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都上过、听过许多公开课,公开课说到底是一种展示:展示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展示教者独特的教学个性。因此,在立足点上,  相似文献   

2.
张开平 《成才之路》2012,(22):31-31
正公开课怎么上,怎样的公开课才是完美的呢?从教以来,笔者上过公开课,听过公开课,评过公开课,也组织研讨过公开课。我对中学语文公开课有自己的看法,现将这些想法罗列如下,以供探讨。一、授课教师应信心十足有不少教师上公开课时,心慌意乱,手足无措,十分紧张。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缺乏足够的信心。当然,面对这么多听课的同行,他们中有的不乏教学中的高手,或有分管教学的  相似文献   

3.
尚华燕 《考试周刊》2009,(10):153-154
一节好的公开课,对于授课教师来说是一种锻炼,一种追求。我曾经上过几节公开课,也听过很多公开课,受益匪浅。下面根据我上过的两节公开课来分析历史公开课教学艺术。一、预见艺术长久以来,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我们更多地关注了“我教了什么”,“我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却极少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学生的反映如何”,至于教学过程是否科学,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我上过公开课,也听过包括县级、市级和省级的公开课。而引发我深思的是最近听过的两节公开课。一次是我们灵溪学区在我们学校举办的英语写作和阅读的研讨课。其中一位作课的是年轻的优秀老师。这节课是借班上课,一节课下来几乎没有学生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堂气氛很沉闷。  相似文献   

5.
公开课难上,习作指导的公开课更难上.在教师对学生不太了解的情况下,执教习作指导公开课的教师往往会考虑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然后再展开教学.曾听过本校教师上的一节习作指导公开课,让我对习作教学的情境创设有了一点肤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一些公开课上,有些教师在电脑屏幕上打出这样的字幕:某某课题,设计者某某,执教者某某。课的设计者和执教者竟然不是同一个人。再如,有些刊物上刊登的一些课例教学设计与指导者是一位或几位教师,执教者却是另外一位教师。这样的“公开课”和“课例”中的执教者是按照别人的思想进行教学表演,完全失  相似文献   

7.
公开课是教师之间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与家常课相比.公开课可能更多地脱离了“教学体系”.转而强调个体的“研究性”.是一种以教师发展为导向的教学研究活动.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方式。公开课既是教师基本素养、审美情趣的展示,也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风格的体现。作为一名成长中的教师,在多次执教公开课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公开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最怕进入误区,一种脱离实事求是精神的误区。作为历史教研员,笔者听过太多的历史课。相比较而言,笔者最不愿意听的是所谓的“公开课”,最愿意听的是在没有刻意雕凿的情况下随机执教的“推门课”。“公开课”太完美了,完美得几乎无可挑剔。其实,作为一门科学、一门艺术的历史课,追求完美是一种永无止境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了,自己上过公开课,也听过不少其他教师上的公开课。一个突出的感受是,不少教师常常在课的最后说上这样的话:“这个问题我们下课以后再讨  相似文献   

10.
我曾上过几节公开课,也听过许多公开课,感触颇深。现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品味公开课的甜美与芳香。  相似文献   

11.
<正>评价一节公开课的成功与否,症结在于这节课是否追求教学实效、坚持音乐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实践体验——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公开课的执教者是否为教研提供了样本,做到解惑释疑并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如果执教者一心想的是如何在40分钟里展示教学设计上的特色、涌现亮点,展示个人特长,那么一节课就成了"载着镣铐的舞蹈",华而不实。那么,音乐公开课如何常态化呢?笔者认为要树立"三种意识"。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一次市公开课展示活动中听了一节三年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执教的是一位名师,课堂驾驭能力很强,教学设计也比较新颖,现场借助未来教室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把一些原本细节化的操作在大屏幕上展示得很充分,学生兴趣很浓,状态不错。类似的一些公开课现场展示,教师的教学设计基本上都是完美的,教学环节清晰,教学效果也都很好。实际教学中,有一个因素是无法预设的,那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现场生成。对此,  相似文献   

13.
高洁 《教师》2010,(36):41-41
听过许多校级公开课和市、区级展示课,许多教师上的课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去研讨、总结的地方。每听完一节课,都让我们能够有所启悟,这些课渗透着新的教学理念,较好地体现了课改的精神,而这些示范课中的不足、缺憾,对于我们也是一种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高洁 《教师》2010,(33)
听过许多校级公开课和市、区级展示课,许多教师上的课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去研讨、总结的地方.每听完一节课,都让我们能够有所启悟,这些课渗透着新的教学理念,较好地体现了课改的精神,而这些示范课中的不足、缺憾,对于我们也是一种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一堂好的公开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目前有一部分公开课由于执教者急功近利而变了味,主要表现如下:准备过度,脱离实际。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执教者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准备,甚至连正常的教学都顾不上。不少公开课,由一人执教,集体备课,多次修改教案和试教,执教者失去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反复“演习”,表演过分。一些教师为了保证公开课的成功,课前反复“演习”,提问什么,回答什么,问哪些学生,师生心中都有数。不少公开课,执教者都要反复进行试教,有的学生甚至被试教多次,浪费了师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有的教师为了使公开课…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优质课评比或公开课教学场合,我曾听过多位教师执教的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月光启蒙》这一课。尽管这些课堂教学的思路和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各有不同,但有惊  相似文献   

17.
接教研室的通知,我校要安排一名有发展潜力的高段语文教师参加城郊小学语文教师实力推荐活动。经过再三考虑,我们决定安排谢海林老师参加本次展示活动。万事开头难,准备公开课的第一步就是选课,这是上好公开课的前提。选课首先要考虑执教者本身的特点。谢老师是一位理性思维较强的教师,教研组根据谢老师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一、两个教学案例【案例1】一锤定音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的八年级科学公开课,课题是《空气的污染与保护》,这个班级共有38位学生,教师将学生分成"环保研究组、环境检测组、医学研究组、科研  相似文献   

19.
“磨课”对一线教师而言是常事。但凡参加公开课展示或者教学竞赛,教师都少不了一番辛苦的磨课。通过一而再再而三地试教、修改,执教教师最终都能在听课教师面前呈现出一堂比常态课精彩得多的课。可惜的是,许多教师在公开课落幕之后,就为磨课活动画上了一个“句号”,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和浪费。笔者认为,“磨课”不仅“磨”出了好课,也“磨”出了写文章的好素材。  相似文献   

20.
公开课之惑     
为什么要开公开课?某日,我执教校际公开课,许多同事见面的第一句话都是“今天的公开课你都准备好了吧?要好好地展示展示啊”。当时也无暇多想,只随口附和要好好表现,不给学校丢脸云云,过后却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头。公开课开设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是为了某一个教学主题而共同研讨,发现问题,找出办法,解决问题呢,还是授课者为了展示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