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美国掀起ADR热潮后,建立与完善多元化的行政纠纷解决机制,在行政过程中引入诉讼外调解已日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行政调解制度与公力救济、私力救济及其他行政性ADR相比较,有着其经济性、灵活性、效率性以及个案公正性等独特的价值优势,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发展基础及顽强的生命力,亟待建立适应于我国体制的诉讼外行政纠纷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2.
李阳 《科教文汇》2014,(14):210-211
随着信息论逐渐被应用于高校管理实践中,信息论的有序性与反馈性也成为探索高校教师权利救济路径的关键。就实践而言,在高校教师管理中还存在着教师申诉权难以保障及公力救济渠道不畅通等问题。本文基于信息有序传递、信息反馈机制等信息论视角来探索高校教师救济路径以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7,(15)
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关注度在逐渐增强,知识产权侵权过程是公力救济模式,形成显性冲突和隐性冲突,由于其存在合理性,只有落实双轨制管理机制,才能有效建立专门性的知识产权上诉法院。本文对知识产权双轨制冲突现象进行简要分析,集中阐释行政保护合理性分析机制,旨在建构更加系统化的协调管理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4.
对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展开描述,并对反倾销、反补贴和“双反”等贸易救济手段和贸易摩擦成因进行了分析,结合金融危机背景,浅析了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由于环境侵权的双重价值性,在处理其纠纷过程中,要处理好环境利益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我国的环境侵权救济机制主要包括刑事、行政和民事三个方面。传统的环境侵权救济机制存在救济方式单一、诉讼周期过长、判决执行难等问题,此外,原告预垫诉讼费用制度和共同侵权者的责任分配问题仍然存在不合理之处。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完善传统救济机制的基础上,引入公害调解仲裁制度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等,并且设立环境侵权救济基金。  相似文献   

6.
卓明艳 《科技创业月刊》2011,24(9):62-63,74
多元化纠纷解决是时下讨论的热点问题。加上从国外引入了ADR(代替性纠纷解决机制),所以研究者颇多。在多元化纠纷解决的大环境下,选取了其中一个部分——社会型救济进行研究。通过对现代法治的反思,司法救济的局限分析,提出社会型救济,进一步讨论社会型救济的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7.
石英 《软科学》1989,3(3):53-55
<正> 我国有地域广大的贫困地区,如何治理贫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能不解决的重大问题。国家对贫困地区曾经采取的方针是救济,结果却导致“越输血越贫血”。几十年的教训换来了“科技扶贫”的战略,并自1985年起在全国各地广泛连续实施。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发展并不尽如人意。“科技扶贫”真是治贫致富的特效良方吗?这里从理论到实践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笔者仅就其中几点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教育行政机关救济机制在解决大学生与高等学校法律争议方面,具有高度专业性、成本低廉、利于行政机关对高校的监督和纠错、尊重大学自主权的优势。不过也必须认识到教育行政机关救济机制自身仍存在若干缺陷,亟待完善。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后,认为应该进一步完善我国教育行政机关救济机制,从而充分发挥教育行政机关救济的作用,以有效地解决高校与学生的纠纷,并实现对学生权利的救济。  相似文献   

9.
周海英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2):227-233
提出一种动态的救济需求的管理模式,采用数据融合、模糊聚类和TOPSIS技术,以解决在大型自然灾害关键救援时期由于灾区救济需求信息混乱不确定的情况下所出现的救援物资救灾队伍分配问题。该模型可以更新受灾地区内随时间推移被困人员的数量以通过数据融合数据近似估算出随时间推移的救济需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显。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环境侵权现象已成为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我国目前尚缺乏对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全面深入研究,同时,由于环境侵权不同于传统的民事侵权行为,其法律救济存在着诉讼困难、救济不足、索赔困难等不少问题。立足中国国情,分析了我国现行环境侵权法律救济制度的现状,并提出了完善环境侵权法律救济的一些对策,希望能对我国环境法律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高校大学生的受教育权却不时受到侵害。而寻求司法救济对于保障大学生的受教育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是司法救济面临受案范围模糊不清等一系列问题。运用比较研究、实证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这些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公民受教育权是我国的一项宪法性权利。然而我国有关受教育权法律救济的法律规定却不完善,受教育权利的保障机制很不健全,缺乏合适的救济途径,导致许多纠纷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从立法上健全和完善对受教育权利的法律保障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学生受教育权利救济制度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谢素贞 《科教文汇》2008,(34):219-219
“三农”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三农”这个科学的概念,但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都是站在“三农”问题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文试图对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成败进行初步分析,总结其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4.
“内部人控制问题”伴随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过程而产生。本文在明确“内部人控制”及“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准确涵义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内部人控制问题”的解决思路,指出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人力资本回报理论,提出“分享制”企业组织形式:利用利润分享、股权激励等将“内部人”变为“知本家”,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5.
郭玉昆 《科教文汇》2008,(29):211-211
我国新《公司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公司司法解散制度,在肯定这一终极救济手段合理性的同时,我们应充分预见“硬币另一面”的风险和成本。为防止股东滥用解散请求权之“少数人暴政”,法院在穷尽救济措施前,应充分考虑替代性解决方案,尽量避免因“矫枉过正”给公司招致的不必要损害。在理解与适用这一制度时,要从兼顾公平和效益等价值原则出发,从程序细节上不断完善公司司法解散制度。  相似文献   

16.
吴宋姣 《科教文汇》2011,(6):125-127
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以法理学和体育法学的理论为研究基础,对公民体育权利救济的法律方法进行分析。对权利问题的研究是个体备受关注度时代。"无权利即无救济"。在体育权利理论的研究中,司法救济、仲裁救济和行政司法救济的法律方法,是体育权利救济问题的研究论题。体育权利法律救济主要是依据体育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法律方法获得救济。  相似文献   

17.
公正程序应具备中立性、平等性、效率性等要素特征,消除“隐形程序”,通过“衡平救济”保证个案公平。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就业难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三农”问题的解决,其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的数量,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当前以人为本就是要解决好就业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的解决,对我国“三农”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的现状出发,对以人为本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对策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涉及面广,解决“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江西这个农业大省,要解决这一问题并非易事。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职业教育在解决“三农”问题上能发挥较大的作用,江西的职教体系为在农村普遍开展信息技术职业教育提供了可能,也是职业教育自身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姬文革 《科教文汇》2009,(36):217-218
通过对宁夏“花儿”进课堂的研究整理认为:“花儿”进课堂有其可行性,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一方面,“花儿”进课堂是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和有效途径,有利于“花儿”的传承与发展,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教育空间,有助于学生了解民间民俗文化;另一方面,“花儿”进课堂是否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是否会剥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花儿”以什么形式走进课堂,“花儿”进课堂的师资怎么解决等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花儿”进课堂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可行性,对宁夏音乐教育的发展以及“花儿”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