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仁爱观是孔子最重要的思想内容之一,孔子在爱亲的基础上将其发展到泛爱众的层面,这本身是对当时族类的一种突破。孔子的仁爱观是"有教无类"产生的理论基础;同时,"有教无类"又是对孔子仁爱观的具体化实践。本文将"有教无类"置于孔子仁爱观视野下,探讨"有教无类"产生的理论基础和真实内涵,并进一步论述二者的关系问题,以期给予其正确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孔子的仁爱思想具有一定的启示。基于孔子仁爱思想与依法治国辩证关系的探讨,指出孔子仁爱思想包含依法治国理念,阐述孔子仁爱思想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和开创者,在孔子丰富的思想中,"仁学"是孔子学说中最主要的部分,也是其伦理学说的根本。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哈奇森是近代情感主义伦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也提出了"仁爱"的学说。在东西方两块不同的土地上,都孕育和产生了"仁爱"的思想,二者究竟有何思想共性和理论分歧,二者的"仁爱"思想对我国现当今社会有何借鉴意义和启迪作用。本文拟就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探索性的比较和论述。  相似文献   

4.
孔子生活在等级既分明又有所松动的春秋时代,他的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仁礼统一"表明孔子具有力图维护等级秩序的思想,但孔子同时又主张仁爱、平等,反映了孔子力图超越时代局限的努力.剖析了孔子伦理思想中的"仁礼统一"、"道德自我主义"、"仁爱原则"、"视人平等"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孔子的伦理思想的时代特点及其超越性.它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不无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全面分析和透视孔子教育思想的内容,其核心理念可以归结为;"仁爱"。"仁爱"教育理论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精华。继承孔子仁爱思想的合理精华,重新剖析"仁爱"思想的现实表现,努力实践"爱"的教育理念,不断完善和提升当前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论语>文本,发掘并阐释了孔子"仁爱"思想的四方面特征:一是主体上的二元性,二是价值目标上的至高性,三是道德和实践层面上的统摄性,四是现实中的可实践性.在此基础上,简要阐述了"仁爱"思想对政治、经济和全球文化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儒家经典对"仁"的记录和阐释,构成了孔子"仁"教育思想。道德标准的达成,是孔子"仁"思想的重要内容。今天,将孔子"仁"思想融入德育,仍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新时代,加强教师仁爱之心养成意识,适当增加中小学教材中关于传统道德和现代道德的内容,协调教法与时俱进和继承传统的平衡,是实现孔子"仁"思想融入德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孔子将仁视为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核心,并提出达到仁的境界的基本途径,表达了孔子对人与人交互主体性关系的重视和向往。作为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孟子从内在含义和人性基础等方面对孔子的仁爱学说及其中的交互主体思想因素进行深化和拓展,从而形成了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孔孟仁爱学说,并使交互主体思想成为儒家学说的一项基本的内容和原则,并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论语》中讲到"仁"的有五百多处。孔子没有给"仁"下一个剀切概括的定义,他总是随事指点、随处发挥,有时对学生的质问,总是按照学生的程度、性格等随意答复,但在《论语·里仁》记载了孔子告诉他的学生曾子他"一以贯之"的这一思想,即用曾子的话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根据孔子的思想,在一个礼貌的社会里,人与人相互对待出于仁爱。这种仁爱体现在"忠""恕"之中。"忠"可理解为"尽力去做""循礼待人""尽责"和"忠诚";"恕"就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一种对己对人的诚实谨愿的美德,这便是"忠恕"。"忠"是尽己,"恕"是推己及人,我们可以把"忠""恕"视为孔子"一以贯之"的核心思想"仁"的一体两面去认识。在社会文明的进程中,孔子的"忠恕"之道终将会成为人们修为的准则。  相似文献   

