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孝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且是诸道德之首。究竟何谓“孝”?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人的“孝”观念有所淡化,甚至发生扭曲。本文试图从儒家孝道出发,来论证“孝”是永恒的主题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及今,我们都在大力地宣传它,弘扬它。然而,又有多少人能为“孝”尽职尽责呢?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从事高校德育工作实践为依据,论述了“孝”字起航,弘扬传统美德,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阐明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与核心;探索了从“孝”字切入,继承传统美德,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总结了坚持三个教育与三个实践相统一的高校德育工作新方法,坚持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机统一;坚持统扬传统美德与实践基本道德规范,贯彻大学生守则的有机统一,将把高校的德育工作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汉字“孝”的字形像一个孩子搀扶老人走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孝”的文化传统。天长市城南小学11岁的男孩魏陆篪用实际行动诠释“孝”字,将尊老敬老的德孝精神传承下来。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魏陆篪努力追求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记载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悠久,灿烂辉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涉及方方面面,内容极其丰富,这里仅就家庭中孝敬父母的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中国历史上,“孝”是进入家庭生活最早的伦理道德范畴。传说尧时,“虞舜,性至孝”,感动天地,“帝尧闻之,遂以天下让焉。”此后,孝敬父母就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伴随着家庭的脚步与历史一起前进。在春秋战国时,许多伟大的思想家都论述过“孝”的问题。孔子说:“君子务本,  相似文献   

6.
李科 《考试周刊》2010,(14):197-198
“孝”是《论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然而,当今部分大学生孝德观念缺失,因此开展大学生孝德教育对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孟子德育思想对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崇高精神境界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发蒙作用,对于孟子“孝”之思想更具有普世价值.深入挖掘孟子“孝”之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对于新时期思想政治建设、精神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围绕孟子“何谓大事”,“何谓大孝”,“如何行孝”及孟子“孝”思想之当代启示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是源远流长的古训,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许人人都能理解“善”与“孝”的关系和意义,但要真正把“孝”落到实际生活中,那就不容易了。在这里,我要给大家讲一讲我爷爷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朱志春 《江苏教育》2014,(12):37-38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0.
百善孝为先     
孝,这个古老而又现实的话题,今天已越来越被提起。人人都有父母长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千千万万龙的传人奉行了数千年,可是,欲说“孝”字,还真不容易!想说“孝”字不容易,是因为这个神圣的字眼多少年被一个“左”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有着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仁、善、忠、孝的先例举不胜举。“和”也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之一,“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天时、地利、人和”等词语概括了“和”在为人处事中的重要作用,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新时期对“和”的最好阐发,一时问“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应运而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孝,做人之根,百善之本;孝,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做子女的来说,孝,是本分、是义务、是良知,是每时每刻都要牢记心头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3.
应重视小学生“孝敬父母”的启蒙教育余维文中华民族有许多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便是其中之一。孝敬父母.不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小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小学德育纲要》和《小学生日常规范》都有“孝...  相似文献   

14.
“孝”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之一,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日常人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伦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孟子认为“孝”处于道之近端,其孝道思想具有守身、养亲、顺意、尊亲、善后、继志、忠君的丰富内涵,以悦亲而无所愧怍为终极目的。在孟子的“孝”伦理构设当中,虞舜之孝得到了充分阐发。虞舜由孝而行,深谙行孝之权变智慧,以至诚之“孝”感化其父,成为孟子之“孝”的顶点。性善论为孝道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托,“人性本善”使每个人都具有了为“孝”的可能,并且指出了修“孝”之形上方法。但在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视角下,性善论存在先天缺陷,难以在今天继续为孟子之“孝”提供支撑,孟子之“孝”的吸收与借鉴还需寻找新的形上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煜 《中学教育》2008,(7):25-26
“孝”是一种已融入中华民族血液中的传统美德。《说文解字》解释“孝”是“善事父母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子女敬爱奉养父母的行为。改革开放后,传统道德,包括“孝”的涵义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梳理。很多学校开展了感恩父母的教育活动。但是,当前青少年的道德素养还是不容乐观,在学校教育中全面系统地提倡“孝道”,仍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6.
“忠、孝、礼、义、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校的德育特色。去年,我校高二A(3)班面向全校和家长举行了以“孝”为中心的德育主题班会:“亲情润我心,孝心显我情”。作为班主任,身临其境,我被班会浓浓的情意感染了,大家也都流着感动的泪。作为教育工作者,由此,我深深地懂得育人育德来不得半点伪饰和生硬,它呼唤的是率真和生动。  相似文献   

17.
走进太原市后小河小学,校网墙壁上挂着一面红底自字的新牌子——“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率先映入记者的眼帘。这八个大字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髓。该校从今年开始开展了关于“人生八德”的一系列教育,“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因此他们首先从“孝”字入手.在寒假期间让学生“孝”迎佳节,回家“尽孝”。  相似文献   

18.
提起“师德”,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师对生的“德”,而很少想到生的言行对师德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根据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师德铸炼的过程,既是师者向学生播洒爱的甘霖的过程,也是学生敬师爱师,向师倾泄爱的暖流的过程。故此,我们想就学生的品格修养与教师的道德锤炼,谈谈 自己的看法。    一、“学生”之孝敬修养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中,“孝”是最为持久且深入人心的。儒家经典之———《孝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谈论“孝”的著作。在这部经书及后人为此书作的“注”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  相似文献   

19.
百行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特质,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教化的出发点。在今天,“孝道”教育依然是青少年实现社会化道德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首先探讨了当今青少年孝道教育的现状;其次讨论了对青少年进行孝道教育的毖要性;最后针对如何对青少年进行孝道教育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德孝文化随着时代变迁出现了多次变化,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德孝文化的认识日益加深,并且它和社会治理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思想,引导全国人民在坚持改革创新的基础上,有效融入传统美德,将传统美德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过程中。通过研究德孝文化和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推动德孝文化对社会治理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