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摘要:中国古代童蒙读物是一项宝贵的历史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教材编写经验价值以及文献价值,但在当下要辩证看待古代童蒙读物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童蒙读物是其入门之基础。"国学热"的出现使得童蒙读物在教育中呈现出"热捧"的趋势,关于童蒙读物的研究也纷纷出现。通过梳理,笔者发现既有研究对童蒙读物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其概念、特点、内容、价值等方面,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希望据此能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古重视蒙养教育,分析古代童蒙读物的特点可以对当今儿童启蒙教育以有益启示:童蒙读物形式上应适于吟诵,内容上应与生活相联系并注重儿童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史上的童蒙读物是有特点的,一是用韵语编写便于记诵;二是高度概括篇幅适中;三是大都出自著名学者的手笔包括比较有用的自然常识和历史常识。这样的读物没有极渊博的学识是写不出来的。鲁迅就读过《鉴略四字书》,周谷城教授曾要求研究生背《三字经》的有关历史部分。当你要检索历史朝代和帝王顺序,又没书可查时,你一背歌诀,问题就解决了。所以,童蒙读物不可轻视。兹就现有的材料作一简介,藉供参考。《三字经》 (宋)王应麟著,他是宋代有名的学者,这书原是一般的童蒙读物,流传广泛,特别是历史部分,被人称为“小纲鉴”,可说是学历史最早的一本童蒙读物,摘举如下:  相似文献   

5.
叶梦婷 《文教资料》2021,(3):86-87,77
儒家教育体系博大、义理宏深。朱子继承传统儒家道统,集理学之大成,以教书育人、传播发展理学为己任,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将儿童教育、青年教育和成人教育作为统一过程关注的教育学家,尤其重视童蒙教育。本文从朱子童蒙思想的背景入手,阐述朱子童蒙思想的特点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清代道光年间,鲍东里编纂了大量的童蒙读物,从形式上来看,基本上都是以韵语的形式编纂而成,适合孩童阅读。而起所处的时代是中西文化碰撞的时代,但其所编纂的《史鉴节要便读》成为官方的通用教材。对于其他由鲍东里所编纂的童蒙读物,尽管没有《史鉴节要便读》的影响大,但都对文化的普及和传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一、《百家姓》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它究竟有什么用?答:《百家姓》和《三字经》、《千字文》一样,都是童蒙读物,而且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最为流行的童蒙读物,所以并列号称"三百千"。《百家姓》将中华姓氏排列成四字一句,辅以韵律,供孩子们认字用。合辙押韵,琅琅上口。二、在《百家姓》出现之前,有没有类似的书?为什么偏偏这本《百家姓》最为流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传统童蒙经典读物遭遇"被删减"的情形渐成趋势。为此,网络坊间热议不断。这类不断引起媒体广泛宣传和社会强烈关注的公共事件,明显具有两重指向:其一,事件本身反映出这是一种"教育现象"。教育  相似文献   

9.
<弟子规>是一部集我国古代童蒙学子思想品德教育规范要求的小百科全书,它凝聚着我国古代童蒙学子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精髓.虽然其中有封建时代伦理道德的色彩,但大量关于思想修养、待人接物、饮食起居、生活礼规等做人的基本准则,仍不失为我国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有待我们进一步开发利用.在当前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我们应当重新学习和研究它,开发利用这一古代教育资源,结合当前时代精神,继承和发扬其中优秀的教育思想和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0.
蒙书的定义应该再严格一些,要研究其性质以及与民间读物、通俗读物的异同。在作性质判断时,要考虑当时人将其视为什么性质的书(《书志》的分类也是一种参考)。而且,即使确定了蒙书范围,也要区别蒙书与童蒙书,要从作者的意见出发,将童蒙书与非童蒙书区别开来。换言之,要区别儿童读过的书(如《孝经》《论语》)与儿童读物(如《千字文》《蒙求》),前者未必是童蒙书。  相似文献   

