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红廷 《出版广角》2015,(17):156-157
对动漫影视作品进行艺术创作是当前的热门行业。这些年,随着动漫影视产业的急速升温,《秦时明月》《功夫熊猫》《大圣归来》等不少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动画电影登上了大银幕,使中华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主要探讨动漫影视作品的艺术创作、中国元素及其对中华文化的推动作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动漫策划主题的演变走向中国的早期动漫在世界上曾经处于领先位置,堪称辉煌。说到《大闹天宫》、《铁扇公主》、《三个和尚》,这些在国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作在国外也有很高的知名度。从1926年万氏三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创作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算起,在八十多年的时光里,国产动漫的策划主题不断地反映着社会世情和受众需求,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朴素抒怀阶段中国动画产生初期恰逢时局动荡,战争烽火直接影响到创作者的思绪和初衷,早期动画的主题往往从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改编而成,借古喻今,其中更深层  相似文献   

3.
杨先平 《新闻界》2012,(6):21-24
《功夫熊猫2》的票房十分火爆,相比同档期的国内动画电影要强出很多。本文主要从《功夫熊猫2》出发对中国动画受众的审美心理进行探索分析。不难看出,中国的动漫受众对于中国元素有着情有独钟的感情,再反观国内的动漫电影,虽然想要融入自己的传统文化元素,但是却不能够灵活运用,最后就很难让自己的动漫电影卖座。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消费语境中,不同国家和地方文化的互相改写说明了什么问题?某个形象、故事在不同文化中旅行会发生怎样的改变?特别是以往多为中国改写和模仿西方,但是《花木兰》、《功夫熊猫》和《西游记》都是西方对中国的改写和想象,如何看待西方的“中国想象”?文章便以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和日本版电视剧《西游记》为考察对象,分析在跨文化语境中西方的“中国想象”,以及中国观众对于西方改写中国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李传年 《新闻世界》2012,(7):314-316
近年来,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1》和《功夫熊猫2》在全球上映后取得了骄人的票房成绩,在中国也跻身为最为卖座的影片行列。特别的是,《功夫熊猫》把中国人最引以为傲的国宝大熊猫作为故事的主角,并且故事情节和背景也完全的中国化,甚至还融合了中国人最拿手的电影类型——武侠片。正因为此,国人发起了《功夫熊猫》是否是文化侵略的大讨论。有少数艺术家和学者呼吁抵制这部美国大片,  相似文献   

6.
《功夫熊猫》是一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美国动画电影,自上映以来就受到全球观众的热捧,超高的票房和人气证明了这部动画的成功,在中国影评人的笔下更是好评不断.《功夫熊猫》运用了大量司空见惯的中国元素,这不禁引起我们深思:美国动画是如何将中国元素信手拈来并且表现的如此淋漓尽致的,以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本文试图从角色造型、场景设定、哲理内涵等方面研究《功夫熊猫》的中国元素,以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美国动画并对国内动画创作者予以启发.  相似文献   

7.
毕磊 《传媒》2009,(12)
<狮子王>对欧洲传统文化的新塑造,非同凡响;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成功借鉴了日本传统文化,绩效优异;<功夫熊猫>、<花木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出新意……当国际动漫业都在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创作源泉时,中国的动漫产业能否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相似文献   

8.
与好莱坞梦工厂年度大作《功夫熊猫2》上映同时出现的,是一股抵制它的风潮,抵制的理由是:好莱坞披着中国文化的外衣赚中国人的钱,是美国人对中国的一种“文化侵略”。据了解,2008年《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时,一举拿下两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功夫熊猫2》上映首日,票房便超过6000万元。这就出现问题了:为什么国人对于美国的“文化侵略”来者不拒,心甘情愿被“征服”呢?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9.
《功夫熊猫》以16项提名领跑"动漫奥斯卡",加上其巨额的票房收益,可以说是名利双收。派拉蒙与梦工厂成功地借用中国元素搭乘奥运中国热的契机,原汁原味地展现了"中国功夫风"。其中西合璧的创意元素、价值观的珠联璧合以及内外兼修的营销"功夫"都是中国电影产业应当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廖全胜 《大观周刊》2013,(5):126-126
《功夫熊猫》故事讲述了好食懒做的熊猫阿宝,一直醉心中国功夫,一次误打误撞竟然被认定为传说中的武林高手“龙战士”,奉命去对付刚逃狱的魔头大豹。从该片也可以看出,美国电影人表面上是表达了中国的元素,但他们不是为了向世界宣传中国,他们的影片也不是只面向中国市场。影片实际上是对中国元素的改造,实质仍应是美国文化的对外扩张。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新时代国家形象的建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逐渐从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延伸至历史、文化等领域,“真实、立体、全面”“可敬、可信、可爱”的国家形象正在形成。本文以热映动漫《中国奇谭》为例,探讨动漫与国家形象建构之间的关系,并从文化内涵、主题升华、情感共鸣及文化符号维度分析《中国奇谭》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表现,从中得出做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运用好中国特色的价值符号、寻找共同的情感意义空间、加强动漫制作技术的应用等启示,以期为更多动漫创作团队在建构国家形象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刘行芳  孟祥 《传媒观察》2006,(12):16-17
继《猫和老鼠》之后,《加菲猫2》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眼球。这只叫人喜欢的猫在度过26岁生日之后,又由福克斯公司投拍为同名动画真人电影,掀起新一轮动漫热,为动漫产业赢得理想的票房收入。可惜的是,中国动漫产业成功者却不多,且故事多为神话传说的老套情节《西游记》、《宝莲灯》等。由于中国动漫产业产供销各个环节很不协调,甚至互相牵制,致使我国动漫业发展不尽如人意。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国家广电总局已明令下午5—6时不得播送进口动漫作品,以为发展国产动漫事业提供必要的保证。但这只是治标之策,如要治本,还需变换思路。  相似文献   

