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经过激烈的竞争,焦虑的等待,新生终于踏入梦寐以求的大学,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式、社会角色等方面的转变,心理必然要经历一个适应期,如何帮助新生尽快度过适应期,适应大学生活,引导新生树立目标,努力奋斗,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至关重要.这个问题也成为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文章分析了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不适应表现,提出了帮助新生克服心理不适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每一个大学新生步入大学所面临的都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在生活环境、学习方法、个人目标、社会期望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知识与能力的欠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主观与客观的碰撞,摩擦出的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地疏导和解决时,带着心理上的失衡与重压,大一新生将面对一个艰难的心理适应期。如何让大学生顺利度过这段心理失衡期,不让这种心理失衡发展成严重的心理危机,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就需要大学管理  相似文献   

3.
关注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健康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常,我们把从入学到基本适应大学环境这一段时间,称为大学新生适应期。在这段时间里,要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寻找和确立新的理想和目标等。能否顺利度过这个适应期,对于整个大学生活都将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较多,如果不注意加以疏导和调节,容易导致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调查及研究结果据《中国教育报》报道,1999年下半年,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对全校2900名新…  相似文献   

4.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期,能否顺利地适应大学生活,是每个新生都会面临的问题。如何帮助新生积极地度过适应期,使其在大学阶段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多年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意加强对大学新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高新生的主观幸福感,帮助新生接受角色转变和专业认同,促进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使其美好的大学生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5.
常晓宇 《考试周刊》2013,(77):160-161
高校新生心理适应不良现象普遍存在,学习问题是高校新生入学后较难适应的重要适应不良问题之一.文章总结分析了大学新生学习适应不良的表现和心理反应,并据此提出了高校学习适应不良问题的应对策略,以便更好地帮助大学新生度过适应期.  相似文献   

6.
张国进 《考试周刊》2012,(77):177-178
跨入大学,大学新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故而引发了一些心理适应性问题。因此,为帮助新生更好更快地度过适应期,要积极发挥班主任、学长、学生会、学生社团与团委的作用,重视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高校新生常见适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活、学习、人际、心理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高校新生进入大学后容易出现的适应不良现象,引导新生学会积极调整心态、正确调控自我、合理规划目标。同时,作为学校管理者应积极搭建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通过建立心理档案、开设心理课程、开展团体辅导等方式帮助新生平稳度过适应期。  相似文献   

8.
如何使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一直是高校新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在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法对大学新生的学习、人际、生活、专业、经济和情绪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适应不良新生进行为期近一年的追踪辅导后取得了良好效果。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有效衔接意义重大:高中教育应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多角度地搭建衔接平台;大学教育应以大学新生全面发展为导向,多维度地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以促使大学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  相似文献   

9.
新生入学教育是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高校新生多为具有明显群体性特征的"95后",针对性开展入学教育对于帮助"95后"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开启成才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初登象牙塔,新生们对于即将开始的新生活普遍存在着新鲜与好奇的心理,大学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充满着吸引力与神秘感,同时也使他们感到或多或少的迷惘与困惑,因此,对于新生来讲,必然有一个从中学到大学转变的“适应期”,在这段时间里,新生们将完成自身的蜕变,逐步进入角色,适应大学生活。如何过好这一“适应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在这段“适应期”内新生能否正确的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能否将这段充满巷迷惘、困惑与思考的“适应期”尽可能地缩短,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生们能否快节奏、高效率地开始大学的学习生活,以至于顺利地完成学业。因而,新生的思想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必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对新生的思想教育,笔者认为,应注意以  相似文献   

11.
论艺术接受的心理视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往从心理的角度研究艺术接受往往习惯把心理问题作元素式分析,把心理结构作康德式的切割.忽视了人的鲜活性和整体性.鉴于此,立足于系统、有机和动态的思维路径,回到问题本身,从心理逻辑的系统彰显、心理时空的有机整合、心理结构的动态建构三个方面进行阐释,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研究对象与方法的适应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生心理预警机制构建之意义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大学生心理预警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当前全国多数高校有针对地建立和启动了大学生心理预警机制。在分析大学生心理预警机制构建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构建心理测评、心理档案以及心理预助的“三位一体”模式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既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也决定着他们将来能否成才。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是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攻坚克难的重要时期,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快速的社会节奏让大学生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这一方面增强了当代大学生奋斗拼搏的动力,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抗压抗挫能力弱,很多大学生的心里健康出现了问题,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甚至引发暴力事件刑事案件等.分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表现及危害,探索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是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的女作家,以其敏锐的心理感受能力,对人情世故、普通人微妙心理的圆熟把握,凭借浓谈相宜、参差对照的丰富色彩,“心理人物”的塑造,独具匠心的心理结构手法,给作品蒙上了一层迷幻的心理之光,创造出一种极具个人特色的心理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7.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问题多视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薇吟 《教育与现代化》2006,42(3):52-56,31
本文在深入研究了当代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特征、心理矛盾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心理调适的两条途径:一是从认知、情感和意志诸层面进行个体自我调适;一是通过研究,找到促使青年教师变心理压力为心理动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当代大学生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刻思想根基。只有扎根于历史文化沃土,弘扬传统精华,同时借鉴西方经验,才能创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卓有成效的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发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根基,不仅对正确认识和处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体育、美育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而且对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学校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对在校生的学习、适应、发展、择业等问题给予直接或间接的指导、帮助,并对有关心理障碍或轻微精神疾患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本就学校心理应注意的问题、形式和范围、方法和技术、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有效地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因此,应依据我国学校的教育目的和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遵循社会规范与个人需要相协调、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结合等原则,系统地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与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