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类语缀”是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文中提出的,并分为类前缀和类后缀。吕先生在文中说:“说它们作为前缀和后缀还差点儿,得加个‘类’字,是因为它们在语义上还没有完全虚化,有时候还以词根的面貌出现。”类语缀和语缀的性质相似,构词能力很强,在现代汉语中很活跃。语缀  相似文献   

2.
浅论汉语词缀的类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词缀,也叫语缀,是前缀、中缀、后缀的总称.关于现代汉语中词缀的认识,还有一些分歧,但在词缀必须依附于词根、表达虚化的意义这一点上是统一的.虚化,并不等于没有"价值".词缀所具有的范畴义和语法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对于这一点前人只是表面地例举性地提及,而且往往只进行单个词缀的研究,这就使我们忽略了一些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和它们背后隐藏的语言机制.  相似文献   

3.
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原因是多元的,诸如避免同音词造成的听觉上的模糊,为了语言表达的更准确、更明朗,为了音声的美感与和谐都有关系,词缀的衍生白不例外;前缀与后缀本质特征无别,同是词根的附加语素,多是由常用词虚化而变成词缀的,且都具有很强的口语性.不同处一是前缀没有副词前缀.二是前缀的组合能力远不如后缀,三是反映在构形上后缀复杂得多,四是前缀意义虚化得更为彻底.  相似文献   

4.
汉语里有些个后缀在语义上还没有完全虚化,有时候还以词根的面貌出现,吕叔湘先生把它们称之为“类后缀”,“法”字就是其中之一。例如: 枪法 刀法 眼法 手法 笔法 用法 办法 加法 减法 唱法“法”在这里,实际上都是词根,吕先生称它们为“类后缀”,是有道理的。这样“×+法”的形式都是名词,它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围。我们要讨论的是“状语+动(形或短语)+法”的形式,其中的“法”字是已完全虚化了的“后缀”。我们先以“读法”为例作个比较:  相似文献   

5.
“门”、“秀”作为词缀来源于英语,意义虚化成为类后缀,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里不太常见。“门”、“秀”进入汉语后,经过汉语系统规则的改造。意义逐渐虚化,构词时位置趋于固定,处于汉语构词语素和词缀的“中间状态”。  相似文献   

6.
义宁话属桂北平话,通行于旧义宁县范围的五通、保宁、中庸、宛田、黄沙五个乡镇。常用而较有特色的后缀有“子、儿、佬、婆、奶、公、肚、法、法子、头”,前缀有“老”,中缀有“哩”。义宁话的语缀远没有普通话丰富,但都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是对贵港市五里镇当地的方言之一——客家话进行语缀方面的研究,主要前缀、后缀和中缀三两方面着手,通过研究得出当地客家话语缀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有人把下面带“得”的词都看作是“词根 动词词尾”式: 懂得晓得认得觉得见得博得取得获得赢得值得免得省得懒得乐得了得笔者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词尾,也叫后缀,是语缀中的一种。汉语的语缀是比较复杂的问题,目前语法界里各家的看法还不完全一致。本文对这个问题不准备作深入的讨论。但是要探讨“得”这个构词成分是不是语缀,必然要涉及到这个问题。笔者评价构词成分“得”是否取得后缀的资格,是依据下面几点语缀的性质来衡  相似文献   

9.
后缀“子”     
余梦遥 《考试周刊》2012,(70):21-22
后缀“子”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缀,其中又可分为完全虚化和部分虚化两大类。然而汉语的语义演变使“子”是否为后缀.若作为后缀又归为哪一类及发音方法的确定仍处于模糊状态.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和探讨此问题。后缀“子”与实词“子”区别在于后者有明确的意义.而前者作为完全虚化一类其存在价值在于满足汉语发音双音节习惯.作为部分虚化一类则介于实词与后缀之间,可以从文字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  相似文献   

10.
加尤高山汉话名词的语缀分后缀和前缀,后缀有"子,崽、崽崽,头,娘、娘娘,婆,手,巴,佬,鬼,家,匠,师,夫,客"等,前缀有"老、阿"等。形容词语缀多为后缀,基本是双音节,且以重叠式为主,附着在单音节形容词后;前缀很少,一般表示程度深,包含"很"的意思。有些动词词根后加叠音后缀,具有强烈的形象色彩;这些动词多表示人的情态。量词语缀只有"子",且构词能力很弱。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的是广西横县平话的语缀。文章发现 ,该话除了一些特殊的语缀之外 ,还具有以下十分突出的特点 :中缀相当丰富 ,且集语缀、曲折形式、重叠形式于一体 ;后缀中“儿”与普通话的“儿化”现象相异 ,它作为后缀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 ,且与福建永春方言的“仔”尾极其相象 ,等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的是广西横县平话的语缀。文章发现,该话除了一些特殊的语缀之外,还具有以下十分突出的特点:中缀相当丰富,且集语缀、曲折形式、重叠形式于一体;后缀中“儿”与普通话的“儿化”现象相异,它作为后缀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且与福建永春方言的“仔”尾极其相象,等等。  相似文献   

