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翻译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以飨各国读者,文学作品的翻译也就承载着实现作者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跨文化交际的重任。从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人际意义的角度考察文学翻译作品,可以发现人际意义的成功传译对译文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将语气和情态作为构成人际意义的主要成分。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人际意义的理论框架得到不断的完善,许多实现人际意义的形式为人们所认识。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理论为基础,在语气、情态、评价和称谓语四个层面对文学作品翻译中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问题进行描述和解释,对文学作品的翻译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的词汇语法框架。这一理论广泛应用于分析多种文体,如新闻、广告等。评价系统可通过词汇层、语法层、音系层和整个语篇层面来实现其评价功能。运用评价理论分析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并就各层面的评价性资源进行实例分析,可以揭示小说语篇中作者对人物及事件的态度,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体会其深层含义。在文学鉴赏中,如果将评价理论合理地运用于文本分析,将能够透过语言深度挖掘文学作品的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鸽 《文教资料》2011,(23):8-10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汇语法框架.它关注语篇中表达各种态度的语言资源。诗歌《春夜喜雨》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语类,同其他语篇一样,也是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大元功能的结合体。本文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从评价理论的视角对《春夜喜雨》及其英译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旨在论证该理论对诗歌语篇的解释力度,以及探讨在翻译过程中转换原文中评价意义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评价系统是对人际意义研究的新发展,开创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篇层面构建评价意义潜势的新时代。《红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基于Martin的评价理论和申丹的叙事学理论,通过对《红字》的评价资源和叙述视角分析,旨在探讨评价系统与多视角叙事手法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小说叙事视角的转换机制,从而为文学作品在叙事视角方面的研究提供更加客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评价理论起源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它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言三大元功能之一的人际元功能的发展.评价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把对语言人际功能的研究扩展到词汇层面.传统的教学法忽视了媒体语言的特征和功能,没能很好地实现英语报刊教学的初衷.通过在评价理论指导下的语料分析试图证明评价理论能够揭示媒体语言的人际功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任何言语本身都充满了人际意义,本论文将以美国历任总统在中国高校所做的演讲为研究对象,以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下的人际功能和评价理论为基础,尝试从实证的角度,以人称、情态和评价为理论切入点,研究政治演讲的人际意义的建构实现方式,并力图探索政治演讲这一体裁的语言特点,以及演讲者如何通过各种人际意义实现的各种手段达到其演讲目的。  相似文献   

7.
评价理论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纯理功能之一的人际功能基础中发展起来的,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属于阐释性研究。它由态度、介入和级差三部分组成,关注的是语篇中的评价资源,包括语篇中可协商的各种态度及这些态度评价的来源。评价理论为我们阐释语篇的人际意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框架。以评价理论为框架对《葛底斯堡演说》语篇进行分析,旨在发掘其评价资源及实现人际意义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基于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和评价系统理论,对感谢信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揭示这类便条实现人际意义的语言手段。分别从语气系统、情态系统、评价系统三个方面对感谢信进行深入的分析,试从这三个方面探讨这些人际手段在感谢信语篇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角度分析<儿子与情人>中主要人物的关系,证明语言学分析可以为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杨薇 《考试周刊》2010,(21):39-41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关于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大纯理功能的理论,其中奥运会主题曲歌词的分析能很好地体现人际意义功能。本文主要从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角度分析历届奥运会主题曲的歌词,从语气、情态和评价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探讨这一体裁的语言特点.以及说话者是如何通过词汇语法的选择来实现人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在评价理论在外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础之上,本文用评价理论对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学生作文中的评价性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得出学生习作中关键性评价词汇和评价语块的使用数量与作文质量的关系,对进一步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过程中导入评价理论知识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2.
在德勒兹的著作中,哲学家的名字和文学家的名字总是如影随形,这不仅是德勒兹个人的写作风格,也是他致力于"批评与临床"计划的一种策略。"生命"作为德勒兹文学理论的内核,不仅具有医学意义,更具有哲学意义,即文学是关乎健康的事业。同时,德勒兹将疾病与文学作品结合起来一同考察,建构了文学症候学的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例析叙述者、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对“土地”的评价意义项,可以发现,小说运用了不同类别的评价项,如鉴赏的价值、反映,情感的意愿、高兴、安全,判断的妥当.这些态度意义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既有词汇层面的,也有小句层面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评价意义“群”,在探讨小说主题构建方面发挥了很好的阐释作用.从评价系统对小说主题的试析为运用语言学理论分析和解释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颇有意义的研究角度.  相似文献   

14.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立足于人类原始经验 ,在整体上把握文学类型的共性及历时态的演变规律 ,借助从作品中抽象出来的结构模式和原型 ,切入人类历史文化积淀中最本质、最原始同时也是最真挚、最能打动人心的精神之根 ,从而帮助我们抓住文学的本质。本文试图在勾勒弗莱理论的基础上 ,运用它对具体文学作品进行分析 ,以期在分析中对之作出合理评价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的作品最晚于12世纪中期传到了朝鲜,在那里广泛传播。文人们从形式与内容方面吸收、借鉴其文艺理论;批评家们对其文学创作展开了以赞誉为主的各种形式的评价。此外,欧阳修的品格以及生活态度和情趣也对朝鲜文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学作品的深度解读需有完满的审美心理的参与,只有将作品中美的语言对象化于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对象化于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与作品产生生命的交流与融合,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为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构建审美心理机制,可用“澄怀味象”、“内觉体验”、“量质转化”的原则加以运作。  相似文献   

17.
近代著名学者陈澧,所作《东塾读书记》享誉海内,对近代广东学术发展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今人一般将陈澧视为经学家、思想家,对其文学思想则较少关注。陈澧虽无专门的文论著作,但在大量的札记、书信、文评、序跋中,他的文学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表现。陈澧在经学上持汉宋调和的立场,其文学思想"本之于经"对当时文坛上的各种矛盾基本上持调和折中的立场。对陈澧的文章家当"学、识、才"兼长、沟通骈散和反对时文的文学思想进行剖析,认为陈澧的文学思想在近代文论转型过程中留下的烙印极为深刻。  相似文献   

18.
Murdoch on Eros     
谢欢 《海外英语》2012,(12):234-235,242
Love and moral are the main themes of Iris Murdoch’ s literary works.A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main themes,her Eros theor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her works.On the basis of her personal perception of Platonic Eros and Freudian Eros,Murdoch establishes her own Eros Theory.To unveil this important theory,this paper tries to trace the sources of Murdoch’ s Eros theory from Platonic Eros and Freudian Eros.  相似文献   

19.
傅雷在翻译文学领域内著述颇丰,在翻译理论方面也构建了独特的译论体系,这与他在艺术领域内的精深造诣密不可分。本文以傅雷的绘画理论为着眼点,从创作者的个人素养、神似说以及均衡观念三个层面探讨其画论与译论的相通之处,分析其画论对译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论话语具有对现代文学进行阐释的价值。本文即以中国传统文论话语为工具,对吉卜林、福斯特等英国作家的作品进行分析。结果证明,中国古代文论可以用来分析东西方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