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虽然我国现有的立法和两高通过的司法解释,明确了非法证据予以排除的指导思想,在刑事诉讼领域某种程度上建立了有限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是实际效果差强人意,侦查机关非法取证问题仍比较严重,存在对非法证据界定不够清晰、完整以及程序保障性规则缺乏等主要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文章从非法证据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建立非法证据规则需要正视的问题,探讨了我国完善非法证据规则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存在的一些弊端,如立法不完善、监督范围狭窄、抗诉程序不完善等等,笔者认为,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应该完善现行民事抗诉制度,其次要试行民事检察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司法实务中存在许多有关电子证据的法律问题,亟需解决。而目前我国有关电子证据法律规范严重缺失与不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在深入剖析我国电子证据立法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对我国电子证据的立法思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电子证据与网络保全证据公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维克 《情报杂志》2006,25(3):113-114,118
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存在着差异,电子证据的法律缺陷为网络保全证据公证创造了条件.从电子证据办理网络保全证据公证的作用及公证行为的具体办理,论证公证对电子证据的保全和固定,赋予了电子证据法律上的证明力,为解决网上纠纷提供了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5.
证据保全包含诉前和诉中证据的保全,这是人民法院为保护证据而采取的措施,是对证据证明力进行保证的一种制度。在实践中,我国民事诉讼证据的保全制度存有缺陷,应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证据保全是基于客观上的需要,以便对证据的内客和形式加以固定、保存的一种特别程序.浅析了证据保全公证在法院诉讼中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案由2011年12月12日,原告数控立体雕刻机(以下简称雕刻机)专利权人吴善旺的代理人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一中院)提交了证据保全申请书,申请对上海某区家具厂(以下简称家具厂)内一台涉嫌专利侵权的雕刻机进行证据保全。同年12月26日,一中院作出(2011)沪一中民保字第26号民事裁定书,裁定以拍照、摄像的方式保全被申请人家具厂内的雕刻机一台。2011年12月28日,一中院的两位保全法官到家具厂进行了拍照、摄像等证据保全,  相似文献   

8.
祝亚明 《情报科学》2003,21(11):1185-1187
文章探讨了电子文件的特点及其作为证据被采信的法律障碍,介绍了有关国家和国际立法针对电子文件证据问题创新的情况,探讨了电子文件在我国证据法中的地位,并就电子文件证据的立法模式与立法形式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犯罪也呈上升趋势,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对已获取的计算机证据进行正确合理的保全,从而才能在法庭上作为有效的证据进行呈示。对计算机取证及计算机证据作了简要说明;着重讨论了计算机证据保全和呈示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最后介绍了几种目前常用的计算机证据呈示工具。  相似文献   

10.
数字时代的电子证据收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晶 《科教文汇》2008,(24):276-276
本文分析了电子证据的概念及特点,并对当事人收集证据的三种具体方式:即当事人自行取证、公证保全和委托独立第三人收集,分别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各种收集方式的已经存在的或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电子邮件(E-mail)成为人们互通往来的一种常用方式。其作为一项全新的证据类型,未被明确纳入我国的诉讼证据法律制度中。顺应立法与司法实践的需要,我国应尽快明确电子邮件的证据属性,使其发挥应有的法律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证据保全公证的对象与证明的内容是两个既区别又联系的概念。证据保全公证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它可能是法律行为、法律事实或法律文书中的任何一类。证据保全公证的对象在公证员介入前可能以符合法定证据种类的形式存在,也可能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专利法》和2012年《民事诉讼法》中有关于专利侵权纠纷中诉前证据保全的规定,但是并未具体规定法院裁定如何解除诉前证据保全措施。"诉前证据保全"作为一种专利侵权诉讼中的临时性措施,一般均因申请人正式向法院提起了侵犯专利权诉讼而终结,司法实践中,尚没有出现由于超过临时措施期限未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而审结的程序性案件。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全国首例由于申请人15日内未起诉而经裁定审结的程序性案件,本文在对诉前证据保全进行理论剖析的基础上,对上述首例案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法院处理此类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苑》2008,(10):223-224
我国刑事证据的移送方式采取的是主要证据移送的方式,但这不足以防止法官审前形成预断,在实践中也存在诸多弊端,因此,借鉴和吸收西方法制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的成功经验,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刑事证据移送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民事诉讼程序开始前设置审查起诉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大特色,它决定了是否立案受理。加上起诉过程中的证据收集和审查功能,这种制度极大地保护了当事人双方的权利,有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张涌 《科技风》2011,(16):37-39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现代刑事诉讼中非常重要的证据规则之一,它对于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有力遏制刑讯逼供,有效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10年我国两高三部委出台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确立了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新的证据规则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本文旨在借鉴世界各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基础上,对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定》进行探讨,发现其突破和不足,对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世明 《情报杂志》2003,22(11):13-15
面对高科技网络信息犯罪的问题,无论是民事、刑事还是行政证据制度,都处于一种无可奈何的尴尬境地。电子证据作为信息的载体。它的出现带来了证据领域的变革。也表明人们驾驭和运用信息能力的提高。鉴于电子证据的特点和性质,在运用时对其信息来源、取证主体、电子证据的内容等等是否合法,需作综合审查和判断,以及时、准确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为定案奠定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张劲 《科教文汇》2012,(2):203-204
民事调查令制度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一方因为无法收集到有关证据而请求人民法院颁发调查令,利用调查令向有关当事人搜集证据的一种制度。调查令制度早已是国外民事诉讼通行的做法。我国的民事诉讼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全国各地一些法院已经开始了试点,并取得很好的成效。此文通过对民事调查令制度法理基础的探讨,通过对调查令制度有利和不利之处的辨析,通过对各地试行民事调查令制度的司法实践的总结,提出在我省试行民事调查令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我国司法鉴定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借鉴国外先进司法鉴定制度、进一步完善司法鉴定的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司法鉴定的监督管理措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贵静 《科教文汇》2009,(32):241-241
自认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在很多国家的民事诉讼法典中均有明确的体现。而我国沿用至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却没有将自认制度纳入其中,2001年12月21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中弥补了这一立法的不足,具体体现在《证据规定》的第八条之中。本文从自认的概念、对自认的限制以及自认的效力几个方面对该制度进行了简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