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本文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没有历史发现者对具有新闻价值的历史事实的"发现",历史活用为新闻就很难实现;在"历史"活用为新闻的过程中,历史发现者的"发现"是创设新闻由头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历史发现式新闻"比"历史新闻"的提法更能够体现出历史之与新闻的合法关系,因而更容易为人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2.
"新闻秀"--平民的还是大众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姜红 《新闻记者》2004,(12):19-20
当《新闻联播》这样的传统电视新闻节目还在坚守"播新闻"的报道方式时,各地方台晚间时段的新闻节目大都以轻松的"说"和"聊"的方式为更多受众喜闻乐见,而东方卫视的《东方夜谭》则在"说新闻"之外更增加了演绎新闻的成分,姑且称之为"秀新闻"吧。从循规蹈矩的"报新闻"、"播新闻",到随意轻松的"说新闻"、"聊新闻",再到多少有些越轨的"秀新闻"、甚至"演新闻",如今  相似文献   

3.
目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节目形态上基本呈现两种发展态势--言论性新闻评论与述评性新闻评论.言论性新闻评论以语言表达观点为主,观众从语言中获取观点,可谓之"听"新闻,以<央视论坛>为典型代表;述评性新闻评论以画面叙述新闻事实,观点蕴含于画面事件之中,观众从画面中领会创作人员或媒介传递的观点,可谓之"看新闻",<焦点访谈>为典型代表.这两种节目形态拥有各自固定的收视人群,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与发展前景.本文从"听"与"看"的角度切入,通过<央视论坛>与<焦点访谈>分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数据新闻发展势头强劲,不少国内媒体纷纷开设数据新闻栏目.本文选择以广受好评的财新网"数字说"栏目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新闻题材、数据来源、呈现形式等方面着手,探索财新网"数字说"栏目数据新闻报道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革新思考,希望能够为其他媒体数据新闻栏目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受电子媒介和新闻媒体竞争的影响,一种新的新闻形式——图表新闻,在报纸媒体上应用日趋广泛。 图表新闻通常是以示意图、素描、流程图、条形图、曲线图、表格等形式,反映新闻的内容,它与新闻照片相比,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为,具有更强的时效性,更贴近现实生活,内容更为丰富,因此更有可看性。它通常以图表数据为主,文字为辅,更注重统计数据本身体现出来的启示与问题。它还因带着制作主体的创意与思考而增加了生命力,常能为受众所保存、收藏,以备查考,因而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目前,我国许多报刊采用了图表新闻品种,它通过对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电台、电视台正广泛以"说新闻"方式报道新闻,但"说新闻"目前存在着语言不规范、新闻选材的流俗化、辅助语言的自然主义等问题.新闻从业者对此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让"说新闻"更成熟、更完善.  相似文献   

7.
当今,心理问题逐渐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与此伴生的是反映大众,心理问题及心理变化的新闻类型--"心理新闻",此类新闻既具有新闻的一般特征,又拥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心理新闻"的特点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现代报刊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新闻图表愈来愈受到重视,被广泛采用.近年来,新闻图表已经从配角走向主角,从过去的文重图轻走向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图表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其形象直观、准确详实、简洁生动、灵活多样.一幅好的图表可以用数字、图案等来表达新闻事实,更加客观地反映事实,起到文字、照片所达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颖、精彩的新闻评论标题,总是令读者难以忘怀,记忆犹新;而平淡无华的标题却如同沙滩上的脚印,很快会被读者淡忘.如何才能使新闻评论的"眼睛"亮起来呢?笔者认为,除闯过炼意、选题、语言三关外,还要在求新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杨成文 《传媒》2018,(9):91-93
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一个关键概念,也是新闻工作者需要遵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之一.当今正处于信息膨胀的时期,人们比以前更易于获得信息,但同时也更加困惑.人们似乎更容易看见"真相",但核实真相很难.情绪的影响力超过事实,这样便进入了一个"后真相"的场域.在"后真相"时代,传统意义下的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着冲击与挑战,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中经常可以发现,有些新闻稿选题不错,但因不得要领,写得四平八稳,而使作品流于一般,可读性大打折扣.新闻写作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探索新闻特有的写作规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从众多新闻精品人手,对其进行深入考察和对比性分析、研究后,发现它们在写作中存在着一些潜在的规律,这些规律对于新闻写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笔者将这些规律简要地概括为"三入三出",即:巧入新出、深入浅出、精入简出.  相似文献   

12.
吴佩兰 《今传媒》2016,(2):141-142
播音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理论促进了播音员主持人业务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有志于电视播音事业的同行经过不懈努力,播音质量和理论研究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随着时代发展,新闻类节目播出形式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播出形式从之前的"播"新闻逐渐也有了"说"新闻、"评"新闻等类型,本文仅就"播"与"说"两种新闻播报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业务中,消息、通讯、评论是三大常规武器.在传统的新闻业务中,这三项武器是相互分离的,分工非常明确.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三项武器有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趋势,有人把这种体裁融合之后形成的新闻题材称为"新闻述评",也有人称之为"新闻评论",不管以何种名字冠之,这种新闻体裁融合的趋势正在成为一种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4.
每个节会当中,媒体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节会新闻在各类新闻媒体上也就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说其"独特",是因为它具有新闻资源高度集中和新闻事实人为策划正反两个方面的特性,这就使得媒体在这类活动中机遇与风险同在.  相似文献   

15.
新闻名誉侵权中"真实性证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名誉侵权是新闻侵权最常见的形式,而在新闻名誉侵权诉讼中,新闻媒体要想胜诉,往往要求助于对自己所传播信息的"真实性证明",因此"真实性证明"成为许多国家解决新闻名誉侵权诉讼的基本抗辩理由.但对于"真实性证明"问题的认识和司法实践,各国的表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刁广冰 《新闻知识》2007,(11):88-89
对于新闻记者与广大通讯员来说,在新闻采写过程中,常常要面对大量的公文材料。那么,如何去消化吸收?如何从公文中"发现"新闻,"淘"出新闻,实现公文与新闻的精彩转换?这里面有高下之分,大有学问。有些人往往能"化平淡为神奇",而有些人却时常"入宝山而空手归"。为此,有必要对二者加以辨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说:"思维,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笔者以为,新闻工作者要写出有新意、有深度、有影响的作品,就要全力开动思维,多思多想,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探究事物的根源和本质所在.这里所说的"想",不是凭空想象,更不是杜撰"新闻点子",制造新闻.  相似文献   

18.
陈奕 《东南传播》2011,(6):118-120
"媒介融合"已成为当前新闻传播界的重要趋势,反映到新闻教育领域,"媒介融合"专业的设置是对这一现状的积极回应.而作为世界上第一所创办"融合新闻"专业的新闻院校,密苏里新闻学院堪称典范.由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该院"融合新闻"专业的全面介绍,为我国新闻教育在媒介融合时代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图表新闻就是运用图表的形式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它不依附于一定的文字,而是一种独立存在的报道形式。近年来,图表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报道形式被纸质媒体广泛应用。图表的最大特点就是形象直观、简洁生动。一幅好的图表可以用数字、图案等来表达新闻事实,更加客观地反映事实,起到文字、照片所达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主题是新闻的"灵魂".一则新闻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主要看主题是否正确深刻.主题是"统帅",一篇新闻材料如何取舍,结构怎样安排等等,主要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来酌定."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话适用于各种体裁的写作,拿不住事物的"领"就不能顺文章的"毛".一堆材料,没有主题,就像是没统帅的乌合之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