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阐明,如果"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核心,那么,"中庸"就是"仁"与"礼"相统一的方法。"过犹不及"、"和而不同"、"权(适中)"、实用价值等,都是"中庸"之法的运用与实践,其目的是有效地达到"仁"与"礼"的融合,以最终实现"大同"理想和愿景。  相似文献   

3.
鲍炯萍 《考试周刊》2011,(34):79-80
教师应引导学生改变以前"沉默"学习数学的被动局面,鼓励学生多开口"说"数学,包括"说"数学概念,"说"数学背景,"说"解题过程,"说"数学定理形成过程,"说"数学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老子》思想体系中,"德"是宇宙——生命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生命力量,"道"是整个生命系统之大体,"德"乃从属于"道",分化于"道",并实现对"道"的引渡,"德"与"道"息息相关,"德"本身回归于"道",是生命整体的具体表现,万物只有尊"道"贵"德",如此"德"方能长生久安,"道"源远流长,生命源泉不断。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存在"的反面是"不存在",而有意思的是两者都与"任意"有关,"存在"的反面与"任意"有关,"不存在"与"任意"也有关.所以挖掘它们之间的联系,恰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为了说明问题,特通过三个例子加以辨析.问题1若二次函数f(x)=4×9~(-|x-2|)  相似文献   

6.
英语中"家庭"这个单词的拼写是"family"。有人说,"f"表示"父亲"(father),"a"表示"和"(and),"m"表示"妈妈"(mother),"i"当然就是指我(I)了,"l"表示"爱"(love),"y"指"你们"(you)。  相似文献   

7.
语音形式上,乐陵方言"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咧",一个是"溜",均读作轻声。句类方面,"咧"与"溜"均可用于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除此之外,"咧"也可用于感叹句,而"溜"不能。在句法位置上,"咧"与"溜"最大的区别是,不管表达何种语法意义,"咧"只能置于句尾,"溜"则没有这种限制。在句法功能上,"咧"属实现体,"溜"属完成体。乐陵方言"了"在与语气词的共现中还产生了一些语音变体,如"喽""嘹"等,语音变体不同,其语用价值也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袁圆 《学语文》2013,(2):59-60
一、引言 在《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6月修订,第6版)中,"随后"与"随即"均被界定为副词,"随后"表示紧接着某种情况或行动之后,多与"就"连用。而"随即"表示"随后就"、"立刻"。不少专著和论文都涉及这两个词儿,如陆俭明、  相似文献   

9.
在今天,"呆"读dāi,"待"读dāi和dài。在dāi音"停留"意义上两字存在混用的情况。"待"字比"呆"出现早,先秦就有"待"字,而"呆"最初是"保"的古文,到元朝才有了"傻"的意义。在明清之前,"待"字的含义没有"停留"意义,明清开始才有此含义。"呆"字到明清也只有"傻"之类的含义,只是到了解放前后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才出现了"停留"的意义,也是在这个时候,"呆""待"混用了。"待"读"dāi"是在与"呆"混用后,受"呆"的影响才增读"dāi"的。  相似文献   

10.
"由"字句、"被"字句在语义、句法、语用上都有所不同。在语义上,"由"字句指向施事成分,表达过程义、行为义,"被"字句指向受事成分,表达结果义和动作义。在句法上,"由"字句与"被"字句在动词形式、否定形式、主动被动式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在语用方面,"由"字句更倾向表示未然体、主观态度,而"被"字句更倾向表示已然体、客观事实,同时"被"字句更多地表示消极色彩。  相似文献   

11.
"热""风"作为类词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可以加在名词、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某种社会事件成为一种"热潮"或"风气",在意义和用法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两者在语义语用上的差别也是明显的,从意义虚化的程度上看,"热"的虚化程度比"风"高;从感情色彩上看,"热"多表褒义,"风"多表贬义;从音节的组合能力上看,"风"的组合能力比"热"强,"风"既可以双音节组合也可以和单音节组合,"热"不能和单音节组合。  相似文献   

12.
李晓菊 《教师》2011,(2):85-86
"教"与"不教",一直都是各级教师们讨论的热门话题。而在教学实践中,"教"什么,如何"教","不教"什么,如何"不教",这些都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教"与"不教"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各有所长,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它们。  相似文献   

13.
"自我"意识之觉醒是当下的普遍追求,"自我"的存在论根基在于在"对象性"活动中自我与他者的积极呈现,"自我"之觉醒目的在于"自我"与他者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14.
近来互联网上出现了用"杯具"替代"悲剧"的用法。在词汇性质上,"杯具"替代"悲剧"是音译词;语法功能上,"杯具"有两种用法:做名词和形容词。  相似文献   

15.
"清早"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到了元代,尤其是在元杂剧中,"清早"往往与"大"、"晨"组合成"大清早"、"清早晨"使用。明清时期,"清早"一词的使用很普遍了,在小说与戏曲中更是屡见不鲜。"清早"中的"清"为"侵"之变声,是深邃黑暗之貌的意思。"清早"与"侵早"、"早晨"、"清晨"、"昧爽"的意思一样,是指天欲明未明之际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6.
外语教学中的"后方法"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后方法"理论是对传统的"方法"概念的否定。它寻求的不是另一种方法,而是方法的替代物。"后方法"时代的日语听力课堂教学也应与时俱进,本文拟对后方法时代的日语听力课堂教学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更加科学的日语听力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经过考察论证,得出:"之子于归"的"于"应释为"往"。随着语素化进程,"于归"逐渐变成一个词,"于"的意思逐渐淡化。  相似文献   

18.
《古辞辨》中认为,"醬(酱)"来源于"將",因为"將"有"辅助"义,酱对主食起到辅助作用,因而得名。但是,本文从字形和饮食文化两个角度来考察,认为这种说法有待商榷。首先,从字形来看,"醬"金文的字形从"酉"、"爿"声,"爿"并无"辅助"义。其次,从饮食文化角度来看,"醬"开始是作为主食而非调味品。关于"醬"的语源,笔者认为"醬"来源于表示"稠"义的"糡"(糨)。  相似文献   

19.
"礼"与"仪"原本不分的。"礼"是通过特定形式体现的特殊意义,"仪"是体现特殊意义的特定形式。形式与意义合二而一,形式本身就是意义,意义本身就是形式。"仪"就是"礼","礼"就是"仪"。当"仪"与"义"与"礼"相结合时,"礼仪"与"礼义"二词具有极大的相合之处,而不是今天人们所说的"仪"是形式,"义"是内含。一旦"仪"脱离了"礼",甚至背离了礼之义,即"礼"的基本精神,"仪"就褪变为虚伪的形式。所以在礼的本质方面,我们强调"以仁释礼";在礼的作用方面,我们强调"成人"——"成仁";在礼的特征方面,我们强调礼的无限性。这样,我们就把"礼仪"这一概念与当前学术界、特别是当前礼仪教学与培训方面所讲的"礼仪"完全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底层写作"特别是其典型代表"打工诗歌"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现象,"打工诗歌"是当代文学研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具有研究价值。文本试图对当下批评界对"底层写作"特别是"打工诗歌"的研究作一个综述与评介,总结"打工诗歌"研究现状及"打工诗歌"的创作特征,确认"打工诗歌"在当代文学中所处的文学地位与彰显出来时代精神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