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的人阅读相同的文章会有不同的体验,但是否所有的文章都适宜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解读,用游戏促学习的“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获得深刻而快乐的体验呢?这让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话“: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个性化阅读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窃以为是否运用角色扮演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角色扮演应因情而异,合时而用。其实角色扮演就是为了追求阅读过程的异彩纷呈,创造个性阅读的生长空间,实质就是为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搭建一个平台。像学习《找春天》一课时,不论教师怎样努力,似乎只有教师自己在为春天而陶醉。此…  相似文献   

2.
刘明珠 《广东教育》2008,(11):11-11
高考作文是需要创新意识的,借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句来说,就是“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取新翻《杨柳枝》”。同样,白居易也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也强调文章应该传播时代信息,紧贴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与时俱新。  相似文献   

3.
唐代大诗人自居易响亮地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涛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并致力于实践,创作出《秦中吟》等大量的新乐府,以“裨补时阙”,继承并发扬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做出了一大贡献。斯人已逝,古训犹存。“文章合为时而著”,是历代文人墨客富于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味着对时代风云的一种关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明发展的一种责任与使命。作为读书人,不仅要有“为时而著”之心,而且要真心撰写出关注时事民生之文。  相似文献   

4.
2013年,“中国梦”无疑是一个热词,作为教育的主流媒体---《湖南教育》精心进行的“中国梦”主题策划,真正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代放歌,唱响主旋律,共筑中国梦。
  我细心阅读《湖南教育》2013年1~5月与“中国梦”相关联的“人物专访”“十日谈”“教育时评”“深度报道”等栏目的相关文章,乃至封面,在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时,也给我诸多的教益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一、知人论世,知人论诗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这就说明了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卖炭翁》是《新乐府》五十首中比较有名的一篇。《新乐府》和《秦中吟》一样,都是白居易诗歌创作中比较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体现了作者“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作者自己把它归之于讽喻诗一类。这类诗一般都是“一吟悲一事”,讽刺的目的比较明  相似文献   

7.
叶玉虎 《生活教育》2013,(2):112-114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代大诗人贾岛拜访友人未遇.即兴写下了《题李凝幽居》和《寻隐者不遇》两首名诗。《游园不值》更是叶绍翁的即兴之作。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有效习作往往是“情动而辞发”、的结果,优秀的作品往往是学生的即兴之作。考场上“考出”的习作,课堂上“逼出”的习作大多充满“虚情假意”的味道。  相似文献   

8.
人们多以“味”、“韵”、“格”等审美概念概括词作的不同审美本质和特征,先著在《词洁》中提出的“洁”同样属于一个蕴含丰富的审美范畴。先著所谓的“洁”主要体现在词调、词的韵律以及语句的锤炼三个基本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洁”的内在核心,而“雅洁”和“才高情真”则是“洁”在更高层面的要求。文章采用分析法着重探讨“洁”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更深入地把握先著的词学思想和审美主张。’  相似文献   

9.
一、命题原则一般来说,高考作文命题有七大原则: 1.时代性原则。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命题总是与社会热点有关。2.间接性原则。认为高考作文题虽然是考热点,但出题是间接的。例如:“反对台独”是热点,命题可能是《归》、《手足情》,而不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10.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直是我们的历史习惯、思维传统。而考试文体的发展演变,从科举到高考,似乎也受着这样一个强大的逻辑制约,“文体合为时而变”。  相似文献   

11.
张娟 《黑河教育》2013,(4):56-56
教材分析《“美极了”和“糟透了”》是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是写作者在七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父母对此给予了不同的评价,作者在“美极了”“糟透了”这两种极端的评价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的作家。课文中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相似文献   

12.
“被”在古代是一种睡衣,称为寝衣,比一般衣服长,就寝时着之以卧,俗称小被子。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被,寝衣,长一身有半。”查手头商务印书馆2005年7月第4版第68次印刷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没有“被”字条: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第2版第11次印刷本《词诠》(杨树达著)也没有。  相似文献   

13.
去年年底,笔者参加市散文教学研讨会.听了《老王》、《怀李叔同先生》、《祁连雪》等几堂课后,最大的感受是.教师很少(几乎没有)带学生领略文章中的人情美、风景美,甚至连真正的思维训练都谈不上.更多的只是明示或暗示学生如何快速、准确地捕捉文中的相关信息、整合答案。比如,“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王的不幸?”“不幸的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李叔同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李叔同的认真体现在哪些地方?”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第四节有这样一句话,“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有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像的”。有学生问我,这里的“想像”和在其它的文章中经常出现的“想象”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如果是,哪一个更准确;如果不是,哪一个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可见古人早就强调了文章要与时事相结合。也就是文章要真实、新鲜,贴近生活。因此,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就应因时而导。所谓因时而导,即教师依据初中生年龄和心理特点,采撷典型时事、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或根据最近身边所发生的事去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一、结合政治形势,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新学期伊始,全国各地深入开展揭批“法轮功”拒绝邪教。我抓住此事布置学生写一篇议论文章,设计了《“法轮功”该不该禁》的题目。首先组织学生课后查阅报纸、观看电视、采访…  相似文献   

16.
开栏语     
正穿越经典名著浩瀚的精神世界,深度分享,让阅读更精彩!1月|经典读书会|推荐书目|《老人与海》|“文章合为时而著”。习近平总书记在浩如烟海的外国作家和作品中着重提及海明威和《老人与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老人与海》是习总书记推荐的书单之一。《老人与海》短小精悍,初版定稿全长仅26531个单词,  相似文献   

17.
“写作教学进行时”力求“变化中合”,这是教学主张的要义与信念。最早从哲学角度阐释“变化”概念的是《周易》。“易”的三层意思即:不易,变易,本易,都是关于变化的学问。《周易》中强调的变化是哲学辩证的:万物万事都在变化中发展,变化中又蕴藏着亘古不变的永叵定理,变中有不变,不变的也可能会变,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这样的哲学思想对我们的教学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不要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也不要一味求新,极端偏激;不要让教学变成高深莫测的理论堆砌,也不要成为浮躁肤浅的经验主义。  相似文献   

18.
吕晓红 《山东教育》2009,(11):22-22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主要讲述了司马迂忍辱负重编写《史记》的原因和过程。结合课文理解“发愤”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可是仅仅立足于课文,学生对“发愤”的理解不够透彻,感受也不是很深刻。跟《上下五千年》中的原文对比阅读,不难发现改编后的课文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空白,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笔者读完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复旦附中)数学教师汪杰良先生所著的《通往国际科学“奥赛”金牌之路——数学“研究型教学”的成功实践》(以下简称《金牌之路》,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一书后,深深体会到从事基础数学教育工作的教师的艰辛,  相似文献   

20.
任事     
导读 北宋大儒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谓道出了对知识分子的最高期望与要求。从温柔敦厚的《诗经》主旨到屈原九死未悔的爱国绝唱,从陈子昂复兴风雅兴寄传统到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新乐府运动,乃至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