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审美活动的整体构成上看,因受时代现实,思想化、士人心态及艺术趣味等因素的影响,隋唐前期的美学思想在其逻辑展开中呈现出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阶段:隋及初唐阶段,带着新旧转换和时代过渡的鲜明特色,一方面在浓重的复古主义思潮的掩映下重弹儒学政教一伦理的诗学老调,另一方面在多元融合的时代潮流的影响不确立着新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理想;而到盛唐时期,则在此基础上逐渐走向偏于风神气骨,又不失蕴籍秀丽的审美理想和追求气韵雄浑,兴象玲珑的艺术趣味,从而把隋唐前期美思想推向了高潮。可以说,盛唐时期的美学思想及理论,标志着整个隋唐美学思想的初步兴盛和繁荣,然而,从审美现象和美学思想的内在递嬗进程中考察,揭开盛唐审美理想帷幕,奠定盛唐美学思想基础的,则是对于复变浑融,新旧交织,以及多元并济的“风骨”、“兴寄”与“气韵”等美学思想和观念的倡导,强调与高扬。在此意义上说,综们内在地构成了走向盛唐的前奏曲,成为初、盛唐之际美学思想转型的重要枢纽及关捩点。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作为汉代今经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一位重要的论家,有着十分丰富的艺思想。他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艺理论命题,如“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诗无达诂”、“美刺”等,都对后世的艺理论、美学及艺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作为唐人自选的盛唐诗的代表选本,《河岳英灵集》在诗型选择上,明显偏重古体,其中又以五古为最。本文对殷瑶的取舍依据进行探讨,认为:崇尚兴象、风骨、声律的诗学理念,促使殷瑶钟情古体,盛唐五言诗的成就和地位又使他偏嗜五言,前者形成取舍的主观标准,后者构成取舍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他的留美国欧经历及所处的与传统文化决裂的“五四”时代,使他的诗艺深受西方诗学的影响。但是余志摩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诗歌有着精湛的素养,不管诗人主观上如何,他的诗里仍流淌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基因。他诗中空灵飞动之气是对老庄美学思想的自然传承;他的诗有着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和恬谈的意境。所以徐志摩的诗具有清新、婉约、空灵的古典美。  相似文献   

5.
美学“意境说”是中国美学史的一条重要线索。本提出美学“意境说”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老庄美学思想、而“意境说”在唐代已诞生并被当时美学家作为标示艺术本体的范畴。  相似文献   

6.
“道”是具有本原和本体意义的哲学范畴,对中国古代美学有巨大影响。道不是一家一派之道,而是一种以儒、道二家为主,究天人之际的化精神,所以道并不是一个美学范畴。但是,对老庄之道的体道方式虚静,对孔孟之道的追求方式中和都是重要的美学范畴。加之“心”“气”两个具有本体意义范畴的综合影响,中国古代美学的独特性,美学范畴的独特性就凸现了出来。道对心、气又可以容纳和涵盖,所以,道虽不是美学范畴,却是中国古代美学的哲学门径。从道的起点出发,本对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大概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从“意境”说意蕴的历史发展,可见这一具有民族特点的美学范畴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密切关系,“意境”说产生的本源在于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而促成它成为一个独特而又完整的美学范畴,又和佛学的东进并逐渐中国化有着直接的被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仁学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影响很大,他强调文学艺术的社会功用,主张文质统一,美善统一,提出了中庸的美学批评原则,开创了关于自然美的“比德”观点。他提出的许多美学命题和范畴,如“兴观群怨”、“文质彬彬”、“尽善尽美”、“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等,在中国美学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气”作为我国古代覆盖极其广泛的核心范畴,经历了一个从自然现象到世界本原,并与“阴阳”、“五行”等范畴相融合而成为一体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古代美学的本土特性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美学的核心思想。在此基础上,郭沫若形成了他诗歌形式论、审美目的论以及审美风格论等美学思想,从而建构起了他的浪漫主义诗歌美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报告文学的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报告文学文本的现实美来源于现实生活,表现在直接的无功利与间接隐伏着的功利性上;形象美在文本结构的巧妙安排、合理的想象和文学语言的运用等艺术感性形式中得以实现;新颖美要求文本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地创新;感染美既来自文本内容的真实,又来自文本具体生动的艺术形式,是文本真实的内容和完美、和谐的形式在审美高度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中西方美学理论体系不同导致中西方审美方式的不同。但事实上,方法论的不同是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将西方审美深入探究,西方审美体现出审美"人化"的特征,而这种特征是从整体上把握西方美学的切入点,从而更好的掌握西方美学中所体现的独特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美学和古希腊美学都是和谐美的典型,但是二者又有很大不同.它们产生的社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美学理想和个体幸福观都有很大差别.通过对二者的比较,我们就更能清楚地认识中国美学的特点,有助于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美学.  相似文献   

14.
西方美学是一种更重视概念和逻辑体系的比较狭窄的"小美学",其作为知识论的极端形态则是"见科学不见人"的一套概念的或知识的"体系"。而传统中国美学则是生存论意义的美学,是相对诗化的、象征的和具有"人与天齐"的大口径、大边界、大尺度的"大美学",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美学本身,是更地道更正宗的美学。从"人天齐一"的人类追求自由、超越的本性来看,传统中国美学更接近"美学"的本质。因此,世界美学家族中的正庶秩序需要重新调整,或者至少应该做到中西方美学"二美并尊"和"平等交辉",美学无疑应该走出"欧洲中心论"的狭隘观念。  相似文献   

15.
素描教学中的美学内涵包括了形式美(外在和内在的)、科学美和艺术美三个部分,其创作过程不可能脱离人类社会实践对自然形态的把握和运用,只有使形状沉积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因素,进而达到客观实体与主体知觉结构的相互适应,才会引起审美愉悦。当黑白对比的强烈反差和线条构建在科学审美的规范下,才能体现出创造性思维的主客观协调,此时素描的艺术魅力才得以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16.
商标名的翻译是一种特殊翻译,商标既是专用名词,又是普通名词。同任何翻译一样,商标译名在语言上应该同源名一样,既要做到发音美、形式美、意义美,同时又要在文化上符合译入语国家的审美情趣和心理,以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文章通过对大量商标名的分析,论证了商标翻译中最重要的应该是美感的传译。  相似文献   

17.
儒家社会生态美学思想与道家自然生态美学思想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美学与道家美学作为贯穿中国美学史的两条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平衡发展.儒家美学侧重强调社会生态的平衡和稳定;道家美学侧重强调自然生态的平衡和健康,它们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积极可行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审美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是不争的事实,而审美既是人的一种特殊的活动,也是个体独有的素质,更是人的一种生存、生活境界。用审美的精神来观照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会出现一缕“新绿”。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数学美是科学美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科学美中,数学美理所当然地居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20.
本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物质冲动和理性冲动这两种冲动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的产物,要同时实现这两种冲动的理想美是不存在的。生活中存在经验美,经验美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溶解美,具有松弛作用;一种是振奋美,具有振奋作用。旅游是一种游戏审美,通过旅游可以调解人的物质冲动和理性冲动达到平衡。人在旅游审美过程中,有三种境界,即情趣、意境和艺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