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小康社会的国民素质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民主政治、国民素质、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奋斗目标。在这四大奋斗目标中,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现代化水平。为此,必须树立“以国民素质为本”的小康社会新理念,建立适应小康社会发展的国民素质结构,建构国民健康素质心理素质、科技素质、民族精神素质、民主法制素质、生态环境保护素质、诚信素质和学习素质八大国民素质教育新体系,制定国民素质发展指标体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对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改革做出全面部署,对于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六大报告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体现了我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精神,开辟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境界。一、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进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指人的体力与…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丰十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且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一种全面的、完整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极为重视国民素质的提高,把提高国民素质定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并且在理论上有丰富的创见: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地提出了新的国民素质结构;紧扣时代发展主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国民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全面阐述国民素质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明确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国民素质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与江泽民的发展观内容广泛、内涵丰富,涵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以及人的发展等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研究他们的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追求人的幸福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六大报告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时指出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并对学校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学校教育如何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性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需要我们深入地思考。尤其是在当前的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探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所应承担的新使命,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小康社会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奋斗目标,必须实现发展观的理论创新。只有实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现,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新发展现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发展现,是发展现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全面服务型企业继续教育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呼唤着企业继续教育的发展和创新。为此,应努力构建全面服务型企业继续教育体系,从继续教育的理念到继续教育组织管理行为都把教育对象作为主体,切实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全面的有效服务。一、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是发展和创新企业继续教育的主导理念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是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等内容共同构成的,体现了全面而科学的发展观,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学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创新性实践。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相互独立、相互共存、相互促进、互为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都应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继续教育也不例外。2、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在要求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通过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六大所提出的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在“坚持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了“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教育为人民服务,一方面要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的发展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明确指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较高教育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基础。把教育发展水平作为全面…  相似文献   

11.
终身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项基本国策,而作为国民汲取知识营养的基本渠道之一的社会图书馆,其发展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全文在分析社会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现状基础上,探讨了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携手发展的问题,提出两大系统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走图书馆创新发展之路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健康的民族心理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民族区域自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族心理素质建构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民族区域自治从法律上肯定了少数民族的生存发展空间、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协调发展、政治优化、文化素质的提高、平等意识与诚信机制的构建,这对和谐社会民族心理素质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论大学贫困生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发展问题如今已经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计划生育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大学生心理障碍所致。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政府、学校、学生个人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加大国家奖贷力度,创新高校体制机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旧的社会平衡未被彻底打破、新的社会平衡尚未完全形成,直接影响到国民素质均衡发展.如果国民素质严重失衡,就必然导致社会不和谐或畸形发展.因此,积极发展和谐的社会关系,国民树立"学习素质"观念,并提高对素质观念内化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国民素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地理科学素质是现代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实现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础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水平。在基础教育中 ,地理学科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功能。忽视地理教育的后果是严重的 ,应该摒弃应试教育传统观念 ,重新认识地理学科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 ,并全面彻底改革高师地理专业教育 ,促进地理学科教育的发展 ,充分发挥其在塑造高质量的国民整体素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05年河北省国民体质监测中获得的代表不同经济地域的三市——石家庄、沧州、承德各类人群的国民体质机能的原始个案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对国民体质机能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推动河北省的全民健身计划、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关于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涛 《教学与研究》2005,3(11):16-22
本文认为,准确把握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就是要理顺各产业各行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生产和需求的关系,使国民经济在新的发展阶段快速协调发展。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各产业、各行业在更高阶段上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逐步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的涵义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概念虽然不是自古有之,但其思想在古人的论述中就已形成,古代社会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均是如此,但真正对和谐社会思想做出贡献的则是社会主义者,无论是空想社会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今天的共产党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决策,亦是符合国情的现实选择。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是动态发展的,是开放的,是现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在我国从整体上已初步实现小康,同时也进入了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问题的关键是保持新世纪头20年经济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发展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的教学目的外,英语教学应尽可能满足社会需求。英语教学中推进德育以及素质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弘扬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为此英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英语教师德育素养,推动英语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