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义务教材中“课外读”的认识及处理●王永勤九年义务教育生物教材中,安排了多处“课外读”材料,其总篇幅约占教材总量的5%,知识点共达100多个。这些供学生阅读的材料,取材广泛,短小精悍,内容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感染力极强。生物教材中“课外读”材料的安排...  相似文献   

2.
在新编生物教材(植物学部分)许多章节后有“动动手”和“课外读”两部分内容,其中“动动手”共11处,“课外读”29处。“动动手”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使他们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课外读”是由编者精心编写,集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和文学性于一体的部分。这部分教材语言形象生动且少儿化,不仅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而且有益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因此,发挥他们的作用是贯彻落实新教材教学的重要方面,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调查发现,许多教师对这两方面不够重视,认为这是额外的,可学可不学,学生自己掌握,放任自流。生物在学校不受重视,课后学生几乎没有去“动手”和“阅读”,课内又安排不了这些内容,致使这两部  相似文献   

3.
<正> 新编生物教材(植物学部分)许多章节后有“动动手”和“课外读”两部分内容(共11处“动动手”,29则“课外读”)。“动动手”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科学探究的方法;“课外读”是经编委们精心编写,集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文学性于一体,语言形象生动且少儿化,不仅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且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因此,发挥好它们的作用是贯彻落实新教材的重要方面,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调查发现:许多教师对  相似文献   

4.
现行高中语文,增加了补充教材,增加了24篇“课外自读课文”,又将原课文的11篇“讲读课文”和33篇“自读课文”改为“课外自读课文”。怎样“读”这些“课外自读课文”呢? 一、充分利用“自读提示”“自读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大致有时代背景、写作特色、段落层次、结构方式、中心思想以及对一些句子段落的理解,甚至还有本文与其他课文某些方面的比较等。只要我们充分利用了“自读提示”,明确了自读方向,就一定能迅速达到自读目的。二、“观其大略”、“不求甚解”王粲的《英雄记钞》曾这样描述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四人读书的情形:“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陶渊明则在《五柳先生传》中自述道: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六·三制《生物》第一册的“课外读”,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的灵活性和创新意识.它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笔者就“课外读”的特点和作用进行了分析.一、“课外读”的特点《生物》第一册共有“课外读”40篇.上册29篇、下册11篇,大都是寓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性文章,其特点可分两个方面:1.形式灵活,符合认识规律在40篇“课外读”中,连环画式的有4篇、  相似文献   

6.
使用《德育活动指导》的初步体会1.活动性德育课本,人手一册,便于学生自学,自己组织活动,自己教育自己。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自读《细则》条文,抓住主题,在活动课上就能使主题突出、鲜明。自读“明理”、“知事”部分,理解和掌握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自读“激情...  相似文献   

7.
自读课教法之我见○青铜峡市教研室蔡平生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材就课型编排来看,可分为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种类型,其中自读课文又分为课内自读课文、课外自读课文、参考阅读课文。这种按课型分类的编排方式充分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  相似文献   

8.
初一生物第一册(上)这本新教材与原来初一《植物学》课本相比,许多章节后增编了“课外读”和“动动手”两部分内容。我们在搞好新教材课堂教学的同时,按照生物教学大纲的要求,充分利用教材新内容,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生物第二课堂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指导“课外读”,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读”中,编者精心设计编写了一些形式多样、生动易懂的小品文,有些短文还附有插图。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能力。若顾名思意.“课外读”只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一般不要求教师课堂讲解。我们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此新内容不放任自流,而采取了以下三种做法:  相似文献   