13.
闫华 《出版参考》2010,(8):19-19
在4月成都书博会上,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将推出国产大型三维动画片《蓝猫龙骑团》的动漫书。以国内知名动漫产业领军人物贺梦凡先生为核心的“蓝猫动漫”塑造的“蓝猫”品牌,是中国动漫产业迄今为止惟一一个全国驰名商标。而此番的《蓝猫龙骑团》,在原有动漫形象的基础上,更是在表情及三维动作的设计上下足了功夫,  相似文献   

14.
刘真雨  阿波罗 《传媒》2008,(3):16-19
中国网络动漫蓄势待发 从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论看,我国动漫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增长期。2006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动漫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2006年11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积极发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内容产业。加快发展民族动漫产业,大幅度提高国产动漫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动漫产业的文化身份危机源自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身份问题.动漫产业以其独有的艺术功能和审美意趣,对民族国家文化身份的认同和建构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动漫产业在"现代化"的愿景下不可避免地遭遇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制约.动漫产业强势国家在动漫传播过程中不断输出自身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对他国文化身份进行潜在的威胁和压制.以<最游记>、<中华小当家>、<功夫熊猫>等为例,可以发现动漫文化帝国主义对他国文化身份的改写、转换以及不对等的叙述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报纸:杭报集团荣获动漫节先进单位称号本刊讯日前,杭州市委、市政府表彰了“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杭报集团、《e时代周报》被评为先进单位,《e时代周报》金启航被评为先进个人。在“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重大主题报道活动中,杭报集团各媒体除了积极做好动态新闻跟踪报道、推出专题专栏之外,还直接参与了动漫节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杭州日报》举办了动漫电影周和具有专业水准的动漫讲  相似文献   

17.
《功夫熊猫Ⅱ》在《功夫熊猫Ⅰ》的基础上,一方面重视文化民俗的调查研究,深入融合中国文化元素,另一方面在创意策略上寻求角色设计、叙事范式的互文本,圆融地缝合美目的主流价值观念。两考的结合,既保证了《功夫熊猫Ⅱ》的票房预期,又在借重他者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将自身的文化特殊性成功地转换为文化的普遍性话语,温和地实现了自身意识形...  相似文献   

18.
张健  蔡新元  徐松 《传媒》2015,(9):67-69
作为前沿交互技术之一的增强现实技术在国内极少被用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现与传播.作为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三大史诗之一的《格萨尔王》,其文化价值不可估量,但如何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对其进行有效地再设计与传播,业界涉足尚少.本文以《格萨尔王》主题动漫游戏的设计为例,对基于“增强现实”的动漫游戏的设计过程及关键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16年,《功夫熊猫3》在全球上映,获得不俗的票房成绩。加上之前两部的骄人战绩,使得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功夫熊猫》系列电影在中国以及全球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好莱坞梦工厂《功夫熊猫》电影火爆背后的原因分析,探讨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机遇,以及如何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20.
陈炜 《视听界》2013,(1):60-61
江苏是全国的“动漫大省”,2012年,精品力作、节庆展会、市场园区红红火火,成了“美丽中国”的文化一景。由镇江广播电视台第一次创作的52集动画片《水漫金山》获得了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2011-2012年度江苏省最具影响力的影视动漫十大新闻事件、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卡通艺委会“2011—2012天下动漫风云榜”等大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