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化,杏六区东部I块主力油层(PI1-3)已转为三元驱开采。水驱油水井主力油层实施封堵,开发形势呈现出产液量下降,产油下降,含水上升的局面。通过对区块内30口水井采取细分调整,优化注水结构,在实施高效精细注水的同时适时对油井措施挖潜,有效地提高了油层的动用程度,改善了水驱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某区块加密调整井开采对象是有效厚度小于0.5m的表内薄差油层和表外储层,本文通过对表内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地质、沉积等特征描述,总结得出限流法完井是提高表内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动用程度的一个有效手段,为某开发区某加密调整井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傅巍 《内江科技》2022,(10):66-67
<正>本文利用老资料和新的测井和地震资料对Bongor盆地中部Mimosa稠油区块Baobab组稠油层的构造、储层、油藏油层、油藏流体性质等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Baobab组油藏类型为层状边水岩性构造油藏。Baobab油层可划分成B、B、B三个油组,三套储层砂岩的非均质性较强。Ⅱ油组油层厚度最大,发育面积最广,是主力目的层。Mimosa4块B油层原油为普通稠油Ⅱ类;MimosaN-2块B油层原油为普通稠油Ⅰ类。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区剩余油分布较为零散的特点,通过小区块注水井调剖,挖掘厚油层内部剩余油(尤其高含水井组),可以将厚油层内部的高渗透率降低,注水压力得到提升,使动用较差的油层得到动用(从而挖掘这部分剩余油),最终调剖区块开发效果变好,既产液量下降,产量稳定,含水下降,流压下降。  相似文献   

5.
李振东 《内江科技》2011,32(2):136+150-136,150
孤东油田为河流相沉积的大型整装油藏,馆5、6砂体组为辫状河沉积,发育厚油层油藏,馆4砂层组为曲流河沉积,砂体发育零散,呈现小、窄、薄、渗透率低的特点:孤东油田经过20多年的高效开发,馆5、6砂层组的主力油层已经普遍进入高含水,下步提高采收率难度大.而馆4砂层纽的零散小砂体在增油效果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结合小砂体的开发状况及效果分析,面积大储量高能够完善注采井网的小砂体开发效果较好,因此加大小砂体的挖潜力度,对提高孤东油田的储量动用率、提高采收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渤南五区的油藏属于构造一岩性油藏,舍油层系多,主力油层单层厚度大且平面上迭合连片,油层埋藏深,油层渗透性差,非均质性严重:由于该区注入水水质差,含水高,单井产能较低等开发问题导致该区整体采出程度较低..本文从人工低频波的工作原理、振动机理以及低频波在油藏中的传播规律入手,通过该技术在其他油田的矿场试验效果分析得出该技术应用的适用性条件.该技术具有成本低,无污染,解除地层堵塞等作用,非常适合渤南五区开发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胜利油区高含水油田多口检查井测试和研究,阐述了高含水期水淹和强水淹区块油水饱和度分析结果的特征和规律,主力和非主力油层驱油过程中水饱和度的差别;应用最基本的饱和度数据判断高含水期水淹、强水淹地层、注水驱油效果、优势渗流通道位置,为正确利用油水饱和度数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曾家明  陈新领 《内江科技》2009,30(5):114-114
柴达木西部南翼山浅油藏上油砂山组(N2^2)自上而下分为四个油层组,I+Ⅱ油组的储层岩性以泥质灰岩、藻灰岩、泥灰岩为主,泥灰质粉砂岩次之,且发育少量泥晶白云岩。Ⅲ+Ⅳ油组储层岩性主要以碳酸盐岩类为主,具体分为两类:即藻灰岩类和泥质灰岩储层。对I+Ⅱ油组来说,随着灰岩增加,孔隙度影响不大、渗透率有增大趋势。Ⅲ+Ⅳ油组的藻灰岩、泥质灰岩物性最好.且孔隙度与渗透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X8-D4-L121井区的动用状况和投产以来的生产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认识到打水平井是解决高含水后期开采厚油层,主要是发育好的葡Ⅰ组油层内剩余油的有效途径,总结X8-D4-L121井开发效果好的经验,力求为其它井区投产水平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0.
高压低渗断块中高含水期开发技术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章权  李克敏 《内江科技》2010,31(12):142-143
牛20断块是高压低渗透油田,由于早期整体水力压裂,导致油藏快速水淹,最高含水上升67.1%,断块存在着主力油层局部暴性水淹,非主力油层及主力油层边部注水长期不受效等矛盾,近年来在油藏精细描述、裂缝特征及水淹水窜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局部井网补充完善、间歇注水、大修、封堵、解堵压裂、油井转注、水井高压细分注水等配套治理手段,使区块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该善。  相似文献   

