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轶舫  姜磊 《九江师专学报》2006,25(3):19-21,25
武宁打鼓歌是流传于江西武宁县的一种配合集体劳动的山歌。有关打鼓歌历史渊源、表演形式、音乐特点、歌词风格等方面的研究,对弘扬、发展江西民间音乐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9年侗族大歌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了宣传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共黔东南州委决定出版一本《侗族大歌》.我们很乐意接受撰写这本书的导读文章.侗族大歌是世界东方民间的和声艺术,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黔东南出版《侗族大歌》一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民间音乐文化现象以及它能够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我们从族群、社会学、文化学、价值学、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对侗族大歌进行了解读,以便帮助人们对《侗族大歌》专集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是使用“民族民间文化”这个术语,后与国际接轨采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容范围上有差异,前者比后者宽和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译名的误导,在保护方向中上容易产生误导;文化空间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类别,而是民俗活动的一种载体;以儒家为核心的上层文化,所弘扬的大传统作为正统,既不适合传统文化艺术的保存,也不适合多元民俗的发展。而被一些学者称为“小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民间信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延续处于濒危的严重局面,要进行全面普查、确认、收集、登记、立档,尽可能做到原生态性的保护,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建立文化生态区。  相似文献   

4.
对几个“非遗”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是使用"民族民问文化"这个术语,后与国际接轨采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容范围上有差异,前者比后者宽和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译名的误导,在保护方向中上容易产生误导;文化空间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类别,而是民俗活动的一种载体;以儒家为核心的上层文化,所弘扬的大传统作为正统,既不适合传统文化艺术的保存,也不适合多元民俗的发展.而被一些学者称为"小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民间信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延续处于濒危的严重局面,要进行全面普查、确认、收集、登记、立档,尽可能做到原生态性的保护,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建立文化生态区.  相似文献   

5.
花瑶山歌民间音乐文化的创作题材广泛,音乐织体丰富,2008年被录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花瑶山歌的传承主要有口头传承和学校传承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6.
从休闲市场开发的角度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扩大一点说,民间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都是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不少学者专家提出了很多保护民间传统文化遗产的方法措施。据此,本文将从休闲市场开发角度来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体育是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少数民族体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的现实途径。抢花炮是在侗族、壮族等民族中流行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从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抢花炮的特征价值分析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于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抢花炮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符际互补理论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中的图文关系,分别对民间文学类、表演艺术类、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学和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图片的选择提出了建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材料中文本的插图配置、图像的设计和制作,对弘扬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可以实现良性互动.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与旅游业发展结合的空间很大,将口头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民俗、民间手工艺和餐饮老字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结合,是提升浙江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是在客家地区广为流传且为人们所喜爱的一种音乐文化形式。随着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越发重视,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也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广为关注,对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进行展示与传播已然成为对其传承与保护的重要形式之一。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充分推动了我国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数字化技术所具备的存储性和开放性的优势给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对此,我国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也应重视对数字化的运用,确保通过其实现有效的展示与传播。  相似文献   

11.
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学校体育教学中进行渗透与继承,能够有效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而新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为继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学校体育教学中继承体育非物质文化进行了研究,以便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美术教学作为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发挥着传承民族文化,延续民俗传统的重要作用,能够缓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亡的窘境。基于此,教师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美术、传统工艺、民族文化等融入初中美术教学,从而达到静态保护、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宝鸡西山酒歌作为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民间说唱艺术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山酒歌唱词朴实、语言幽默,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推广价值。但是由于传承方式等各方面原因,宝鸡西山酒歌面临濒危境地。本文从宝鸡西山酒歌的历史发展追溯、传承价值、现状研究、如何传承几个方面,探讨宝鸡西山酒歌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使民间艺术有效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间玩具集原创性、多样性、地域性、传承性于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却是容易被人忽视的.对传统民间玩具的价值重新审定,既是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拯救,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帮助当代人类走出精神与物质的泥沼.本文在于通过探讨中国民间玩具的文化价值,旨在梳理出清晰地脉络,引起社会的重视,更好的促进中国民间玩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兴未艾。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仅要肯定政府及知识界的巨大作用,还要充分认识到民间社会生存的自然秩序,发挥民间百姓的主体性作用,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良好的民间基础,为此,笔者提出民间“基层社区”保护、民间“文化空间保护”、“民间社会保护”三个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辅导员》2009,(3)
在永康,从民间文学到民间舞蹈,从民间戏曲到民间美术,从民间风俗到民间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可谓丰富至极。民主小学《社区少先队活动中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就是依托当地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而开展的一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如果具体到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则各有其立足的基础。生产性保护这一理念既有许多人支持,但是也有许多质疑。笔者探讨以羌族刺绣为个案的生产性保护方案,以期在民间美术或称为传统手工艺技能方面的传承与保护找寻到一条合适的路。  相似文献   

18.
涪陵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不少代代传承的特殊工艺,有的民间传统工艺不仅在当地享有相当高的声誉,而且对其他区域的技术、文化和经济都曾经发挥过相当大的影响。但在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民间传统工艺的原生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的民间工艺甚至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从对涪陵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保护角度,提出建立“涪陵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集团”、“涪陵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工艺传习所”、“涪陵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工艺品”运营机构、“中国?榨菜生态博物馆”、“中国?榨菜文化博物馆”,探讨涪陵非物质遗产保护与发展的途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赣南民间元宵歌唱请九方神灵保佑安康,歌颂爱情,反映出节庆的欢乐。透过故事的背后,可以探讨家族迁徙及祖先的生活经历。但时至今日,大部分民间元宵歌已经消亡,把它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研究与保护,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15年央视春晚歌曲《蜀绣》是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主题曲,其中不少歌词体现了地理方面的知识,也有不少歌词违背地理常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