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掌握注释、书眉、页码的排版知识是编辑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文章介绍了随文注、脚注、段后注、篇后注、书后注、眉批等不同注释形式在排版中应注意的问题,对图书、期刊中书眉、页码的排版问题加以解答。  相似文献   

2.
文内注紧跟在正文中 ,同步地对需要解释的内容进行解释 ,方便读者理解文意。但如果文内注太多 ,或注文太长 ,就会割裂正文的连贯性 ,影响读者对正文的阅读和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在出版物中常常把文内注变成文外注 ,即在被解释的词句后面加上相应的注释号 ,而把注释文字移到页下、文末和书后。一、文外注的形式文外注从形式上分有以下几种 :( 1 )脚注。又称页末注 ,即将注释文字放在本页的下方。这种形式的注释在正文中的对应位置要使用注释号。注释号常用注码 ;如果每页需注释的地方不多 ,注释号也可使用数量不同的星号“ ” ,如第一…  相似文献   

3.
注释有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标明材料与观点出处的作用。它是编辑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注释的方式一般分页末注(脚注)、文中注(在正文中的引文后面用括号作注,不用注号)、文末注(篇末注)。在注释较短的情况下采用文中注较好,在注释很多时宜采用篇末注。页末注的好处则是比较便于阅读。目前,我国的社科期刊以采用文末注的为多。但往往一种刊物的同一期有的采用文末注,有的则为文中注,很不统一。期刊中出现文中注时,有的期刊采用与正文一样的字号,有的则小一号字。脚注一般排在当页下  相似文献   

4.
严遵《老子指归》不是伪书.今道藏本《老子指归》不仅有《指归》,也附有《老子》经文和注文.该注文通篇押韵,参其用韵特征和用字特征,可知作于西汉蜀楚之地,亦为严遵亲撰,也就是过去认为已经亡于六朝隋唐的“严遵《老子注》”.严遵《老子注》以析句和陈述义理为主,是“章句”体式中“句”的部分;而“指归”即“章指”,是“章句”体式中“章”的部分.故而《老子指归》当定名为严氏《老子章句》.由于东汉以后“注”体大行其道,导致两汉各种“章句”著作被肢解和删削.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选集》第二版出版说明提到:“《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的修订工作,主要是校订注释,改正注释中某些错讹的史实和不准确的提法,增补一些新的注释,删去少量的注释。”《毛泽东选集》第一版注释写得很好,备受学术界称道。第二版注释又前进一步,无论是思想性、科学性,还是写作的艺术性,都更上一层楼,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只要  相似文献   

6.
张琪玉 《中国索引》2003,1(4):44-44
前不久,台湾有几个媒体曾发表过几篇“要不要编制书后索引”的讨论文章。其中,陈颖青先生提出一种新思路:将索引脱离原书放在网上让读者需要时自行下载。并且,他还就此进行了实践:将他主编的《蒙娜丽莎五百年》一书的注释、索引等放到网上。我们学会葛永庆先生认为此法不可取,不能用此法来取代附于书后的图书内容索引(专著索引)(见葛永庆《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图书索引编制》一文,载《中国索引》2003年第3期)。用索引上网的方式来取代附于书后的图书内容索引,我也觉得不妥。专著索引还是应该随书刊印,以方便使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诗歌称“首”和文章标“题”诗人写一首诗,作家给自己的文章安上一个题目,这种说法已人人听惯了,但诗何以称“首”?文章为何有标“题”之称?它们始于何时?这却不大为人所理解。近读郭老的《文史论集》,发觉他在解释《胡笳十八拍》的“拍”字时,顺便揭开了这个有趣的秘密——“首”的本义是头。我国古代的诗歌原来是不称“首”的,而称为“篇”(如“诗三百篇”)或者“章”(如屈原的《九章》)。诗歌称“首”大抵始于东晋元年。当时有位孙绰,在  相似文献   

8.
为了尽快改变“书荒”现象,国家出版局最近决定,从北京和上海有关出版社已经出版的文艺书笈中,选出三十多种为当前广大读者迫切需要的中外优秀作品,迅速重印一批,首先供应大中城市。这批重印书,有我国“五四”以来和现代优秀文学作品,如《郭沫若剧作选》、《子夜》、《曹禺选集》、《红旗谱》、《苦牙花》等;有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如《(亻入)林外史》、《东周列国志》、《李贺诗歌集注》等;有外国古典文学名著,如《悲惨世界》(雨果)、《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莫泊(又木)(矢卜)篇小说选》等。三月初,出版局约订了北京、上海和部分省市出版单位的负责同志,研究了分工协作,突击完成这批重印书任务的方案,力争提早出书,尽快发行到读者手里。  相似文献   

9.
郑振铎等人致旧中央图书馆的秘密报告(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福康 《出版史料》2004,(1):102-124
新刊《出版史料》2001年第1辑上,曾发表我整理的《郑振铎等人致旧中央图书馆的秘密报告》(三份)。那次发表后,张树年、宋原放等前辈均鼓励我将这项工作进行下去。今又对其后的六份报告作了整理注释。此次“报告”中有关藏书家等情况,凡前已注过的就不再注了,已发现的错别字已经改正。  相似文献   

