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书伟 《家长》2013,(2):37-37
公交车上,一个七八岁大的男孩脸上挂着泪花,他的母亲在一旁低声呵斥他。从这位母亲的话语中,知道她这是带着孩子去学琴,孩子不愿意去,于是哭着闹起别扭。公交车开到少年宫站后,母亲扯拽着孩子下了车。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故事     
这个故事写的是母亲对自己的孩子的爱。死神把母亲的孩子抢走了,但她追到天边也要找到他。她终于找到了死神。死神让她看了看孩子的“整个未来,整个的人间生活。”仍然是为了爱,母亲最后只有放下自己的孩子,向死神祈求:“把他带到上帝的国度里去!”  相似文献   

3.
小雨 《中华家教》2011,(4):38-39
每一个女人做了母亲,都会想把爱全部交给孩子。爱往下走,为了自己的最爱的女儿,她辜负了最爱自己的母亲。一外婆去世的时候,她16岁,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伤心欲绝。她一出生,外婆便和母亲一起照顾她。记忆中,那么多年,似乎是外婆照顾她更多一些。不是母亲不够爱她,而是外婆硬生生地要去分担——搂着她睡,半夜起来照顾她喝奶或者撒尿,一步步搀扶她学走路,甚至去了幼儿园,也是外婆早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黑人家庭,母亲想让渐渐长大的孩子做些事。一天,她让儿子去零售商店买点食品,孩子高高兴兴地走了,心里非常自豪。到了街上拐角处,一群小孩把他几拳打倒,抢去了钱。孩子流着泪跑回家,把一切告诉了母亲。母亲什么也没有说,给了更多的钱,让他再去。孩子不愿去,母亲告诉他说,你没惹那些孩子,你没有错,别理会他们就行。孩子悻悻地走了。不久,他又慌慌张张奔回家中,他告诉母亲,那群小孩又追他了。母亲责备说:“难道因为这个就往家里跑吗?”她用命令的口气让孩子再去,孩子无可奈何地去了。结果钱被抢例如,还遭了挨打,他哭喊着往家里跑,向母亲…  相似文献   

5.
过分的溺爱     
翅飞 《小学生》2006,(12):14-14
原来的班里有个同学叫小鸿,他的母亲对他的爱是一种溺爱。小鸿是我们班最吵的一个,成绩也不好,而她的母亲却……老师批评小鸿的时候,她站出来,说老师偏袒其他学生,只骂小鸿,扬起手要打老师,还说要把老师告到县教委去。小鸿考试差时(几乎每次都不及格),她又跑到学校,说老师不教孩子,不给孩子上课,不给孩子辅导,还闹到校长室去。小鸿作业不做(都是空白),老师没法改,小鸿母亲竟在学校操场上大骂老师,使老师颜面扫尽。现在,我已经不在那个班了,原来的老师也没教他了,真不知小鸿会被他母亲溺爱成啥样。  相似文献   

6.
"鱼头的故事"的故事大家一定不陌生,母爱是伟大的,对于这位母亲的伟大奉献,我一点也不怀疑,我为之感动,但是我认为母亲的无私和伟大,在她有生之年不让儿女真正的领略,深切的体会这份爱,我为她觉得遗憾.对于这位母亲的爱,我要说的是:爱他就让他听到,让他看到,让他感受到,因为爱就像流动的水一样,爱是双向的,爱是接受,爱是给予,我们要让孩子接受我们的爱,但是我们也要让孩子学会给予别人爱,懂得爱别人,让孩子从小就有一颗爱人的心,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十几岁的男孩走进心理咨询室。这位母亲的面部表情似乎又是爱又是恨,她指着孩子说:“你看他是有病吗?真不争气,这一个月来,他懒得要命,早上不愿起床,不肯洗脸刷牙,饭也吃得少,整天萎靡不振,沉默寡言,不爱出门,连学校都不想去了,气得他爸爸常常打他,那也不管事。到了几家医院去看过,做了很多检查,也没诊断出什么病,钱可真花了不少……”  相似文献   

8.
爱你至深     
“你不爱我!”有多少次你的孩子把这句话强加于你?作为母亲,你又有多少次按捺着内心的冲动不向他解释你爱他有多深。终有一天,当我的孩子长大,能够理解驱使母亲做各种事情的良苦用心时,我会告诉他的。我爱你至深才打探你要去何地,跟谁去,什么时候回来。我爱你至深才坚持你一定要自己挣钱买自行车,虽然我们买得起。我爱你至深才保持沉默,让你自己去发现你精挑细选的朋友原来是个可怕的人。我爱你至深才逼着你把咬了一口的巧克力还给杂货店,同时承认:“是我偷吃的。”我爱你至深才把打扫卧室的活儿留给你,看着你花两个小时干完,虽然这活儿我去…  相似文献   

