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弹性集群作为一个新概念,为集群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对国外弹性集群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以路径依赖理论和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为基础,从知识流动视角、复杂网络视角、生命周期与自适应周期视角对弹性集群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希望为我国的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以及高新区二次创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于不同介质的产业集群知识溢出途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缪小明  李刚 《科研管理》2006,27(4):44-47,52
本文在研究产业集群内部学习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集群中企业基于不同介质的知识溢出框架,揭示了产业集群中企业知识外溢途径和方式,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产业集群中的非正式沟通、技术引进和人力资本的流动是产业集群知识溢出的主要方式,而产品流动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管理》2015,(4):46-54
本文探讨了集群企业在知识流动中使用集群创新平台来管理知识流动的不确定性和控制知识流动风险的机制。文章指出,集群企业知识流动的风险来自知识流入方对知识流出方的知识价值缺乏正确的评价信息和知识流入方由于存在知识管理方面的缺陷两方面。通过对2007到2013年广东珠三角区662家集群企业知识流动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知识流动发生在跨行业企业之间、集群内部环境不顺畅,知识流动的相对规模较大、集群企业知识性资产特性差异较小等情况下,知识流入方会更倾向于使用集群创新平台以控制知识流动的风险。文章旨在通过完善创新平台风险控制机制来实现企业知识流动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普遍面临"锁定"困境。基于"新—新经济地理学"的企业异质性假设,从集群中一类重要的异质性主体——集群中的"知识守门者"出发,并认为产业集群应以知识守门者为核心,充分发挥"知识守门者"的知识转译、知识扩散和知识创造三大功能,从而构建产业集群的"本地溢出—知识守门者—全球管道"机制,以实现产业集群内外双向互动的开放式升级。最后,结合长沙新材料产业集群进行了案例研究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内的知识流动与创新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的产业集群分析对钻石模型中各个单个的要素对集群创新能力的影响关注较多,对各种要素之间的知识流动的研究则不够系统和全面,而实际上各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系——知识流动才是决定产业集群这一特殊创新系统绩效的关键。就此分析了产业集群内知识流动的主要特点,并解释了知识流动对集群创新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9,(12):47-52
从技术模块化、产品模块化和组织模块化对装备制造业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出发,探究模块化—知识流动—集群企业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块化对集群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隐性知识流动和显性知识流动分别在技术模块化、产品模块化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均起到了中介作用;但在组织模块化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过程中仅有显性知识流动起到了中介作用,隐性知识流动的中介作用未能得到证实。据此,提出了促进装备制造业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在获得知识共享、技术扩散等集聚优势的同时,也会出现由外部性引起的创新能力下降、由知识趋同导致的集群锁定等劣势,为了分析集群集聚优势、劣势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影响因素,论文从集群中知识共享与创新资源投入关系入手,以我国自主内生型产业集群为对象,将集群中的知识分为公共知识和私有知识,建立集群公共知识和企业的私有知识对产出的影响分析模型,研究知识共丰深度及私有知识产出弹性等因素对企业知识共享行为和创新资源投入的影响。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了集群中企业知识共享与创新资源投入的相互作用机理,支持政府针对不同类型集群的创新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8.
在对集群内知识流动的影响因素提出假设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创意产业集群内企业间双向知识流动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验证,并通过模型计算路径系数.结果表明知识供给主体、知识接收主体、知识属性、环境因素和流动主体间亲密度5个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对创意产业集群企业间双向知识流动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的知识流动类型、知识流动层次与形式、知识流动的主要特征与基于知识流动的竞争优势,从而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的知识流动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0.
集群内知识流动的空间不均衡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颖  杨锐  江祎祎 《科学学研究》2007,25(4):745-749
知识已成为创新的核心资源,集群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是企业创新活动发生的外在的客观情景。研究集群内知识流动的特征,及其整个知识网络的结构特征对于深刻把握集群创新的微观机制至关重要,也有利于地方产业集群的有效治理。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并从吸收能力角度,以苏州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为例,实证发现知识在集群网络里的流动、扩散呈现不均衡性、具有选择性,知识网络结构具有派系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多类型图书馆作为一定区域内的图书馆集群,其外部组成结构和内部知识流动均具有知识生态种群的特征.以知识生态观为指导,从系统观、平衡观、人本现、互动观和循环现等视角分析了多类型图书馆集群的发展战略,从构建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加强集群管理、建立协调委员会等方面探讨了多类型图书馆集群战略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研究呈现出从宏观到微观、从同质性到异质性、从"结构导向"到"行为导向"的深化发展趋势。在"微观异质"和"行为导向"的理论视角下,产业集群中一类重要的异质性主体———"知识守门者(knowledge gatekeepers)"的行为对产业集群升级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对"知识守门者"以及产业集群升级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之上,本文认为"知识守门者"的知识行为———知识吸收行为、知识转译行为与知识扩散行为以及"知识守门者"的战略行为———技术跨越行为、网络建构行为和规则制定行为共同驱动了产业集群的升级。文章最后根据理论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知识流动产生的知识外溢效应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至关重要,但由于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知识源匮乏,农业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风险导致的学习收益的不确定性,农业企业知识消化、吸收能力低下,农业产业集群中存在的学习智障等因素导致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的知识外溢效应有限。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析FD I背景下产业集群内的人力流动所产生的知识转移效应及其对集群升级的影响。结论表明:东道国政府采取何种策略最大化人力流动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从而促使集群升级,不仅与集群自身产业特性、发展水平、技术差异有关,而且还与本土员工的能力素质、学习能力高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构建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析FDI背景下产业集群内的人力流动所产生的知识转移效应及其对集群升级的影响.结论表明:东道国政府采取何种策略最大化人力流动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从而促使集群升级,不仅与集群自身产业特性、发展水平、技术差异有关,而且还与本土员工的能力素质、学习能力高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根据制造产业集群知识资源的特点,结合集群环境下知识资源管理的优势,从知识资源管理流程入手分析研究制造产业集群知识资源管理机制,主要包括:知识资源的整合机制、显性化机制、共享机制、创新机制、学习与流动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并提出集群协同创新服务平台知识资源管理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17.
张玲  王珺  李雪灵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6):140-148
知识本身所具有的流动性产生了知识社会化,但是以往知识社会化和知识溢出的相关研究中并未强调知识流动的双向性,从而产生了知识溢出或者增强、或者减弱了集群竞争优势的矛盾结论。将知识社会化依其方向性分为知识流入和知识溢出,以企业所处的集群网络位置为调节变量探讨知识社会化对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心性之于知识流入和知识溢出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均呈现出减弱的作用,而结构洞之于知识流入和知识溢出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则分别呈现出增强和减弱的相反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和国家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研究集群创新系统能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提高其创新速度和创新水平,进而促进区域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对集群创新系统的主体要素构成及其它们之间的知识流动进行了研究,并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为例,分析并提出了完善该集群创新系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概括了集群创新网络结构对等性的涵义及判别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结构对等性进行了分析,得出其对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和知识流动的加快、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加强以及便于有关部门的管理及政策指导上。分析了德阳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对等性及对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主要采用了系统学的思想,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集群知识系统的内部结构,区分了集群知识系统中几种不同的认知角色。实证结果显示,虽然知识在空气中"均匀地扩散",但主要在一部分具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核心企业之间流动。在集群企业不同的认知角色中,技术的守门人对集群知识的获取、创造和扩散的作用最大,其他角色在认知上相对封闭。要提高集群的知识创新和学习能力,根本在于增强集群内企业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