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句中国谚语也道破了一个真理;要想开发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必须保护好它们。长期以来,人们没能很好地处理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的矛盾,甚至把它们对立起来。尤其自60年代以来,世界上五大社会问题(即人口增长、食物短缺、能源不足、滥用资源和环境污染)日益尖锐。许多国家由于人口剧增,不得不违背自然规律,大面积的开发农田、砍伐森林,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造成了社会经济发展与有限的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加剧。人们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开发自然资源,但同时还要进行保护。开发的目的在于使自然资源能为人类的生  相似文献   

2.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困扰人类发展的世界性问题,重核裂变的发现、核能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教育》2011,(23):88-89
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在工业生产发展的同时,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也同样急剧增长,由此造成了一些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和世界性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目前,世界各种一次资源已经进入迅速耗竭的状态,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将有近一半要转向对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一、废旧机电产品的环境问题
  自20世纪人类步入现代工业文明之后,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经济规模空前扩大。机电产品作为工业文明的代表产物,已步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在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机电产品也带来了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其中机械、汽车、电子电器等产品制造业是最大的资源使用者,也是最大的环境污染源。工业生产过程中不仅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低,而且大量的产生并向环境排放各种废水、废气、废渣、噪音、电磁等污染物,使得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5.
在中小学进行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生活的地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一是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空前丰富的物质财富;二是世界人口成倍增长,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三是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消耗,污染物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在这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人们在回顾和审视已走过的历程,展望即将到来的21世纪的同时,都在认真思考应该把一个什么样的地球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何在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6.
《考试》2008,(5)
20世纪以来,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污染物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人类该如何发展?地球向何处去?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可见,树立"环境意识",在中学向学生介绍有关防止环境污染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加强环境知识教  相似文献   

7.
人类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地球所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污染物大量排放,导致了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类如何发展?地球向何处去,这些问题成为当前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考点分析】通常说的水资源是指淡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由于水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淡水资源日益短缺,这更加要求人类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9.
一、地球生态环境概况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不足,以及社会对自然的需求超过了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能力等原因,土壤沙漠化日益严重,野生动植物大量灭绝,淡水资源臼趋减少,渔业资源锐减,河水严重污染,地球温度明显上升,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现象正在发展等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和粮食危机等问题日益突出,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而这些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正是生物生态学的重要组成内容.  相似文献   

10.
扶华玉 《西藏教育》2008,(12):21-22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20世纪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导致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后果。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必须要加强每位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就环境污染而言,化学物质是主要的污染源。那么如何将环保教育渗透到中学化学的教育中去呢?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观点和战略,是在本世纪七十年代,人们针对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威胁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存在和发展而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观点和战略的提出,基于如下两个基本前提:(1)人类社会是通过不断繁衍代代相传而长期地持续存在和发展的;(2)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持续存在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当前,由于全球性的能源危机,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粮食短缺,淡水资源匮乏……使得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观点和战略具有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当在对自然界的征服、改造上注意有所节制:在消耗自然资源和消费物质资料上要尽量节约,努力发展和应用科学技术,保护自然环境,开发新的资源;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高度发达和社会进步的内在需求,是人类经历几个世纪探索后的必然选择。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总量是否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对世纪以来,地球上发生了三种影响深远的变化:一是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经济增长了几十倍,物质财富的增加大大堆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二是人口爆炸性增长,人口总量高达60亿,并且以每年sop万以上的速度在继续增长;三是由于自然资源过度开发与消耗和污染物质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受到破坏。人类不得不认真回顾自己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
能源、资源和环境是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我国人均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瓶颈作用越来越凸显。核能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不可或缺的一种清洁、安全的新能源,也是早已实现工业化的替代能源。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观,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发展规律的产物。所以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人们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是以降低对自然资源依赖为目标,以能源可持续供应为支撑,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当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制约的现实决定了我国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同时也决定了我国在低碳经济的道路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潮流中,我国应该以积极的行动来实现社...  相似文献   

16.
陈继革 《地理教育》2010,(10):14-14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在资源、环境方面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造成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下降,城乡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水、土壤、生物被严重“毒”化,资源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始于200多年前的工业革命,经过不断的累积和演变,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至今日成为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期,同时也是自然生态环境遭到最严重破坏的时期。人口激增、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人扭曲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导致人类无节制地开发和掠夺资源,造成资源和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及生态危机全面爆发,给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人类要摆脱生态危机,就必须要转变观念,树立生态伦理价值观;同时还要求全世界各国人民采取共同行动,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遏制全球性环境恶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人口剧增、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问题加剧,能源问题和环保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由于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人们对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产生了怀疑,并促进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近年来,我国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直接目的是转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复合型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本文就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策略进行了探索,得出了我国循环经济建设必须立足国情,以生态规律为指导,围绕产业结构的转型,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和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需要,避免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相似文献   

19.
能源、原材料、水、土地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伴随着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在经济生活中已经出现了能源和其他资源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构建生态邵阳已成为共识.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导致了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环境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1995年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