9.
目前,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生物学科的课外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大量的“课外读”则为生物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活动素材。以1995“年人教新版初中《生物》第二册为例,在38个章、节中,有25个章、节安排了一课外读”的内容。在使用新教材一年来,我们围绕课本中的“课外读”,在部分学校开展了一些,课外实践活动,现将做法和一点体会简要介绍如下。一、结合“课外读”开展课外活动,要把活动放在第一位对课外活动,不能片面地理解成课堂教学的延续。在课外活动中,指导教师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工作就是设计实践活动。在这方面,“课外读”为…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前提,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而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战场,只有“得法于课内”、形成技能、技巧,才能“增益于课外”,使学生感受世界,丰富情感,提高审美情趣,诱发创造力的发挥。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以读为本,指导有方,语文教学就会获得成功。要做到这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相似文献   

11.
高中新编语文教材 ,自读课文占有一半比例 ,另配有课外语文读本。所以自读教学成为一个能够使讲读课文这个“一”得以反“三”的重要环节 ,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其关键所在。培养了学生的自读能力 ,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链接式阅读教学以教材为原点,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文化因子的辐射作用.链接相关阅读材料.在“法定”的语文学习时空内弥合“课内”与“课外”的鸿沟,通过实施“开源、立本、节时、共读”四大有效策略,使学生汲取丰富的营养,真正提高阅读效率,构建起学生课内外阅读的良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教材每单元都安排有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这两种课文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自读课究竟该怎样上?我想,教读课无非是例子。老师“教”学生读课文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使他们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自读教材中的“自读课文”及课外的同类文章,从而逐步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授之以“渔”之后,敢于放手,把读书、质疑、讨论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渔”,把自读课上成名副其实的“自读课”。本着这一目的,我通常用四个步骤来完成一篇自读课文的教学。第一步:通过该单…  相似文献   

14.
北师大版生物学新教材在内容的选取上加强了弹性。每章均有一段学习目标、章的小结;课中适当安排了选学内容和选做实验;设计了“建议活动”,供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外选做;安排了,“课外读”、“小资料”、“思考题”等栏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或思考。其中的内容一般不作为教学要求,只供学生课外参考。相对于教材的正而言,我在这里暂且将这部分内容称之为“非主体性内容”.这些内容并非是可有可元的“装饰品”.它们在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中具有如下一些潜在功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新订课本,将“阅读课文”改为“课内自读”和“课外自读”两类,这不仅仅是名称术语的改变,它反映了编者教学思想的转变,即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学生的自读能力包括,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快读和慢读的能力,朗读和默读的能力,对课文进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圈点和摘引关键词句的能力,就课文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论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对学生自读能力的  相似文献   

16.
“施教之功,贵在导学。”语文教师应凭借教材导读、导思、导议、导疑、导练。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理解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三读三问”教学法之精髓就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课堂操作要领大体如下:   “一读一问”:读通—感知。一般在首堂课教师范读之后,学生朗读或默读全文 3遍,随即提出“一问”。通过一读一问,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全文梗概,然后自学生字词,自思回答,互议启发,自练过好字词关。使字求其读,词求其解,篇求其意。最后提…  相似文献   

17.
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叫“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是我们有些语文老师并没有完全在课堂上落实这句话。有的老师怕失去课堂霸主地位仍然搞一言堂,不给学生留下一点儿读课文的时间,有的也只是让学生默读一遍后,就开始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即使低年级的重点篇章也是这样,使学生一下子感到语文课的难度增加了许多,  相似文献   

18.
进入总复习阶段.大量的复习资料使学生离课本越来越远,忽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因而在应试中显得力不从心,发挥木出应有的水平。笔者在初中生物学复习的最后阶段,对学生进行了“十读”训练,把学生拉回到课本上,达到了良好的复习效果。一、读“考试说明”“生物考试说明”是以国家教委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制订的。教师指导学生仔细研读“考试说明”.使学生对考试要求及内容了然于胸,复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二、读“课本目录”“目录”是课本知识的索引,是复习的路标。目录中排列了全册…  相似文献   

19.
我在教课外自读课的过程中,采用了“导读”、“扶读”、“评读”相结合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0.
围绕“小资料”“课外读”构建境脉体系、基于“小资料”、“课外读”提供事实知识、借助“小资料”、“课外读”开发评价资源,助力学生构建次位概念,利于学生由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构建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