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琳 《滇中文化》2007,(3):28-30
盛夏的玉溪,垂柳如丝,红荷飘香,在这热烈红火的季节,在这美好的夜晚,今天在这里举行玉溪市聂耳少儿艺术团授牌仪式。  相似文献   

2.
梯田笔记     
泉溪 《大理文化》2014,(4):4-18
茶山稻水两相望人们也许早就发现一个问题.大凡哈尼人居住的地方,都拥有一片片碧绿的茶山茶园。它从色彩的角度印证着哈尼人的生态观念。哈尼族是个谦卑而平和的民族,他们能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们倡导,我们与外物同在。“外物”在这里可以解读为“万物”,万物有灵,这是他们亘古不变的真理。内心有真理在,诗意就在。在云南,只要我们一走动,无论到红河、玉溪、普洱、版纳,除了“山水同高”的万亩梯田外.  相似文献   

3.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玉溪市花灯剧团大胆创新,将我国歌剧经典之作《江姐》与花灯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隆重推出了颇富创意的花灯剧《江姐》,作为一份厚重的礼物,献给了党的生日,献给了玉溪观众。该剧在节日期间连续上演了十场,市县领导亲临剧场,中国戏剧,云南日报、春城晚报、玉溪日报、玉溪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作了专题报道。就连外专州的兄弟团体也慕名前来观摩,省化厅段跃庆副厅长专程赶来观看,并准备调该剧到省城为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六届代表大会作专场演出。在红色的七月,《江姐》的演出成为节日里一朵更加亮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4.
书画考级     
卢燕涛  张玉辉 《滇中文化》2007,(1):I0003-I0003
2006全国书画考级玉溪考点于8月7日至9月5日分别在玉溪、通海、江川、华宁、新平等地举行。开考中国画、书法、素描、速写、水粉画、水彩画、油画等专业,共有106人参与考级,年龄最大者81岁,最小的6岁。  相似文献   

5.
蔡毅 《滇中文化》2000,(3):27-29
玉溪地处滇中,经济发达,文化也随之受重视。因此,玉溪的文学创作也呈现一种欣欣向荣之势。此次我在阅读由玉溪文联组织出版的四本“星星雨”文学丛书和“玉溪文廊”出的《谐的变奏》一共五本小说时,就有一种喜出望外之感,觉得收获不小。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也是玉溪人民的优秀儿子、人民音乐家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七十周年纪念日。为弘扬聂耳精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奋勇抗争的革命传统.玉溪市委宣传部主办、市化局、广播电视局等单位承办的“弘扬聂耳精神.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歌咏比赛”经主办、承办单位和各参赛队的共同努力.于8月14日至17日在玉溪体育馆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7.
玉溪米线节     
在美丽富饶的玉溪坝子,有一个传统美食佳节——玉溪米线节。其蕴含的历史文化氛围,令人回味,耐人咀嚼。  相似文献   

8.
一直在玉溪工作和生活,而且是从事业余艺创作的我竟然没有上过龙马山,也没去过白龙泉。这说起来,连自己也觉得荒唐。话又说回来了,是不是从事艺创作的就应该无孔不入,到处都去一遍才行?当然不一定。世界很大,稀奇的景物无处没有,去得完,看得尽吗?不过,就在玉溪东北边,多少人赞美过的龙马山倒确实应该去一回了。  相似文献   

9.
黄富 《滇中文化》2006,(3):12-13
玉溪地处滇中.有着较早的发祥历史和深厚的化积淀,传统习俗世代沿袭,各种习俗活动中所蕴寓的喜化、福化、龙化、神化、鬼化等化现象,特点鲜明,喻义深刻,功利显,包容多元。尤其是喜化,几乎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婚娶、丧葬俗称“红、白喜事”;婚嫁中的许多事物都带“喜”字;送喜帖、挂喜联、喝喜酒、吃喜糖、登喜路、入喜堂等等。女子怀孕称“有喜”、分娩称“得喜”,玉溪洛河乡的跨喜村,传说最初是一个经常外出的赶马人在此安家,妻子产期临近才急赶回来,刚跨门坎婴儿降生,故名跨喜村。  相似文献   

