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 ,幼教工作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以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幼教工作改革在深入进行 ,传统的幼教工作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 ,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国际间文化交流 ,国外的各种教育理论、思想也在影响着幼教的课程改革工作 ,如直观教学论、功利主义课程论、经验主义课程论 ,特别是皮亚杰的课程论和西方人本主义的现代课程论 ,对我国的幼教工作影响很大。对这些理论 ,很多人习惯照搬照抄 ,致使在幼教课程改革过程中 ,存在一些模糊认识 ,出现了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 ,对课程理解偏面 ,导致了重教轻保、…  相似文献   

2.
课程与文化的关系:向瑞吉欧课程学习什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是社会文化的适应性产物,课程的价值以其文化适宜性为前提。幼教课程应充分考虑所处文化的支持与制约作用,并发挥文化传承与文化选择功能。幼教课程应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尊重各地区的文化传统以及教师和家长等文化主体在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自主地位,建构适应我国社会文化的幼教课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这是对其进行批判继承的根本依据。在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过程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思想能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并推进社会进步作为评判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的根本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只讲批判不讲继承是对传统文化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失去思想基础;但继承也只能是在批判基础上的继承,只讲继承不讲批判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全盘肯定的态度,会导致马克思主义封建化、儒家化。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还不能代替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更不能代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创新指明了方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新途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创新相融合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两者的融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在融合过程中应注意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作用的同时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贺茂佑 《时代教育》2013,(15):175-176
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其他文化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教育体系中的德育教育一直是以传统文化为核心拓展出来,虽然近些年,全球文化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很多文化思潮涌入了中国,对中国的文化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是依然不能动摇传统文化的基石地位。高职德育教育属于大学生德育教育体系中的一种,其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参照大学德育体系,但是其也具有高职德育教育的特点,只有分析出高职德育教育的特点,才能保证德育教育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节日与节庆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人的思想、生活方式的象征。在幼儿园教育中引入中国传统节日与节庆文化,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丰富幼儿园教育资源的有效方式。本文对中国传统节日与节庆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中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中国传统节日与节庆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相关策略,希望广大幼教工作者共同为中国传统节日与节庆文化的传承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正和谐社会的建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社会的发展首要的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首先是健全人格的形成。要建立一个和谐社会,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个人的和谐发展上。作为社会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后备力量,青年大学生在传统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各方面和谐发展的人,才能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和中流砥柱,也才能为国家民族的发展添砖加瓦。在构建大学生和谐人格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已经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方法。本文从理论方面辨析儒家恕道的积极作用,从实践方面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理性融合,以期提升青年学生的人格和修养。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时代,信息化已成为各行各业现代化的核心与主导。幼教工作也顺应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从信息化社会里获取教育新理念,从而使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幼教工作是关乎人一生发展的启蒙教育,幼教人员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完善自己。一、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正在快速的发展和进步,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良好的提高,也正因为如此,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前提之下,精神生活成为人们的重点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内涵和音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而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在中华文明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民族性特点逐渐演变和进化成为民族的文化。特别是音乐的发展更是与时俱进,所以本文则针对中国传统文化在流行音乐中的体现情况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我国音乐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陈鹤琴在学前教育现代化探索中,始终致力于解决中国自己的幼儿教育问题。他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的"做人"核心,确立培养现代中国人的幼教目标;采取实验(实践)—提出理论—再实验(再实践)的研究路径,建立中国自己的幼儿教育体系,为当代学前教育现代化破解古今传统与中外文化的冲突与矛盾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11.
我国拥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不仅是宝贵的文化资源,还是需要我们继承与发展的文化财富。因而在工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切实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最优化。但是就当前来看,很多工科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尤其是在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经常面临着与实践相分离的窘境。基于此,本文展开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张明 《培训与研究》2007,24(12):77-79
建构中国的环境伦理学应从中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历史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出发,说明中国环境伦理学在理论形态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中心主义,在理论建构上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努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伦理思想并以它作为思想资源的同时,辩证地吸收西方环境伦理学的理论成果,也许这样才能真正建构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伦理学。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过程,是一次全方位的变化过程,不仅包括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和生态方面,更体现在文化方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关系,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国传统文化根据自身独特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相统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需要与社会实践的需要,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能够促进传统文化中现代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不断集中,城市规划建设需加速发展,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在当前和谐生态的发展理念倡导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高品质、低经济、宜居住的城市,成为当前城市规划中的主要臆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理论为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风水理论倡导"天人合一",把人看作自然的一部分,认为人与自然同属于一个有机整体,人与人居住的建筑空间应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5.
高校大学生是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专业知识的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同时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更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探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书法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不仅表现在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层面上,而且还表现为汉文化的载体。纵观书法艺术在中国的漫长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书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各自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特点。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书法艺术与平面广告设计进行是本文写作的出发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学习是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事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地区。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曾在当地民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文化因素,在现代文化语境下,其原有的社会功能却呈现出一度衰弱的趋势。文章探讨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及意义,以期对当前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有所启迪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陈林 《江苏教育》2023,(2):26-28
“文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高频词。中国的学校无论进行怎样的文化建设,都不能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无论进行怎样的文化叙事,都需要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文化建设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一种“理解”的方式进行:解释与阐明,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溯源中形成学校文化认同;应用与洞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照中演绎学校文化叙事;神入与自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持中实现学校文化的传承与超越。只有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根”的作用,学校才能准确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宝贵资源,在幼儿园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传统文化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了一条不可或缺的渠道。针对目前传统文化应用于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应为幼儿园提供多种支持,幼教工作者应提升传统文化修养和专业素养,幼儿园应加强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及传统文化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幼儿园教师的性别结构比例严重失衡,男教师资源匮乏.社会传统性别文化观念的束缚、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够完善以及男教师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等都对男性加入幼教师资队伍产生影响.淡化传统性别文化观念和影响,加强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完善幼教师资培训体系可以吸引更多男性投身幼教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