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流行歌曲丰富了大众文化生活,为现代人所喜爱。将英文歌曲歌词翻译成汉语,有助于译语听众充分了解歌曲内涵,从而更好地欣赏歌曲。本文选取Lily Allen的歌曲"LDN"为例,对比歌词的不同译本,从而对英语流行歌曲歌词的翻译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形式新颖创作别致的“中国风”歌曲传遍大街小巷,深得人们喜爱,越来越多的歌手为迎合大众审美心理,更是不断的推陈出新,从而使这种音乐形式一夜之间成为大众娱乐的首选.中国风歌曲的盛行,在音乐创作上引起了一场流行歌曲向古典回归的潮流,主要表现在歌词,编曲和唱法,整体风格上.本篇论文也主要从中国风歌曲歌词的美学角度来分析和阐述流行歌曲中歌词的古典寓意,以及在表情达意上的美学效果,从而体现中国风歌曲整体的含蓄,忧愁,优雅的传统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3.
歌曲由词和曲两个部分组成,曲调的旋律美和歌词的文学美相辅相成,浑为一体,形成歇曲的艺术魅力。这两部分,如果哪二方面欠缺,势必有损于歌曲的整体形象,从而难以有长久的生命力。近几年来,流行歌曲在我国盛行,已成难以阻挡之势。这应该说是一件好事。作为歌曲的一个门类,流行歌曲同严肃歌曲、民族歌曲一样,都不可偏废。事实上,在传唱的流行歌曲中,不乏旋律和文学两个方面的上乘者,这些歌曲受到广大听众,特别是青年朋友的欢迎。这些作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篇章语言学出发,结合统计学的方法,探讨了流行歌曲歌词的结构衔接问题,认为流行歌曲歌词的结构衔接手段主要以重复和交替为主,并从歌曲的功能和主题方面做了解释。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篇章语言学出发,结合统计学的方法,探讨了流行歌曲歌词的结构衔接问题,认为流行歌曲歌词的结构衔接手段主要以重复和交替为主,并从歌曲的功能和主题方面做了解释.  相似文献   

6.
了解英语歌词的文体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歌曲之美。本文以现代文体学理论为依据,并结合歌词实例,从语言,语境和语篇三个层面全面分析英语流行歌曲歌词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古典诗词在流行歌曲歌词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以歌手许嵩的专辑中的歌词为文本,整理和分析许嵩的歌词对古典诗词的借鉴、典故的化用、意象的使用以及意境的营造,理出现代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现代歌曲对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仅有利于现代流行歌曲的发展,同时也使我国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8.
李雪娟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5):212+216-212,216
一切艺术现象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流行歌曲展现的是千姿百态的文化生活,表达的是形形色色的情绪与心态.歌词丰富的人文内涵是歌曲成功流传的要素.本文选择较具代表性的歌词文本进行细读.进而解读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许多中学生是追星一族,喜欢哼唱流行歌曲,但很少人思考,这些流行歌曲何以流行?除了曲调有特色之外,歌词有何特点?这里。我们以三首励志歌词为例。和大家交流一下歌词的鉴赏角度和方法。所选歌曲分别是范玮琪演唱的《最初的梦想》、张韶涵演唱的《隐形的翅膀》和周杰伦演唱的《蜗牛》。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古风歌曲和中国风等歌曲的区别入手分析古风歌曲的定义,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古风流行歌曲歌词的艺术特点,得出结论其特点分为语言特点,即歌词对古诗词的引用和化用以及对古典意象的继承和创新;审美特点,即歌词产生陌生化的审美效果;表现技巧特点,即歌词创作使用的含混、隐喻等表现技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2.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3.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许多研究者忽视了鲁迅写作《阿Q正传》时的思想观点和文艺观点,仅仅一般地根据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关于农民问题的正确思想来解释阿Q的“革命”问题。事实上,阿Q的“革命”,不过是他的“精神胜利法”在客观环境发生变化后的另一种表现的形式而已。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中的“游”作为希望的载体,对于游者本身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师徒们提供了新生的机会,由此引起了师徒们身份的重构,并使他们融为一体。游的“流动性”与“滞”的因素相对举,以及作者对结局的淡化处理,揭示了“游”这个行动所产生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17.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论“硬新闻”的“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硬新闻”写“软”,成为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新闻业务问题。软化硬新闻,要把理论认识和新闻实践统一到党性与群众性相一致上来,找准党的要求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新而巧的新闻主题。硬新闻软化到位的标志,是广大读受看报道。  相似文献   

19.
箕子的“子”不是爵位,商王朝没有子爵。“子”是由王族的姓变为尊称的。箕子是中国第一个称为“子”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20.
台湾问题有国内和国际两大因素,台湾问题的解决也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出发。本文主要是从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层面对台湾问题进行法理分析,强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是和平统一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