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后学院科学的大背景下,司托克斯关于研究起因探讨的科学研究象限模型也有了新的发展;从研发活动的产业化视角来分析,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看作是一种契约式的科研活动,而在产业化的进程中有了新的进展,即开始商品化.它的主体高校、研究所、企业内部研发机构和独立的研发企业或机构等构成了后学院研发活动中的新二维象限,通过研发活动的契约式与商品化程度进行界定;高校与研究所等居于新玻尔象限,企业内的研发机构在新爱迪生象限,独立的研发企业或机构形成了新巴斯德象限.从总体上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研发产业主体正从新爱迪生象限向新巴斯德象限演进,而我国仍在从新玻尔象限向新爱迪生象限进行实质性的演进,与此同时,也需要紧跟国际研发趋势向新巴斯德象限演进.  相似文献   

2.
创新型省份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国内外激烈的竞争态势,对创新型省份建设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本文根据司托克斯提出的巴斯德象限模型,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角度,提出面向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新巴斯德象限模型,并以江苏创新型省份建设为例,探讨创新型省份建设中如何运用新巴斯德象限模型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江苏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科学时代,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线性模型”和“巴斯德象限”的底层逻辑不断演进,世界科学研究的形态逐渐向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各类要素系统集成演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深入实践“线性模型”和“巴斯德象限”的基础上,聚焦打造创新链与产业链的闭环生态,坚持科学与产业一体设计、一体推进,构筑了“0—1—10”纵向融通重构和“10—∞”横向跨界整合的“蝴蝶模式”,并进行了体系化探索和系统化实践,有效促进了新产业、新业态的形成和扩展。  相似文献   

4.
严建新  王续琨 《科学学研究》2009,27(9):1298-1304
 科学研究的分类模型是制定科学政策的理论基础。V·布什1945年提出的一维模型在理论上割裂了基础研究与国家目标之间的直接联系。司托克斯以“认识”和“应用”维度构建的二维模型,将基础研究与国家目标融合于巴斯德象限中从而改进了布什的一维模型。然而,仅用两个维度来划分科学研究的类型仍不够充分,需要增加一个“学科”维度,将其扩展为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美国战后科学技术与政治契约关系框架面临极大的压力。在冷战初期形成的科学界与政府间的联系开始瓦解。司托克斯对布什的观点进行了挑战。论文认为,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司托克斯新契约关系提出的巴斯德象限、研究的科学前景和社会前景统一等新问题,才能重新建立政府与科学共同体之间的契约关系。  相似文献   