9.
成全一棵树     
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苗栽在门前。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  相似文献   

10.
莲花 《家教指南》2004,(4):51-51
有一个黑人家庭,母亲想让渐渐长大的儿子做些事。一天,她让儿子去零售商店买点食品,孩子高高兴兴地走了,心里非常自豪。到了街上拐角处,一群小孩把他几拳打倒,抢去了钱,孩子流着泪跑回家,把一切告诉了母亲。母亲没说什么,给了他更多的钱,让他再去。孩子不愿去,母亲告诉他说,你没惹那些孩子,你没有错。别理会他们就行。孩子怯怯地走了。不久,他又慌慌张张奔回家中,他告诉母亲,那群小孩又追他了。母亲责备说:“难道因为这个就往家里跑吗?”她用命令的口气让孩子再去,孩子无可奈何地去了,结果钱被抢了,还遭了打,他哭喊着往家里跑,向母亲哭诉。…  相似文献   

11.
爱你至深     
“你不爱我!”有多少次你的孩子把这句话强加于你?作为母亲,你又有多少次按捺着内心的冲动不向他解释你爱他有多深?终有一天,当我的孩子长大,能够理解驱使母亲做各种事情的良苦用心时,我会告诉他的。我爱你至深才打探你要去何地,跟谁去,什么时候回来。我爱你至深才坚持你一定要自己挣钱买自选车,虽然我们买得起。我爱你至深才保持沉默,让你自己去发现你精挑细选的朋友原来是个可怕的人。我爱你至深才逼着你把咬了一口的巧克力还给杂货店,同时承认:“是我偷吃的。”我爱你至深才把打扫卧室的活儿留给你,看着你花两个小时干完,虽然这活儿我来…  相似文献   

12.
爱是什么     
一天,上帝问了天使一个问题:爱是什么?天使无法回答,决定到人间寻找答案。在人间,天使碰到一位年轻的母亲。问她爱是什么,年轻的母亲充满柔情地看着自己怀里的孩子说:爱就是为他无怨无悔地付出。天使明白这是母亲之爱。  相似文献   

13.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记得从前听过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了一个姑娘,想娶她为妻。姑娘说":如果你要娶我,就带着你母亲的心来见我。"年轻人听了,连忙向他的母亲要那颗心。母亲什么也没说就挖出自己的心交给儿子  相似文献   

14.
正婷婷从小性格急躁,自尊心极强,但从不娇气,她善于帮助别人,常常以大人自居。作为孩子的母亲,我从不溺爱她,只要是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我就会鼓励孩子自己去完成。很多时候,孩子的姥姥总是替孩子去做,这便给孩子创造了偷懒机会。很多次,孩子总是问我:"妈妈,为什么你不喜欢我啊?"其实,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5.
成全一棵树     
—个平常的春天,—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上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  相似文献   

16.
“做一个教师最起码的一条,便是真诚地热爱自己的学生。”这是吉安市阳明路小学女教师徐妙芬同志常说的一句话。的确,徐妙芬老师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她的教师生涯中,几乎把所有的爱,都奉献给了她的学生,特别是奉献给了那些得不到家庭温暖,得不到母爱的孩子。在她的班上,有一个孩子,由于母亲去世,父亲又给他娶了个继母,常常受到家庭的歧视,因而使这个孩子性情暴躁,经常与同学打架,以发泄他满腹的委屈。徐妙芬老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她知道,这种孩子,在他们的心里缺少的正是慈母的爱。作为教  相似文献   

17.
特殊的母爱     
他一直讨厌他的母亲,因为多年来她除了向他要钱还是要钱,常常打来电话对他破口大骂。更可气的是,他越出名,她索要的钱就越多,骂得也越凶。后来她死了。尽管她只是个死要钱的母亲,但想到自己一直奔波在外,没有好好地孝敬她,他还是忍不住回去奔丧。丧事办完后,想到她再也不会找他要钱,不会骂他了,他甚至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时,他的大哥给他一个小包袱,是母亲留给他的,里面有一本存折和一封信,存折上的数字高达数千万日元。他接着看母亲的遗书:“孩子,你从小爱乱花钱,我担心你会变成一个落魄的穷光蛋,因此才那样去做,一方面可以刺激你去赚…  相似文献   

18.
陔童之道 只要孩子愿意,他此刻便可飞上天去。 他所以不离开我们,并不是没有缘故。 他爱把他的头倚在妈妈的胸间,他即使是一刻不见她,也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19.
与母亲约会     
结婚17年了,我妻子想让我陪另一个女人吃晚餐、看电影。她说:"我爱你,但我知道有一个女人也很爱你,并且希望和你再相聚。"我妻子说的这另一个女人是我的母亲。母亲独自生活了20年,但是由于工作和两个孩子的缘故,我很少有时间去看她。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