10.
旷玉妍 《考试周刊》2011,(73):29-30
《论语》是一本集合了孔子及其门下弟子言行的智慧语录,它所体现的儒家先贤思想流传至今影响后世。其中“仁”的思想贯穿于孔子思想体系的全过程.成为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仁”不仅体现了孔子对道德及人文精神的关注.而且展示了孔子仁爱、博大的精神风范。  相似文献   

11.
艾略特在《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成功刻画了一位中年男子在现代社会中毫无意义的生活。在生命哲学家柏格森的影响下,艾略特在该作品中以绵延观中的物理和心理时间为线索,同时展开,刻画出一个被时间利用的现代人形象。主要从柏格森的绵延与时间、绵延与自我的关系方面对T.S.艾略特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进行解读,分析绵延自我在《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体现,阐释艾略特的早期诗歌中的时间观。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大爱”这一关键词解释开始,分析了目前高校图书馆中的服务育人理念。通过对大爱精神在程度、深度、广度这三方面展开分析,指出大爱精神在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中体现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最后总结出高校图书馆在工作中以大爱精神为指导思想,可以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增强高校图书馆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3.
海岩的小说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在现在这样一个日益物质化、商业化的社会里,在这样一个人们已不知爱为何物的社会里,他为我们精心打造着唯美的爱情童话,给我们以无尽的憧憬和遐想。海岩的作品有其鲜明的特色,形成了"爱情 案件"的"海岩模式"。爱情与死亡是海岩作品永恒的主题,有了"死亡","爱情"才变得节外生枝;有了"爱情","死亡"才显得凄美动人。美丽的开始却注定着悲剧的结局,而悲剧的存在是因为不被人理解而产生的孤独。这种孤独则来源于现代社会多元的价值观念的冲突:命运的冲突、人性的冲突、文明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金庸小说的爱情主题蕴涵着丰厚的文化意义,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心目中的爱情观念,也折射出传统文化孕育下的“集体无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5.
爱情是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也是文学作品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不少爱情作品,在教授这些作品时,有必要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通过这些婚恋作品的教学,让学生去辨别生活中的美与丑、高尚与卑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6.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典型的存在主义哲学的小说。小说以查尔斯,萨拉和蒂娜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深刻而丰富地揭示了存在,自由与他人的主题。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主人公萨拉、查尔斯与亲人、恋人及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向读者揭示了他们的相同点:他们与周边人际的关系已经有意无意间形成了一种为相互利用,相互践踏,相互抵触,互为他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梦”是《红楼梦》的核心意蕴 ,也是宏著的重要特色。曹雪芹在书中写了大小 33个梦幻 ,说到底都是为表现“情味”服务的 ,情与梦水乳交融 ,浑然一体。在讲述故事内容 ,推动情节发展 ,塑造艺术形象 ,刻画人物性格 ,拓展思想内容 ,深化作品主题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生态主义的视角,揭示小说《恋爱中的女人》中所体现的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揭露工业革命给自然环境和人类身心带来的污秽,传达了作者劳伦斯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和"回归自然"的主张。本文结合生态批评的理论,主要倡导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力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坠入天上的深渊——从《伤逝》中子君的悲剧说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天上看见深渊”是鲁迅式的人生哲学,即使是对于爱情,鲁迅也警告说:“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止于至善”、凝固,是爱情的绝境,《伤逝》中子君的悲剧说明了这一哲学性的道理。自身封建主义精神奴役的心理积淀和男权社会的迫害所酿造的子君坠入深渊这一悲剧,意在使人们警醒:天上也有深渊,斗争不能终止。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40年代,随着恋爱观念广泛传播,恋爱悲剧也逐渐增多.很多知识女性接受了"灵肉一致"的恋爱观,与男子结交、恋爱,甚至发生非婚性关系;但她们却又无法彻底摆脱旧式贞操观念的束缚,一旦与男友分手或发现被骗婚,就会郁郁终生甚至自杀以谢罪.恋爱悲剧的发生,体现出恋爱自由观念对于现实生活之影响的复杂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