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老师只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甚少,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两种倾向,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童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要么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那么,略读课文教学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教学中又如何体现它的教学特点呢?下面谈谈对略读课文教学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2.
长久以来,由于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只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甚少,因而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两种倾向,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要么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  相似文献   

3.
<正>长久以来,略读教学一直游走于精读的边缘,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时常出现这样的误区:要么把略读课文当作精读课文来上,要么对略读课文不予重视。其实圣陶先生对略读教学早就有过精辟的阐述:"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可见,略读课文是学生应用知识,巩固方法的载体,应当予以重视。一、重视阅读方法的巩固略读课文的方法指导主要不是传授新方法,而是"从精读方面  相似文献   

4.
回望自己曾上过的一些课,惊讶发现皆是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略读教学的身影。一日读到叶圣陶与朱自清两位先生在合著的《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中写道:“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儿。”  相似文献   

5.
付艺 《黑河教育》2013,(1):45-45
一、领悟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 叶圣陶老先生明确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他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熟悉了例子,确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从叶老先生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略读和精读其实是同等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略读课文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两种倾向,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要么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针对现状,探索以"学"为基点的略读课文教学方向,从"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略’"和"关注略读课文教学的‘丰’"两个方面展开阐述,以期待引发同行的共同思考。  相似文献   

7.
对于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往往出现两种倾向,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要么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那么,略读课文教学什么该略,什么不该略呢?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这些话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道出了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功能。“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则点出了略读课文教学的要求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有人认为,略读课文是依从于精读课文而存在的一种课文形态,精读课文是主要的,略读课文是次要的。我认为,略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介于精读课文与独立阅读课文之间的一种课文类型,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考虑,其作用甚至超过了精读课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处于游离状态:有的变成自读课文,任由学生自己阅读;有的变成精读课文的压缩版,什么都想抓;有的甚至精雕细琢,使之成为精读课,严重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工夫便只做得一半。可见,略读课文并不是精读课文的附属,而有自己独特的定位。对此,我认为如下教学策略可以尝试:  相似文献   

11.
心路博客     
绿寮(张泽苹)博客地址:http://zeping2.blog.163.com/长期以来,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处于游离状态:有的变成自读课文,让学生自己阅读;有的变成精读课文的“压缩版”,什么都想抓;有的甚至精雕细琢,使之成为精读课,严重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工夫便只做得一半。”可见,略读课文并不是精读课文的附属,而有自己独特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他又说:“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从中可以看出,精读和略读作用不同,却一样重要。但在公开课中上使用略读课文的教师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主要是难以把握尺度。那么,教学中如何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做到略教丰学呢?笔者想结合《梅花魂》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运用。”所以,我们说略读是和精读一样重要的阅读方式。那么,略读课文怎么教?一节课40分钟,什么可以略,什么不可以略?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的教学有什么不同?有些教师就把略读课上成了“略讲课”,或者干脆一碰到略读课文就让学生简单地读一读,不再做任何处理。显然,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把略读课上好,备课时必须从文本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思考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策略,从而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妍 《贵州教育》2012,(20):27-29
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着广泛的教学任务。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那么,略读课文应该如何教,又如何学?很多年轻教师想必也和笔者存在同样的困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一个课时总是完成不了略读课文教学,教学计划中也没有与之相关的作业,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处于游离状态:有的变成自读课文,任由学生自己阅读;有的变成精读课文的"压缩版",什么都想抓;有的甚至精雕细琢,使之成为精读课,严重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工夫便只做得一半。"可见,略读课文并不是精读课文的附属,而有自己独特的定位。对此,我认为如下教学策略可以尝试:  相似文献   

16.
正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单元都安排了略读课文。随着年级的增高,略读课文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大。它是培养孩子自主阅读能力的训练场。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然而,略读课文教学的现状是:教师忽略了  相似文献   

17.
褚晓泓 《广西教育》2014,(25):41-41
正略读课文一般文字较浅显,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与精读课文教学相比,略读课文教学对学生的自学要求有所提高,但理解的深度有所下降。叶圣陶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略读课文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取信息的同时,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或者把略读课上成精读课,字词句篇面面俱到,或者是放羊式的让学生自读、  相似文献   

18.
博客     
《天津教育》2012,(11):68
绿寮(张泽苹)博客地址:http://zeping2.blog.163.com/长期以来,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处于游离状态:有的变成自读课文,让学生自己阅读;有的变成精读课文的"压缩版",什么都想抓;有的甚至精雕细琢,使之成为精读课,严重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工夫便只做得一半。"可见,略读课文并不是精读课文的附属,而有自己独特的定位。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进行的教研活动中,一位老师执教了《珍珠泉》的略读课文,她设计的步骤是:揭示课题导入--初读感知--阅读交流--细读品味--拓展升华。环环相扣,行云流水,过渡语、评价语很精练和得当。在评课时,老师们的评价很高。但我一直有个困惑: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而纵观整个课堂,教学环节精雕细琢,篇章结构,字词句段面面俱到,与精读课文的上法没有多少差别。由此我想到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也把握不好略读课文的上法,要么是像上述例子一样把略读课文上成了精读课文;要么把略读课文泛读化,让学生随随便便读几次,任由他们天花乱坠地交流,而自己却退让一边,不加指导,不予总结、反思,如“蜻蜓点水”般轻描淡写地了事,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长此以往,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对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略读课文教学,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使略读课文教学达到它应有的目标。那么略读课文到底怎么教?  相似文献   

20.
<正>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或者把它上成精读课,字词句篇面面俱到;或者是放羊式的,让学生自读……这是对略读课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