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同理心———师生对话平台的基石同理心是对话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的从对方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使我们能够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行为,了解对方因此而产生的独特感受。同理心首先表现在教师和学生要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民主和平等包括知和情两  相似文献   

2.
同理心是指两代人都能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能够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行为,了解对方的内心感受。在家庭中,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能够从同理心的角度,去感受对方的意愿和态度,并有效地把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就会体验到相互间的理解与尊重,产生温暖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出彼此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在同理心的互动中来了解对方、感受对方的。但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他们对父母的同理心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在父母对他的同理心的过程中,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渐…  相似文献   

3.
陈红 《陕西教育》2008,(7):63-63
一、准确地向学生传授同理心 同理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最重要条件,更是师生之间建立良好沟通的前提和首要条件。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①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②了解导致某种情形的因素③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知道。实质上,在学校中,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在与学生沟通。教师就是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育目的的。  相似文献   

4.
“同理心”在教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教师对学生的同理心就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心理学上讲的“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1)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理解对方;(2)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3)让对方知道这种对他设身处地的了解。一、运用“同理心”,营造心灵沟通的氛围我在教育中尝试运用“同理心”,是在经历了一段教育失败的历程之后。教了几年的高三,再回到高一,在开学后的短短时间内,我就遇到了很多不合常理的事情。其一,开学第一天,高一新生的教室历来是静悄悄的,而我分明走进…  相似文献   

5.
同理心是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使我们能够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行为,了解他因此而产生的独特感受。人际关系沟通理论指出,同理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在学校教育中,同理心能帮助老师有效地实现师生沟通。  相似文献   

6.
同理心是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使我们能够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行为,了解他因此而产生的独特感受。人际关系沟通理论指出,同理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在学校教育中,同理心能帮助老师有效地实现师生沟通。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的包容性不是对学生的迁就和忍让,不是"同情心"的流露,而是"同理心"的体现,能够有效地促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尊和自信,加深他们对于文本内容的个体化解读和个性化思考,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陈艳红 《教师》2008,(23):10-11
首先,教师要能够做到换位思考。 教师要关心学生,那必须要了解学生,而要了解学生,首先必须进入学生的情绪和思想的系统中去,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而且也以他的思想去推理他的一切,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这样的同理心可以使对方感到理解与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与舒畅的满足感,这种感受可以诱发出彼此充满体谅和关怀的沟通氛围。  相似文献   

9.
孙晓萱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225+228-225,228
介绍了同理心的概念,阐述了同理心原则在师生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教师在运用同理心原则与学生沟通中应注意的问题,特别强调了语言技巧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所谓同理心,就是与对方的感觉、想法同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同理相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拉近教与学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在教学中,也有多方面的因素使思想政治课教师与学生的心理产生隔阂。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中关于"同理心"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同理心(empathy)亦称共感、共情,是站在对方立场思考的一种方式,是EQ理论的专有名词,是指正确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进而做到相互了解、关怀和情感上  相似文献   

12.
我认为,在当下的中国,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当我们在观察什么、表达什么或者倾听什么的时候,都特别需要同理心和现实感。所谓同理心,又叫做换位思考、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现实感是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客观存在(细节)的熟悉。英国思想家以赛亚·伯林有一本翻译成中文名为《现实感-观念及其历史研究》的书,中心思想就是,使我们能够洞察实际的人与物之间关系的现实感或历史感就是对细节的熟悉,相反,所有的所谓理论处理的是理想化了的实体,也就是普遍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邹平  吴桂彬 《广西教育》2013,(19):180-181
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高职院校就业困难学生的分类及特点,界定同理心概念,探讨同理心在高职院校就业困难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4.
同理心是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使我们能够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行为,了解他因此而产生的独特感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对318名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相关、回归、因素分析等方法,探讨影响中国医学专业学生尽职行为的因素。结果显示,同理心、职业认同、保密行为和实践经历联合解释尽职行为45.3%的变异,同理心、职业认同和实践经历联合解释学生保密行为21.6%的变异。在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师德建设以及社会实践是提升医学专业学生尽职行为的重要途径。除此以外,提升学生的同理心和职业认同、强化学生的保密行为也是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孟景 《现代企业教育》2014,(14):156-156
同理心指个体感知或想象他人的情感,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设身处地地体验到他人感受的心理过程,对于教育教学活动极为重要。教师的同理心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性别、观念、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教师可以善用微笑、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以及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等方法培养和促进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同理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变得更易生气,更易闹别扭,更情绪化,更容易冲动。一个教师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仍用以前的管理、教育方法无疑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老师必须尽可能地扮演情绪教练的角色,通过处理具体发生的事情,教会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所谓“同理心”,实际上是指换位思考,即与同学相处时能理解对方的想法,能设身处地的去体会当事人的心境。这里列举一个我遇到的实例。  高科、刘猛,男生,五年级,同位。高科:个子稍高,白胖,性格快乐、好动;刘猛:身材矮小、黑瘦,性格认真、内向。  …  相似文献   

18.
以生为本、构建生本课堂,需要教师设身处地站在学生角度思考教学、展开教学。这种"设身处地""站在学生角度"的教学心理、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即为教育教学的"同理心"。沈老师告诉我们,"师生同理"要求教师,设置与学生心理需求相契合、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留意学生情绪波动、照顾学生个性差异,适时适当引导课堂教学;客观真实、积极正面地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等等。除了这些要求之外,课堂走心还要注意什么?欢迎各位老师继续探讨这一问题,分享观点,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9.
同理心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站在他人角度感同身受的心态。其实,同理心不仅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人对待世间万物也应该有同理心。唤醒人们的同理心,唤醒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同理心,让我们生活的世界会变得愈加美好,这是教育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成功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而决定沟通质量高低的首要条件则是同理心。一、认识同理心,掌握同理心同理心不等于认同和赞同对方的行为和看法。认同和赞同中包括沟通双方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一致性,这些都融入了自己的主观评价。同理心是对学生有一种亲密的理解,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由此产生共鸣。同理心也不等于同情。在同情的心理活动中,交往的双方有高低、尊卑地位的差别。在同理心的心理活动中,沟通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无高低之分。也就是说,教师要放下架子,平等地与学生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