11.
朱熹的家庭教育思想是古代童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家庭教育思想内容丰富,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遗产。通过介绍朱熹的家庭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教育的基本主张和教育原则,力求全面了解朱熹的家庭教育思想,为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提供契机,为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理念的重新建构、研究方法的改进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5875号西夏文写本,应是一篇中原骈体文的西夏语翻译,文中充斥着来自中原史籍的大量典故,其汉文底本应该是唐宋时代官宦阶层的童蒙读物。  相似文献   

13.
童年是道德人格建构的重要时期。中华传统童蒙经典不仅是儿童识字的蒙学读物,它更具有丰富的德性知识,明确具体的道德规范,是儿童伦理教化的经典系列教材。童蒙经典的伦理思想基础主要包括天道观念、家长制度、修齐治平思想、中庸思想、道德义务观、功利与保守主义和男尊女卑思想等。其主要道德范畴包括善与恶、诚与信、礼与让、仁与义等。童蒙经典对儿童化蒙昧以文明,理混沌以清晰,在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形成道德品格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童蒙经典也有其局限性,但经典不盈,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将不断生长,结出新的经典。  相似文献   

14.
朱熹童蒙教育思想及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蒙教育思想是宋明理学家朱熹德育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朱熹的童蒙教育从理论上看,其教育内容主要是"洒扫应对",教育原则是"禁于未发",教育方法是"各因其材"。在实践上,朱熹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制订儿童须遵守的道德规范。朱熹的童蒙教育思想对今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儿童文明礼仪教育,其文明礼仪规范不仅系统全面,而且具体、细致,具有可操作性。梳理、厘析、总结我国古代儿童文明礼仪教育规范,对当前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教育工作有所裨益。我国古代对儿童的文明礼仪要求在《礼记》等典籍中有阐述,而更多蕴含在《童蒙须知》(朱熹)、《童子礼》(屠羲英)、《弟子规》(李毓秀)等童蒙读物,以及校规、院规如《白鹿洞书院揭示》(朱熹)和家训、家书中(如《颜氏家训》等)。几乎渗透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大致包括仪容仪表、语言称谓、行为规定、人际交往四大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童蒙教育中出现了不少的神童诗,一部分神童诗及其故事又成为童蒙教育中的案例,也是当今研究古代童蒙教育的文献材料。然而神童诗中部分材料的真伪问题值得考虑。如寇准《华山诗》比较有名,但是考察寇准别集、《华山诗》流变及文献来源,此诗很值得怀疑。据传为宋代汪洙所作的《神童诗》有时成为神童诗的代名词,然而《神童诗》既不完全是汪洙童年所作也不完全是汪洙个人所作。《神童诗》是神童诗现象的代表,也是问题的集中体现。有鉴于此,当运用众多的神童诗作为研究材料时,应该慎重。同时无论是真实的还是存疑的神童诗,只要适当运用,都有作为研究古代童蒙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童蒙教育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至宋代更是得到全面的发展.尤其是理论方面,受到宋代诸多著名理学家的重视,零星的童蒙教育理论首次得到较为全面的汇集、梳理和发扬,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对童蒙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宋代的童蒙教育也因此被打上了深刻的理学烙印.同时理学在此过程中得到广泛的传播,并进而影响到宋代的政治、文化、社会习俗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8.
自唐代李翰《蒙求》、胡曾《咏史诗》等作为诗体训蒙读物而流行于世后,咏经史之作就以其文史兼备、韵律优美、德识并重、便于讽诵的特点颇受学者、蒙师、童蒙的青睐。宋人在继承唐人的基础上,也创作了一系列的咏经史蒙求读物,泽被后世,影响甚巨。  相似文献   

19.
蒙学,即启蒙之学,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童蒙须知》是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为儿童编写的一篇启蒙读物,不仅是宋代重要的蒙学文献之一,也是后世蒙学教材编撰时仿效的范本。其言易晓,其事易从,尤切于日用,涵盖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文字、杂细事宜五个部分。通过详尽规范儿童日常起居、言行礼节等内容,充分彰显朱熹的蒙学教育思想及其对后世产生深远持久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童蒙养正"语出《周易》,《易经·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指出教育的最高目标——养正教育。教育要慎始,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人口素质形成的奠基工程。衡水市某小学秉承"童蒙养正"的教育理念,打造"和"文化环境,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