10.
看灯     
时间 当代,晚上 地点 玉溪市区某地 人物 小溪,女,18岁左右,某艺队队员 小兰,女,20多岁,某艺队负责人 老郑,男,60岁左右,回乡探亲的教授 艺队舞蹈演员若干人 (幕启:平台上放着演员们的外衣,小兰的包.小溪的手机等。(欢快的音乐声,舞蹈队舞蹈。  相似文献   

11.
小站     
侯敦 《滇中文化》2005,(4):13-15
时间 当代、下午 地点 小站候车室 人物 查老板,男,60岁,不喜欢外露的商业个体户。农民打扮,憨厚朴实在表面.精明能干于内心。简称查.操玉溪话。 小金花,女,22岁,初经商的地摊个体户.俏丽、清高,穿着时髦华丽;端庄高雅于表面.无知笨拙在言行。简称金,操昆明话。  相似文献   

12.
黄富 《滇中文化》2005,(2):11-14
玉溪是古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久远的化历史和丰厚的化底蕴,吸纳和汇聚着中原汉化、西北游牧民族化和东南沿海化。先后出土的江川李家山“铜葫芦笙”、“牛虎铜案”和元江甘庄、新平漠沙铜鼓、羊角编钟等.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玉溪化艺术活动的见证。境内曾一度兴盛并广泛流传着洞经音乐、  相似文献   

13.
兴成 《滇中文化》2007,(2):21-21
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主办,云南省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七届全国残运会开幕第七届残运会在玉溪设立了分赛区,玉溪市委、政府以及各族人民以饱满的热情喜迎盛会,在昆明举办开幕式的同时,在聂耳文化广场举办了一台题为“同在蓝天下”的大型文艺晚会。第七届残运会在玉溪设辛分赛区,是玉溪历史上的一件大喜事,  相似文献   

14.
玉溪花灯从广义上讲包括玉溪县(今红塔区)花灯、华宁县曲艺形态花灯和澄江县松园花灯。从狭义上讲专指玉溪县花灯,本文记叙的是后者。 人们通常把戏曲中的生、旦、净、丑四个行当比喻为房屋的四柱,一个剧种或一个剧团要生存、要发展,首要的事就是要立稳四柱。玉溪花灯是云南花灯九个支派中的一个支派,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界定为“彩(彩调)花(花灯)系流”,  相似文献   

15.
今天,中共玉溪市委、玉溪市人民政府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共同在聂耳的故乡——玉溪市隆重集会,纪念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诞辰90周年。在此,我代表玉溪市委、市人民政府和玉溪200万各族人民向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玉溪发展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16.
张斌 《寻根》2012,(5):136-139
在我的印象里,陕西省紫阳县洞河镇马家庄应该是以姓马的人为主,或者历史上是马姓人的村庄。马姓是回民的第一大姓,马姓的村庄应该是以回民为主的村庄,几乎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回民村落。而这里的马家庄则不同,这里一无马姓,二无回民,虽然是个很美丽的地方,但也普通得如同山间的野草一样毫不起眼。  相似文献   

17.
四十放歌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玉溪也和全国其他地州市一样,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化馆。从那时起,玉溪就开始有了群众化工作,有了群众化专业之说。  相似文献   

18.
梁平 《滇中文化》2004,(2):36-37
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打工仔,历经艰难的五年.创作出25万字的学小说《都市童话》,近日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这在玉溪市是罕见的。为“玉溪三乡”化建设增添了光彩。  相似文献   

19.
王平 《滇中文化》2002,(3):17-20
在庆祝建国53周年,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之际,用玉溪特有化样式活跃节日气氛,中共玉溪市委宣传部、市化局、市广播电视局于9月26日至28日举办了“玉溪市首届‘聂耳杯’花灯滇剧演唱比赛”,是类似活动中发动面最广、水平最高的一次。比赛使玉溪各县区业余花灯滇剧爱好和各专业艺团体的乃至整个宣传、化界所关注,引起了社会各界和玉溪群众的欢迎,成为玉溪市庆祝国庆,喜迎十六大和振兴戏曲艺术,弘扬民族化的一件盛事。  相似文献   

20.
祝欣 《滇中文化》2005,(3):52-52
火一样热烈的夏天,玉溪到处是一片欢乐与热烈的景象。在人民音乐家聂耳纪念日结束不久的8月18日.玉溪市文化馆举办了“李丽辉学生音乐会”,这是一个繁荣我市音乐教育和音乐事业的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