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这首《忆江南》词共三首。(题下原有作者自注:“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是白居易八二七年晚居洛阳时写的。全词共五句。作者通过对江南美好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词篇一开始,作者就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赞叹之词,脱口而出:江南真好啊!一汪深情,浓烈似酒。为了强调、证实这一点,他又紧接着写道:“风景旧曾谙。”意思是:那里的风景我过去就很熟悉。这里的“旧”,就是指写这首词之前,他在杭州、苏州任刺史的那  相似文献   

2.
石莹 《良师》2003,(12)
[原词]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犤注释犦忆江南:词牌名。此种词牌的基本格式是27个字,5句,各句的字数分别为3、5、7、7、5。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生于河南郑州。唐代大诗人。江南:词中指杭州、苏州一带。旧:旧日,以前,过去。谙(ān):熟悉。江花:江边的花。胜:胜于,超过。蓝: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可制蓝靛(diàn),作染料,深蓝色。犤译文犦江南苏、杭一带真好,我对那里过去的风景曾经非常熟悉:早晨当红日刚刚升起…  相似文献   

3.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自居易的《忆江南》,寥寥数笔,江南的秀丽明艳就跃然纸上,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自幼便能熟记这首《忆江南》,江南水乡风景之秀美曾令我魂萦梦绕.小桥流水人家.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美景,谁人不向往?可后来,真正到了江南,见多了这样的景致.反而开始怀念北方的白杨树.有时梦里都会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第十册收录了白居易的词《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有的学生朗读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时,将“不”变调读成阳平(bu)。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6.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早上,文琦一进教室,就朗诵起刚学的词《忆江南》,声音挺大,挺认真。这可不像以前贪玩厌学的他啊。我有些疑惑。第一节课,我像往常一样打开课本准备上课,发现书中夹着一张纸条,上面是一行工整的字:“孙老师,今天是我的生日,请不要批评我,好  相似文献   

7.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如果不到江南,作为北方人就无法领略到江南之神韵,难以品味韵味独具的江南绣品,想与这个温婉的地方熟识甚至相守更是一种奢望。面对于同学们来说,一生中能够有机会与这种幸运相遇,这就是踏上江南的求学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诗国佳章绝篇的艺术魅力。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忆江南》中写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唐宋名词中的千古绝唱。词中那绿波粼粼的江水、那如火似焰的红花、那绚丽多彩的朝阳,构成了一幅多么辽阔、多么灿烂、多么深沉的江南春光图卷。从这幅“绿水——红花——朝阳”的风景画中,人们不仅观赏到了江南奇景绝胜的独异特色,而且还感受到了诗国佳章绝篇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编辑导语 小时候背过白居昌的.《忆讧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在孩童稚嫩的吟诵中,我的思想早已飞跃千山万水,寻找江南春天的足迹了。至今我也未能到过江南。因此。江南的瑰丽。一直在我的梦中绽放——  相似文献   

10.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科学链接瞧呀,这是江南一幅好风景。在清晨阳光的映照下,江边的花朵红  相似文献   

11.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南是中国文人的梦境,是杏花春雨中的一处栖居之所,是藏龙卧虎、韬光养晦的宅院深深。遥想江南当年,遥想令无数游子魂牵梦萦的江南……  相似文献   

12.
詹迪 《小读者》2010,(8):25-25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华丽的词藻.绝美的诗句.道不尽古往今来文人雅士对江南的追求和向往。  相似文献   

13.
忆江南     
江南好③,风景旧曾谙(an)④。日出江花红似火⑤,春来江水绿如蓝⑥。能不忆江南?[注释] ①忆江南,词牌名。原名《谢秋娘》,后改名《望江南》,又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句,复改名《忆江南》,又名《江南好》、《梦江南》等。  相似文献   

14.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的《忆江南》,寥寥数笔,江南的秀丽明艳就跃然纸上,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独特的审美价值。然而,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的美呢?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来回顾一下小学生在古诗文学习上的一些片段:  相似文献   

15.
正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望着窗外的淅淅沥沥的春雨,我不禁吟起白居易的《忆江南》,思绪也飞向了春雨中的江南。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江南》是一首歌唱劳动的地道的民歌,给人以清新愉悦的真切感受。将汉乐府诗歌选入教材,这还是第一篇。其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小学生诗歌》(叶圣陶、田泽芝编)早就将《江南》选入书中,可谓不谋而合了。这首民歌明白如话,唯一需要辨识的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的“田田”一词。“田田”一词,大致有以下三种解释:1.田田,形容荷叶挺出水面,饱满劲秀的样子。(《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中华书局1962年8月新1版)2.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古乐府《江南曲》中有“莲叶何田田”的…  相似文献   

17.
《菩萨蛮大柏地》是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第二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词 ,词中主要描写了雨后大柏地的壮丽景色 ,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豪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分辨词中的事物和联想 ;想象词中所描绘的画面。教学难点是 :体会“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简介时代背景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全套小学语文教材中只选编了一首词 ,这就是毛泽东写的《菩萨蛮大柏地》。学生对“词”的文体特点十分陌生 ,讲读前要以本课为例作简单介绍。“词”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  相似文献   

18.
江南     
我在地图上划出了我的江南。从苏州开始,我的笔蜿蜒到广州,后来停在珠江的入海口上。“这就是江南了。”我摸着地图,眼前是粼粼碧波的水光天色。江南就慢慢走到我脚下了。江南水乡。我念叨着这个词,把眼睛放在苏州边上。苏州边上是有一个太湖的,太湖把自己的身子蜷缩了几千年,平日就弯着腰摆弄连在身体上的脐带和触须。触须一绕,便是一片清丽的水乡,一个富庶的江南了。从来江南就是托水的福,因为有了水祖宗们才从中原赶牛牵马万水干山地过来,搭一个露天的房子,耕几亩水田,养几只鸡鸭。江南就这样蓬蓬勃勃地兴盛了。灰色瓦白色墙青石地板乌篷船,多少的东西都在白居易的忆江南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后来塞外大受启发而用水滋润出了几个塞外江南。有水有船,也有脚下的草和青  相似文献   

19.
在周庄闲游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大概是这样的一句话,勾起了我对江南的无限遐思。"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又引起了我对江南的无限向往。终于,我去了苏州!  相似文献   

20.
蔡义江先生析韦端己《菩萨蛮》词意,以为"词的主题是赞美江南"(见《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苏教版教参引为参考),细读殊觉不妥,思之再三,思归似是正解,今从三个方面试为探析,以期和大家共同探讨。一.开篇。此词开篇以"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领起,很容易使人想起白居易《忆江南》词,不妨拿来做些比较。白词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一句起手,用意虽也在赞美,但在运思上却与韦词有很大的不同。白居易说江南好取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