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张路 《百科知识》2010,(13):4-6
美国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历时15年、耗资4000万美元创造了一些新细胞(人造生命)。这项研究的负责人J·克雷格·文特尔把世界上这一首个人造生命称为“辛西娅”(即“人造儿”)。其实,这个人造儿只是一个人工合成的基因组,由这个基因组复制和产生了一些细胞,因此其本质是一种合成生命。  相似文献   

2.
胡静 《百科知识》2007,(10S):8-9
首先提出“人工生命”或“人造生命”概念的人,是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克里斯托芬·兰顿博士。1987年他指出,地球上的生物只不过是生命的一种形式,只有用人工的方法、计算机的方法或其他智能机械制造出具有生命特征的行为并加以研究,才能揭示生命全貌。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4月25日,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的阿兰·弗雷克研究团队表示,他们打造的人造子宫首次通过动物试验,让早产的小羊撑过危险期顺利存活,生理机能也和一般小羊相差无几。人造子宫初见雏形弗雷克团队研发的人造子宫确切地说是一种生物袋,看起来像一个大塑胶袋,是用特殊材质制成。研发这种人造子宫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早产儿的生命,但是  相似文献   

4.
何为非原自然生物? 不管你是喜欢它们,还是厌恶它们,它们都已经被人类高接远迎地"请进来"了.它们的名字,现在许许多多的人都耳熟能详:外来物种、转基因生物、克隆生物、人造生命.当然,对"人造生命"有些人还是刚刚听说.这些威名赫赫的生物还有-个共同的大名,就是非原自然生物.  相似文献   

5.
人工生命、人工系统、人工社会、人工一切?如果“人工”是指纯粹人想象出来的话,那么这一开场白是有道理的,因为整个技术科学和工程研究几乎是从事关于人造或人工系统的设计、分析、建造和控制,将来会走得更远。社会更是人创造出来的。不过,这样一来,似乎就没有引入“人工”的必要了,又回到常规熟知的“生命,系统,社会,一切”。  相似文献   

6.
《科技新时代》2008,(9):45-45
兔子退休 动物权利保护组织不必再抗议化妆品行业用兔子试验新型睫毛膏而让它们遭受痛苦了。现在,欧莱雅的科学家利用人体细胞培育了一种名为Episkin的人造皮肤,这种人造皮肤将让这样的动物试验成为历史。研究人员能通过多少在实验室培育的细胞被睫毛膏杀死而对其毒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7.
头颅可以移植,猴头已有移植成功的例子,人头移植成功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有人提出:人的心脏可以人造,称为“人工心脏”,那么人的脑袋是否也可以人造,即“人造脑袋”是否可能造得出来? 其实,自从人造心脏问世,并在人体上作了植入试验以来,人造脑和人造脑袋,亦在美国开始研制了。70年代初期,美国斯坦福大学利尔德教授,仿照人脑的神经组织结构,又仿制出一个很简单的“人造脑”样品。他的办法是从刚死而脑神经元未坏的大脑中,取出许多神经细胞单独加以培养,让这些神经细胞离体后继续存活,甚至继续分裂繁殖。然后,再把若干个神经元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极简单的人造脑组织,具有记忆能力。这是世界上最早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生活中的人造器官正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人造心脏可赐予患者第二次生命,人造耳蜗可使失聪者重获听力,人造肢体可使瘫痪者重新站起来……人造器官究竟有多神奇?就让我们跟随“身体”的步伐,沿着“器官”的隧道,进入人造器官的多样世界吧!  相似文献   

9.
《百科知识》2005,(1S):46-46
瑞士科学家发现,一些聚合物和陶瓷材料构成的新复合材料便于逐渐被人体吸收,于是以它为材料研制出一种像骨头一样坚硬而又有小孔的新型人造骨。用这种人造骨替代断裂的骨骼,能够让骨质细胞迅速生长,人造骨自身却随着骨质细胞的不断成熟而“溶解”,并最终给发育好的新骨骼让路。  相似文献   

10.
栾习芹 《科学中国》2007,(12):42-44
造物弄人。人类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200多万年,但至今仍不知自己来自何处。面对这样一个千古之谜,人类一直在思考和探索。近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进行了大胆尝试,在实验室还原生命诞生的过程,人工制造出新的生命。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科学家终于为制造“人造生命”做好了准备。日前,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就人造碱基及相关人工合成生命领域内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了全景式综述,着重介绍了氢键互补及疏水性两种最为主要的人造碱基对,探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六核酸分子人工合成生命及其对合成生物学未来发展的影响,简单综述了人造碱基在DNA检测诊断试剂盒等方面的成功应用实例。最后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前景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培育出一种类似于细菌的“人造细胞”。这种简单的“细胞”并不是真正的生命体,不能分裂和进化,但能连续数日生成蛋白质。  相似文献   

13.
超越死亡—海明威死之哲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芳 《科教文汇》2008,(19):235-235
人是有智慧的生物,人不仅是要活着,而且是要活的有价值。而死亡造就了人的生命价值的失落,如何面对死亡。让生命更有价值是人类持续不断的思考。海明威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表现的死亡哲学,对我们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告诉我们要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就要让自己的生命与整个人类的生命联系起来,让个体的生命在整个人类中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I0006-I0006
科学家找到了与人脑发育有关的独特基因~层粘连蛋白γ3(LAMC3),这种基因会决定人大脑皮质的特征。新研究有望让科学家理解大脑内的褶皱如何形成;也有助于科学家早日研制出“人造大脑”。  相似文献   

15.
一些无所畏惧的科学家正在研究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孕育生命——在人造子宫中。  相似文献   

16.
刘德英 《科学中国人》2005,(9):F0002-F0002,1
苏格拉底从遥远的历史隧道传来智慧之声:“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这声音,让多少追寻生命实质的人,不再将生命的思考停留在理论的表层;这声音,让多少不甘平庸的人,不愿再简单地演示一遍生老病死的轮回来终其一生。笔者要叙述的,正是这样一位有着执著精神与不懈信念,为报效祖国而不惧生死的人。他,就是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第一座人才摇篮的军中博导——许化龙。  相似文献   

17.
J&#183;克雷格&#183;文特尔带领的团队在实验室中合成了完整的基因组DNA,引发了一场关于“人造生命”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8.
李一平 《金秋科苑》2009,(13):51-51
提起人造鼻子、人造舌头,大部分人会想起人造器官,但这里提到的人造鼻子却不是安装在人身上的,而是应用于更广泛领域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梁涛 《科教文汇》2009,(23):62-62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尊重人的生命存在,培育人的主体精神,反映教育的丰富内涵,促进生命的全面发展,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追求教育的艺术境界,让生命因接受教育而精彩,让教育因尊重生命而深刻。生命教育融入校园生活的开展,对于当代教育来说,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虽然"人造物种"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在生物学界已经是炙手可热的研究新领域。人造物种不同于克隆生物,它是将基因片断人为地重新组合,并培育成一个可以自我生存、繁殖的崭新生命体,可以说是一个完全人为创造的新物种。科学家们表示,他们认为人造生命在本质上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要素:第一,必须有一种薄膜型容器(细胞膜)来容纳细胞物质;第二,要能进行新陈代谢,即细胞结构内营养物质的补充及更新能力;第三,具有自己的基因,基因是细胞构造必需的生物学规则,它必须能够遗传给下一代,并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自我调整,也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到目前为止,科学界还没有公布一个可以称为人造物种的生物被成功发明,一切还都处于实验探索阶段,而首先进入科学家视线的目标就是那些生命构成最简单的细胞和微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