6.
当前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已跃居全国首位,但仍只是科技创新大省而非科技创新强省,其中,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是广东成为科技创新强省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从建设科技创新强省的内涵和要求出发,系统梳理广东基础研究发展的成效与问题,并基于巴斯德象限模型提出广东在新时期加强基础研究的政策设计取向以及推进路径,以及“大投入、大平台、大团队、高转化”的发展策略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前沿研究”、“转化型研究”与新交叉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科技活动的组织模式不断创新,出现了“前沿研究”(frontier research)和“转化型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等新概念。本研究在分析前沿研究、转化型研究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巴斯德象限模型的修正,并进一步提出用新模型思考与认识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定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研发机构逐渐在我国创新体系中崭露头角。本文基于巴斯德象限理论模型,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膜科学技术所为例,研究了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的共建模式,剖析其在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协同机制以及运作机理等方面的建设规律,探索科技与产业化结合的路径,为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难题提供新思路。最后,本文总结了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提出其共建的启示,以期形成科技体制改革的示范效应,带动江苏省域及其它省份地区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9.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和地区对于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建设国家及区域创新体系、提升国际竞争力都予以高度重视。本文结合技术科学思想、新巴斯德象限理论、协同创新理论,借鉴英美E-科学与CDI创造的关于网络环境下推进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一体化的新鲜经验,深化和拓宽目前国家及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考虑到"知识发现对创新系统的支持"、"知识源公开和计算思维对知识发现的支持",以及"技术创新对知识发现的需求"三个方面,将"国家/区域创新体系"改革重建为基于互联网的国家/区域"发现-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巴斯德式的研究范式被界定为巴斯德象限,巴斯德的专利行为开创了从基础研究中产出专利的典型范式。通过对巴斯德的专利进行详实考察,可以揭示出巴斯德式专利的形成机理和战略意义,也可对我国基础研究中的专利产出提供典型的案例借鉴。可以认为,应从科研主体、产学研合作、政策支撑等维度推动我国巴斯德式专利的产出,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巴斯德是现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他是 19世纪末法国酿酒业、丝绸业、畜牧业等的拯救者 ,还是正确运用科学方法的大师。他提出的“宇宙是不对称性函数”的思想、有机物浸液发生腐败的因果联系的思想、社会应用中的基础理论研究的思想等 ,都具重要方法论意义 ,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2.
创新活动非线性、分散和网络化等新兴趋势和现象的出现,给传统的创新效率评价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创新模式多样化趋势下的创新效率评价,一个基于"研发—转化"解耦视角的创新效率评价模型被提出。该模型尝试将被评价单元的创新效率分解到两个维度和四个象限,从而可以更加清晰地呈现不同的创新模式和升级路径。理论和实证分析显示:基于"研发—转化"解耦视角的评价模型可以更为准确地区分"研发效率"、"转化效率"与"创新效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更好地解构和重构创新效率的评价,从而对"无研发创新"和"研发活动网络化"等现象进行更为精确地刻画。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多案例研究法,以新冠疫情下的18个应急研发项目为样本,探索应急研发组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与时间赛跑"的快速应答机制。研究发现:基于"再发现"的研究、基于"再应用"的研究,以及兼顾认识追求和应用考虑的"巴斯德象限"研究是快速应答活动的主要形式,三者间存在相互支撑、迭代攀升的共进关系,分别遵循了科学发现的链式规律、扩展适应(exaptation)规律,以及通过促进科学研究和社会应用的快速融通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应答。资源即时共享、合法性迅速建立为快速应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前置条件。研究丰富了应急情境下的技术创新研究,在微观层面加深了对应急管理中科技研发的理解,为加强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优化平战结合的科技研发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4.
试论基础专利——以汤斯和肖洛的激光专利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归纳和解释基础专利的概念,选择汤斯和肖洛的激光技术专利作为研究对象,展示了基础专利的特征和作用。针对这项激光基础专利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提出基础专利的获取渠道。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指出我国在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获取基础专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不只是以求知为目的,并且实际上能够产生新技术.这种基于科学的创新往往发生在科学的前沿,并且与新行业的形成有关.但对这种创新的模式,理论上尚未深入研究.这篇文章通过对两个著名的案例(青霉素和晶体管的发明)的重新分析,对这一类创新的模式与动态进行了研究.基于科学的创新显示出由科学发现驱动的线性模式,依赖科学与技术的互动.这两个案例还显示:在某些行业,创新一直保持着与科学的联系,而在另一些行业,创新则由基于科学的模式转向基于技术的模式.这些发现对于政策和理论的含义也在文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与管理》2015,(6):3-9
2015年正值《自然辩证法》发表90周年,恩格斯在这本影响巨大的著作中高度评价了巴斯德为反驳当时流行的自然发生说所做的实验。通过考察19世纪前后西方微生物学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巴斯德为证伪自然发生说所进行的实验的确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实验虽然尚不足以彻底说服那些顽固坚持自然发生说的人们,但它却为微生物的发展,尤其是细菌可通过传染致病学说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正是因为有了巴斯德的贡献,德国的科赫、贝林和埃尔利希,以及其他国家的一些学者19世纪后半叶才能在微生物学领域建立一系列不朽的功绩。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研发团队绩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首先说明了研发团队的特点和研发团队绩效的涵义,结合对研发团队绩效进行评价的目的提出从研发团队的能力、研发团队内部互动过程、研发成果三个方面测评研发团队的绩效;然后应用结构方程原理构建研发团队绩效评价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最后将所构建模型应用于某企业研发团队绩效评价,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企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的层面层叠交错、环环相扣。企业管理的每一个层面又逐渐衍生出众多的分支,如企业战略、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如果单从企业管理的某一方面来剖析企业,我们只能是从平面而不是立体、从单维而不是多维的视角来审视企业,结果只能是管中窥豹。因此,从企业管理的核心层面出发,引入由四象限理论推理出的四象限模型、"两只手"模型和完整性模型来解构企业管理的视角,进而拓展企业研究的新领地。  相似文献   

19.
南湖 《世界发明》2002,25(11):40-41
19世纪的欧洲,人们对许多瘟疫、热病的致病原因知之甚少,因此,那时的人们在这些疾病的面前束手无策,任凭可怕的疾病横行肆虐。巴斯德,法兰西学院院士,目睹当时狂犬病对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潜心致力于“微生物致病”学说的研究。由于他卓有成效的研究发明,才使人类从此战胜了如炭疽病、霍乱和狂犬病等,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回顾巴斯德对狂犬病的探索历程,人们看到了一个科学家在探索发明中的缜密思维和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  相似文献   

20.
以两权分离环境为背景,依据科技企业特征,采取2018年创业板中科技企业数据为样本,构建了分析控制权配置对企业成长性影响路径的SEM模型,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对观测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并对研发活动在路径中的中介作用提出假设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股权结构对企业成长性具有正向影响;股权激励对企业成长性具有正向影响;研发活动在控制权配置与成长性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