10.
《庄子》一书,秦汉时期不甚称引。魏、晋以降,玄学兴起,魏晋文士,喜谈老庄,蔚然成风,《庄子》一书始而盛行。晋朝为《庄子》作注的有向秀、郭象、李颐、李轨等,各种注本的卷篇数都不相同,向秀注二十卷(?)十六篇,郭象注三十三卷三十三篇,李颐集解三十卷三十篇。这一时期注《庄子》者虽多,但未有能超过郭象者,正如陆德明所说:"唯子玄(郭象字)所注,特会庄生之旨,故为世所贵。徐仙民、李弘范作音,皆以郭本,今以郭为主。"(《经典释文》)于是其他的不同卷本也就自然被淘汰了,现存只有郭象注的《庄子》三十三篇。《庄子郭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发稿计划,从4月份起,人民出版社将陆续发稿出版《邓小平文选》、《朱德选集》、《周恩来选集》(下卷)、《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著作选读》以及《知识分子问题文献选编》、《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注释本》(内部发行)等7种重要书稿。《邓小平文选》已定稿发排,预计6月20日开始出书,7月1日先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所在地发行。  相似文献   

12.
王毓 《图书馆杂志》2023,(7):137-145
“小注”是中国传统律典中特有的一种律中注释方式,现存之唐、宋、明、清律典中都有“小注”。“小注”这一律典中的典型现象最早受晋张斐、杜预对《泰始律》作注的影响而产生,但彼时张杜之注与《泰始律》仍未合刊一书。南齐《永明律》第一次进行律注合刊一书的尝试,但未正式颁行。《梁律》继承《永明律》的编纂经验,成为第一部正式颁布的律注合刊的律典。北朝立法受到了南朝立法的影响,在律典中已经较为成熟地运用注释随文释义。而从敦煌出土文书来看,唐代手抄《唐律》中,律典注释就以“小注”的形式出现了。《唐律》注释本为“大注”,“小注”系宋人添入的说法并不正确。  相似文献   

13.
读了陈业劭同志的《意见》(见上期本刊)之后,我们进行了核实,愿说明几点: 一、关于《中国文化》的创办时间,正如陈同志的《意见》所说,我们的依据是《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新民主主义论》一文的注释[1]:“《中国文化》是一九四○年一月在延安创刊的杂志”。陈同志查明该刊系“1940年2月25日”出版,比我们介绍的情况确切。但我们认为,“创办”时间与“出版”日期似有区别,毛选“注释”的说法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出版系统中的产供销关系》一文在《出版科学》发表后,有同志给我提供了一些资料,并提出了一些补充修正意见,现将重要意见摭述如下。 关于产销关系。由于找到了建国后第一份出版社与新华书店签订的图书产销合同(1951年2月签订,3月1日起生效),了解了许多已经想不起来的情况。该合同第4条规定:“双方往来的方式分为订货和寄售两种;以订货为主,寄售为辅。”“甲方(出版社)如认为乙方(书店)之订货在数量上过少时,可  相似文献   

15.
张注洪 《历史档案》2003,(4):129-131
近日,俞信芳著《张寿镛先生传》一书,已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该书史料丰富,论述切当,学术性较强,很值得一读。 该书共分六章,计20余万言。从“家史”开始,继而为“从政”、“创办光华大学”、“编刊《四明丛书》”、“学术思想”、“恩泽”等部分。后附《约园佚文辑存》(13篇)、《后记》等,书前刊有多幅图片,该书的优点可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世界知识出版社1980年11月出版的《白宫岁月——基辛格回忆录》第三册(杨静予、吴继淦、刘觉俦译》第十九章记叙了原作者1971年7月第一次访华的情景。该章第11页有一段话:“我(基辛格——引者注)第一个看到的是章文晋,他是中国外交部西欧美大司司长,……”译者在“西欧美大司”后加了注,称:“我国外交部设有美大司,没有设西欧美大司。”其实这是不对的。“文革”期间,国务院各部委所属司局精简合并,外交部将西欧司和美澳司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17.
文集、选集、全集、杂著一类图书,一般往往以其作者名字列为书名。如《邓小平文选》、《叶诸沛选集》等;也有的用“时代”或“学科”类别作为书名。如《魏晋南北朝诗选》、《金属学文集》等。一、根据《中图法》分类规则,文集一类图书的分类,按照图书内容主题及学  相似文献   

18.
现在一般认为,《孝经》是孔子门人或曾子门人(或者是再传)记录、整理孔子对曾子讲述孝道言论的著作,成书当不晚于战国时期,其间又经过这一学派学者的不断加工。汉兴,河间人颜芝之子颜贞献之,凡十八章,长孙氏、江翁、后仓、翼奉、张禹等皆名其学,是为今文。同时,又有所谓《古文孝经》,出于孔氏壁中,二十二章,相传有孔安国传。至刘向典校经籍,"以颜本比古文,除其繁惑,以十八章为定"。郑众、马融并为之注;又有郑氏注,"相传或云郑玄。其立义与玄所注余书不同,故疑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六五郑玄本传虽有郑注《孝经》之文,  相似文献   

19.
有关断代文化史的研究著作,在学术界还不甚发达,熊铁基教授新著《汉唐文化史》(湖南出版社1992年12月初版),于此方面似起到了一定意义上的填空补缺的作用。该书分别以“综论篇”和“分论篇”构成。我在通读完全书后,有一较鲜明的感受,即  相似文献   

20.
接手编《野草》新注释本,心里真有点发怵。那原因是明摆着的:一则,《野草》在伟大鲁迅的丰富著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散文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只有这一本了”(李何林:《<鲁迅散文诗注释>前言》);二则,由于《野草》是象征意味较重的散文诗,它在理解上难度之深,在解说上分歧之大,也是大家公认的。现在,由于有关方面加强了领导,由于扬州师院中文系等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