味。只是由于几处对某些要素缺乏必要的交代,使人感到有些不满足。消息说这种“妇女文字”的字形有些与甲骨文、篆书相似,有些与楷书相似。在书写甲骨文、篆字和楷体字时,男女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别,为什么与它们近似的“妇女文字”只有妇女会写呢?消息说这种“妇女文字”记录的是当地瑶族群众使用的一种“土话”。显然,这种“土话”包括男人们也在使用。那么为什么把它记录下来之后,就只能在妇女中流行?  相似文献   

15.
甲骨文中"■"类形,学界长期以来普遍信从"益"的释法。本文通过全面梳理甲骨文相关资料,根据旧所谓"益"字在字形以及辞例两方面都与"衁"密切相关,在读音方面又与"皿"声字存在通用关系,因此主张它应释作"衁"。又根据甲骨文中"易"字比较早的写法,指出"易"字本应从竖置的盘形从几个水点形,表示用盘倾倒水之意。"益"与"易"可能是一字分化,即"益"字可能是由横置的"易"形分化而来。  相似文献   

16.
“媵”字甲骨文未见,《说文》未收,但各种辞书的解释有不一致之处,本文旨对此作些辨正。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1998,(2)
编·编辑·编撰·编纂辞义辨析文/魏立安早在殷商时代就已出现了“编”字,从甲骨文“编”()字原始形态来看,左边是编连物参差不齐的龟册形象,右边是代表物品性质的符合“系”,是一个会意字,指的是串联龟册的丝绳。古文中“编”与“缏”可以通假。几股丝绞在一起称...  相似文献   

18.
张泽渡 《大观周刊》2011,(17):4-4,13
令世界和中国文化学术界醉心多年的殷商甲骨文字,随同它那个如火如茶的时代烟消云散了。历来的甲骨文研究。似乎都倾向于仅仅将它视为单纯的语言文字资料。我们主张将甲骨文看作社会文化产物,在人文历史背景下去考察甲骨文字的文化社会学意义。将甲骨文字产生、发展以及湮灭的过程放到社会发展史的视角中来观察,可以让我们发现甲骨文字所蕴涵的独特社会文化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报刊上出现的错字中,字形相似的字出错,占的比例较大。其原因,也可能是作者笔误造成的,也可能是没有校对出来,后一种可能性大一些,因为即使作者笔误,校对有责任纠正其错误。所以,无论是作者或是编辑、校对,都有责任共同消灭这种错误。这里举一些常见的错误例句,以引起注意。有的是字形相近,而字音、字义不同,例如:“有的还能用英语、奥语进行交流”——“奥语”的“奥”字,同广东的简称“粤”字,字型很相近。误将“粤语”错成“奥语”。“收到爱人寄来的一朵枯萎的攻瑰”——“攻瑰”中的“攻”字,同“玫瑰”中的“玫”字…  相似文献   

20.
概念模糊不清,往往会影响一门科学正常发展。目录学既然作为一门科学,就应首先澄清其最基本的概念。在我国目录学研究中,不少同志对目录、目录学、目录工作,这几个概念不清,以至许多推论让人感到难以置信。本文试图对这些基本概念进行阐述,以此来看我国目录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目录”二字在许多先秦古籍和出土文物中,是分开的。“目”是眼睛。在甲骨文中即为一个象形的眼睛。“录”字,在《说文解字》里解为刻本、象形。即象一把刀把要记的事情刻在木头上。甲骨文是先写后刻,叫“书契”,因出土于殷墟,又称“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