11.
在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E8井韩江组下段发现大量低阻油层,埋藏浅、储量大、产能好,具有较好勘探潜力与经济价值。为了深入了解本地区低阻油层形成机理,有针对性的选取低阻油层与常规油层,从导电矿物、黏土矿物附加导电性、泥质与粉砂质含量、岩石粒度、孔隙结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泥质与细粉砂质含量高、粒度偏细、孔隙结构与连通性差造成束缚水饱和度高是低阻油层的微观成因。同时从含油层段沉积相、沉积环境等因素探讨低阻油层宏观成因,认为三角洲外前缘水动力弱、能量低的沉积环境是高束缚水饱和度岩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2.
坨82断块2002年试采,2004年正式投产开发,是胜利采油厂第一个稠油热力开采的区块,也是胜利采油厂重要的产能接替阵地。经过4年多的开发,目前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油层非均质性严重,注汽汽窜,导致油层纵向上动用程度低;稠油井底水锥进速度快,边部部分井含水上升。针对目前坨82断块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遵循"真实客观的基础地质研究是建立准确地质模型的基础"的原则,通过地层格架、沉积微相、骨架砂体、物性参数和储层非均质性的分析研究,借助RMS地质建模软件,建立坨82断块沙一段I砂组精细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13.
王克兢 《今日科苑》2009,(24):48-48
油田经过长时间的开发,形成了固定的注采模式和对应关系,最终含水上升,产油量下降。由于油层的非均质性和多层开采,导致油层动用不均,降低了油田的采收率。通过实施调整注采井网、强化注水、封卡等措施,充分挖掘老油田的潜力,达到最终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欧庄断块目前面临油井含水上升过快、递减加大,油藏整体动用程度偏低等问题,因而有必要对地质特征进行再认识,预测有利储层分布区域。本文以该块主力层阜宁组二段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测井及相关分析测试等资料,对目的层段地层特征、沉积及储层特征开展了深入研究,进而完成储层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欧庄断块阜二段为滨浅湖亚相沉积,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和粉砂岩,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为主,整体为中低孔-中低渗储层;结合砂体展布和物性参数等因素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可将研究区储层分为四类,并主要发育储集性能中等-较差的Ⅱ、Ⅲ类储层。  相似文献   

15.
矢量化井网技术在胜二区沙二9-10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 《内江科技》2013,34(1):89+110
我国东部油区胜坨油田1990年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2002年主力油层普遍进入近极限含水开发阶段,特别是以沙二段下油组反韵律沉积为主的开发层系,综合含水高达97.3%,采出程度39.3%,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套损套坏井多,井网适应性差,严重影响了油田开发的稳产基础。因此,如何经济有效地优化注采井网,延长老油田经济寿命期,进一步提高特高含水后期开发单元采收率,已迫在眉睫。为此,以胜二区沙二9-10砂层组为例,开展"大网套小网"矢量化井网调整及产液结构研究,利用数值模拟进行井网及井距论证。该技术在胜二区沙二9-10的成功实施,将指导胜坨油田类似区块储量提高采收率的开发调整,破解近极限含水单元提高采收率难题。  相似文献   

16.
谢滨 《科技风》2011,(3):133
油田经过多年的加密调整和注水开采,大部分已经入高含水和高采出程度阶段,依靠常规方法开采稳产难度越来越大,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油田采收率,根据南一区葡I组主力油层的陆相沉积,油藏非均质性以及水驱开采后剩余油的分布状况,在南一区西东块2008年进行小井距布井,于2009年1月开始采用注高浓度聚合物,经过10个月的注聚现场应用研究,我们对南一区西东块注聚井取得良好效果做出真实评价,为油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聚合物驱油技术,保证聚合物驱油现场应用取得好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台105队于2000年1月正式投产,经历16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已处于中高含水阶段。通过对目前常用描述储层非均质性的几种参数与研究区砂岩动用程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从中优选合理分级参数,并建立分级标准,从而在理论上指导中高含水期的细分注水工作。探讨了渗透性变化系数、单层突进系数、段内小层数等影响层间非均质性的参数对油层动用状况的影响并从中优选前三个参数建立合理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8.
针对普通限流法压裂加砂量低,薄差层动用较差等不足,提出了井组对应精细控制压裂技术,现场试验表明与普通限流法压裂相比,表外储层厚度动用比例提高46.78%。油井平均单井日增液32.5t,日增油8.2t,增液强度为常规井3.5倍,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王召梅 《内江科技》2011,32(2):103-103,124
通过新井多功能及动态资料显示,在分流线及井网不完善区域剩余油仍相对富集。通过取芯、新井、监测资料显示.厚油层纵向上油层多段水洗,各段水洗程度差并较大水淹差异较大,且水淹层与未水淹、弱淹层交互存在,一般上部剩余油富集.在合理井网密度研究的基础上,对剩余油富集区实施局部加密,在厚油层顶部动用差部位采用水平井开采。  相似文献   

20.
稠油主力区块生产井、水平井的加密和提高采收率已成为油田稳产的关键问题。开展"鱼刺型"分支水平井技术攻关,根据油藏条件设计井眼并进行井眼空间分布,以有效增加油层的裸露面积。提高油藏动用程度,增大注蒸汽波及体积,最终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