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主要阐述了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基本结构、教学原则等。高职院校设置心理健康课,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从课外引申到课内,排入课表,开展“分层目标”、“内容体系”的课堂活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是一种全新课型,通过对其基本结构、教学原则的探索,提出心理健康课教学实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课尾”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果“课尾”教学能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存”的境界,那么这就是堂圆满成功的课,同时也表现出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下面几个成功的“课尾”教学设计,或多或少地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一、在“课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是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文章从调整教学内容、设计心理活动、丰富教学实训、开展团体训练等四个方面,阐释了一些改革思路和解决方案,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4.
夏子 《天津教育》2001,(10):44-45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其精美的艺术构思中都不忘“眼”的埋设。同样,作为一门艺术的教学活动,许多教艺娴熟的语文教师在上课中也总不忘巧妙地给自己的课堂教学设下“课眼”。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户,而“课眼”是一课之窗户,它是在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最能体现教学目的或对实现教学目的有重要作用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是能将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统摄于一体的结构点。循着“课眼”,我们可以窥见教师全篇课文组织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及其教学风格等相关情况。那么,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当怎样为课堂教学活…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系统地总结了“精、简、乐”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了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成功=经验+反思”,要想使课堂教学艺术得到较快提高,就有必要经常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刍”。 一、教学“反刍”是对教学细节的思考 一堂课是由一个一个教学细节构成的。每当我们在评析同行的研究课时,往往要说说这节课的“亮点”是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张东峰 《新疆教育》2013,(14):125-126
常听人们说,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正是对执教者“教学艺术”的褒奖,对执教者来说,课之所以上得好,其“秘诀”就在于成功地运用了“教学艺术”。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运用教学艺术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呢?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第九届“百课万人”观摩活动首次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为专题,推出的12种创新课型,在6名心理辅导专家精心指导下,充分体现了“讨论一澄清”、“话题一自助”、“自省一自助”等心理辅导理念,对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具有启发意义,也是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层面实践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现。观摩活动时间为11月20-22日,内容:“百课万人”心理辅导课介绍、专家讲座、12节观摩课、专家点评。教学观摩活动希望能成为省内外心理健康教育同仁交流、研讨、争鸣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课尾”教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果“课尾”教学能做到“课业结束趣犹存”的境界,那么这就是一堂圆满成功的教学,也表现出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下面几个成功的“课尾”教学例子,或多或少地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在“课尾”为后继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在设计“课首”之时,总是要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这样的开课能使学生的认知建构顺利,不跳跃。同样,“课尾”也应为后继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作铺垫,留下供联系的支点。一位教师教学“长方形面积”这节课时,在“课尾”不是简单地出示几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题目,而是…  相似文献   

10.
跨入新课改的时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适应课改的要求呢?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又说,“成功的老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新课改的要求。要使课堂“活”起来,需要教师灵活机动地驾驭教材、使用教材以及运用机智、幽默的教学艺术,让课堂真正“活”起来。下面谈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活”。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深知课堂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地位。它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摇篮,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舞台,是锻炼学生生存本领的阵地。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效率,更好地教书育人,就必须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它能产生一种迷人的力量。而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假如上课没有教学艺术,学生上课的兴味就减去了一半;剩下一半即使是科学的知识,学生也处于一种被动而僵化的状态。因此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艺术。常听人们说,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正是对执教者“教学艺术”的褒奖;对执教者来说,课之所以上得好,其“秘诀”就在于成功地运用了“教学艺术”。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运用教学艺术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呢?下面就着重于实践的一些具体做法来谈谈。  相似文献   

12.
“说课”是指对所确定“说课”题目的教学方案设计的表述。“说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位教师的教学功底;“说课”从不同角度可以产生不同的分类;“说课”的内容的确定根据构成课的基本要素和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来安排;“说课”是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也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导,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原则精神。关于“说课”的评价,一般而言,评课标准也应是评“说课”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学》2007,(9):F0002-F0002
课堂教学艺术的高层次境界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 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创意表现在: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一澡多案。 强化课型创新,优化教材处理,简化教学思路,细化课中活动、诗化教学语言、美化教学手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蔡志明 《考试周刊》2009,(12):49-49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著名教育家哈罗德·泰勒说:“教师的责任就在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人类经验的环境中。”课堂导人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课堂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活跃学生的心灵,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课堂导入,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解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用意明确。下面根据我的一些课堂实践与思考.简要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初中数学结课素有课堂教学“豹尾”之美誉,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缩影和必要环节.一位优秀教师在课堂结束的时候,一般说来都能恰到好处地处理“结课”:或留下悬念,引人遐想,或含蓄深远,回味无穷;或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新旧联系,铺路搭桥等,显示出了精湛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一种美学。从美学角度讲,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活动。成功的课堂教学能产生感染人、吸引人、诱导人的艺术魅力,并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情境,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艺术效果。换言之,真正诱人的课堂魅力和不同凡响的教学风采就在于一个“美”字。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的入迷入痴的情境,令学生学而不厌的氛围,使学生随着课内容而产生的情感流动,无不给学生以如坐春风、如沐春雨的美感。本试从课堂教学美的魅力及内在依据两个方面品味课堂教学中的“美”。  相似文献   

17.
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只有讲究艺术的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艺术的集中表现。课堂教学艺术包括很多方面,课堂导课艺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导课是一堂课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富有艺术性的导课,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收到先声夺人的奇效;富有情趣的导课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动,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本丈简要谈谈初中化学教学导入艺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山水画讲究留空白的艺术。“以白当黑”、“虚中有实”,这种方法能取得“此时无形胜有形”的课堂教学的艺术效果。在名师新理念课堂教学展示课中,名师们有意的留一些教学“空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锻炼思维、调整情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构成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仅谈谈数学教学的导课和结课艺术。 一、导课艺术 “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是实现教学整体艺术  相似文献   

20.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艺术形式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课堂,是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简称“毛概”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方向。以艺术为载体将红色文化融入“毛概”课,具有坚定文化自信、发挥美育功能、把握育人实效的重要意义。本文讨论以艺术为载体的红色文化融入“毛概”课的创新路径包括:在教学各环节全面融入红色文化,实现课程“艺术化”;注重充分发挥艺术特有优势,实现课程教学方法“形象化”;重视教学实践立足于红色文化与艺术表达,实现课程教学“体验化”;创新考核艺术方式及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实现思政课考评“科学化”,以期为提升新时代“毛概”课的教学成效提供清晰思路和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