13.
谭燕 《现代语文》2007,(6):80-81
湘潭方言构词后缀很丰富,能构成大量颇具特色的方言词,常见的有"子""头""手"等,而"头""手"等后缀的功能与普通话或其他方言基本相同,从分布上看虽然比普通话要广,但是不够特色,所以这里只讲"子"尾。另外,与后缀相似的一群特殊单音节或双音节,语法功能和语法结构近似后缀,但是其能产性相对来说要比后缀弱,表意趋于虚化,还没有完全虚化,我们把它们叫做类后缀,湘潭方言还存有大量独特的类后缀。  相似文献   

14.
词缀指汉语附加式合成词的附加成分,表示词的意义或某种语法作用,是一种定位语素。位于词根之前的叫前缀,位于词根之后的叫后缀。前缀如“老、小、第、初、阿”等,后缀如“子、儿、头、们”等。附加式构词是汉语合成词构成的重要方式之一,从汉语词汇发展历史的角度来看,词缀的丰富也是汉语词汇由单音节向多音节转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一提起汉语方言的词缀,以往总是首先想到南方的一些方言,像通行地区较广、使用频率很大的名词前缀“阿”,地方色彩很浓的名词后缀“仔、佬、公、母也”等等,而对北方地区方言的词缀却往往注意不够。实…  相似文献   

15.
<正>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后缀比较发达。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历史悠久的,如“子”、“儿”,“头”。据我们考察,这三个名词后缀在东汉以前就已经萌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正式形成,而在唐宋时期则已经高度发展和普遍化。今天我们语言中带“子”、“儿”、“头”的缀化词绝大部分在唐宋以前都已经出现。例如:“孩子、姑子、妹子、孙子、妮子、驴子,骡子、雀子、帽子、袜子、衫子、孩儿、孙儿、婆儿、狗儿、猫儿、门儿、窗儿、馒头、锄头、舌头、骨头、曰头、念头”等等,就是如此。第二类是较为年轻的,如“者”、“家”、“手”、“性”、“度”,“式”、“率”。虽然它们也是汉语中古老的语言成分,有的(如“者”、“家”)有时也起着类似后缀的作用,但是它们在古汉语中并没有发展成为名词后缀。只是近百年来,  相似文献   

16.
本分三节讨论象州话的语缀情况,第一节讨论前缀,包括“老、阿”。第二节讨论后缀,包括“仔、佬、婆、妹、头、鬼、家、水、穴、卵”。第三节讨论中缀,包括“里、鬼、卵”。  相似文献   

17.
很多英语单词是由词根、词头(前缀)、词尾(后缀)构成的派生词。词根是单词最基本的部分,表达单词的基本含义。在词根前面或后面加上前缀或后缀可以用来引申或转变词根的意义。前缀改变词根的词义,对词根的语义加以修饰或限制;后缀改变词根的词义和词性。笔者发现英语单词中还有一些“另类”的英语前缀,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在语法上把词根转化为不同的词性。现将这些前缀进行归纳,希望对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三节讨论象州话的语缀情况,第一节讨论前缀,包括“老、阿”.第二节讨论后缀,包括“仔、佬、婆、妹、头、鬼、家、水、■、卵”.第三节讨论中缀,包括“里、鬼、卵。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中实义虚化的词缀日趋丰富,与词根结合构成大量合成词。通过统计《现代汉语词典》中构成附加式合成词的词根词性,合成词的词性,词义与构成词的语素义的关系以及前缀与后缀各类别所占的比例,从而确定前、后缀语法功能上的不同,以此指导有关词汇方面的学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汉语里,“性”缀词分属名词、区别词两类.在共时和历时上,“性”缀词都存在语法功能由名词性功能向区别词性功能游移的现象.通过大量语料,考察现代汉语“性”缀词名词性功能弱化的现象,并将其分成四个非离散的等级序列,“性”缀词的词根呈现由形容词向名词、动词、数量词变化的趋势.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内在词根词性的不同、词类边界的模糊和实词“性”的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