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电影细节的审美功能与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画面乃是电影的基本构成之一,细节又是画面的基本构成之一,因此,电影的美,更多的要透过画面中的细节来体现。这就需要创作者创造激发细节的审美形式,力求形式与内容真实深刻的有机统一。在客观物象主观化、主观情志外形化的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的过程中,实现被摄对象与电影创作者、影像画面与电影观众这两大方面的交叉融合、有机统一,使影像画面中的细节审美功能转化为欣赏者读解过程中的美感,从而获得电影细节的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电影诞生后,人们就开始寻找其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在所有的艺术形象中,影视艺术形象最真实、最具有直观性,能在人们眼前精确地再现出事物的一切细微特征,从而具有其他任何艺术无法企及的真实地反映对象的独特能力"。任何国家或地区的电影都要面对电影"真实"问题。纪实性电影美学观认为电影的"真实"观念是对现实世界客观的、真实的再现,其代表有纪录片的先驱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本文将从这两个电影思潮去探讨"真实"观念。  相似文献   

3.
机械时代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利用机器进行创作。本文阐释了电影作为机械时代的艺术作品与传统艺术创作的区别及特点,尤其是数字技术出现后,计算机作为电影艺术创作中一个新的工具和媒介,对传统时期电影"真实美学"理论的彻底颠覆,以及带来的艺术创作主体的分化。  相似文献   

4.
真实再现是一种创作形态,其表现方式是强化蒙太奇的创作方式,用观点、方式组合素材;真实再现更是一种创作观念,其理念是用一定的主观意识去处理客观材料,并让全片的整体具有客观性,不违反真实原则和非虚构原则.电视画面的真实再现,根据再现中涉及的内容可以将它分为局部暗示、场景重现、戏剧再现、变形再现、模拟历史人物的主观视野这五种主要方式.真实再现的出现是影视作品的特殊属性决定的.它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是今天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市场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独特优势更会将纪录片带来一片新的艺术表现天地.  相似文献   

5.
主观镜头是从片中角色的视点拍摄的镜头。在电影《被遗忘的人们》中,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在客观叙事的框架中巧用主观镜头,再现了角色的心理主观,创造出令观众惊奇的审美效应。文章将从分切式主观镜头、摇移式主观镜头、全景式主观镜头、连续式主观镜头与综合性主观镜头这五种类型来解读影片,以窥探影片充满张力的叙事技艺。  相似文献   

6.
目前高校色彩基础教学多通过大量的写生来训练学生对客观物体色彩的再现能力,这对于学生色彩能力的培养是不全面的.因为对于当代艺术创作而言,如何运用主观色彩去表达作者情感与画面主题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色彩基础教学中应加强学生主观色彩的培养与训练,为其今后的艺术创作更好的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18世纪以来欧洲绘画开始了从客观再现向主观表现的转变,掀起了从具象向印象再向表现转变的艺术创作潮流。探究梵高处理客观自然与主观表现、静态造型与情感运动、冷暖色彩等关系的特点,分析当中的心理动机,这对于把握梵高绘画艺术的生成机制和本质规律,以及欧洲近代绘画潮流的变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客观色彩与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是有区别的,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的客观色彩,指的是自然界的万物在光的作用下,任何具备正常视觉生理机能的人都能感受到的真实色彩.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则是艺术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通过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运用艺术手段使客观色彩真实地再现所创作出来的主观色彩.了解和熟悉客观色彩的形成规律、才能把握住其各个变化因素之间的必然联系,在运用艺术手段再现生活中美的色彩组合时不至于违反生活的真实,从而使作品更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真实再现与纪实片的真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实再现与纪录片的真实性原则并不矛盾。纪录片的真实性应该是客观真实与主观真实的结合,只有纪录的人物和事件都有事实根据,创作表达了内心的真实感受,观众看了觉得真实可信,才是纪录片真实的完美境界。真实再现的基本前提是要有证据,它并不隐瞒“再现”行为本身,且具有白描化、虚拟化的特征。创作对再现分寸的把握决定着具体作品是否真实,而观众的接受最后决定分纪录片的真实判断。  相似文献   

10.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科学地界定什么是客观真实,指出诉讼证明标准——客观真实。客观真实是指:主观上裁判者依法据以裁判的、形式上符合法律要求的、客观上与案件有关的并能再现案件的客观存在的事实,分析了客观真实在神示证据制度、自由心证制度和法定证据制度中,始终是诉讼证明追求的基本理念和终极目标,并在现实三种证明模式之批判基础上,认为我国的诉讼证明追求的理念和目标应是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11.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科学地界定什么是客观真实,指出诉讼证明标准——客观真实。客观真实是指:主观上裁判者依法据以裁判的、形式上符舍法律要求的、客观上与案件有关的并能再现案件的客观存在的事实,分析了客观真实在神示证据制度、自由心证制度和法定证据制度中,始终是诉讼证明追求的基本理念和终极目标,并在现实三种证明模式之批判基础上,认为我国的诉讼证明追求的理念和目标应是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12.
韩国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对故事进行不同的情节感知,通过叙述中心人物的改变打破传统的电影叙述风格,实现客观视角与主观视角的有效转换.这种叙述视角的创新使影片更有表现力,叙述更有层次感,使观众感知更加趋向真实.  相似文献   

13.
绘画的真实性应包括客观上的真与主观上的真,西方传统绘画注重客观真实,而现代绘画越来越注重主观真实,即使是形式上写实的绘画,也不等同于自然界中的真实.  相似文献   

14.
王蒙的“季节系列”小说是对知识分子命运观照的集中体现,王蒙从真实和诗情两个维度进行思考,对知识分子心路历程作了真实再现,在真实中又饱含着作者人文主义的诗情光环,力求从主观到客观作双维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在哲学意义上,再现“历史真实”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表述。历史影片的成功不在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因为“历史”绝对客观的真实已经完全消弥。“影视史学”和“书写历史”有完全不同的历史真实标准。历史影片的成功之处是“客观历史精神和主观艺术想像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一种叙事存在。新闻叙事是新闻叙述者对新近发生事实的重构。这种新闻叙事的重构,使得新闻叙事的三个层面都表现出主观倾向性,以致新闻理论倡导者提倡的新闻客观真实的本质只能成为叙述者主观认识上的真实,而纯然的客观真实成为新闻工作者一个无法企及的梦。新闻叙事的客观真实性与主观倾向性的交融,使得新闻叙事只能在两者之间追求一种平衡点,让叙述的新闻更可能接近事实的本相。  相似文献   

17.
浪漫主义是对古典主义理性精神的对抗,其主观自我表现意识的勃兴是以古典主义对典范广西的遵崇、对客观具象实体的逼真再现与精细摹仿、抑制主体的自我创造为批判指向的。浪漫主义的艺术本体论是建立在对人的感性存在和真实生命活动的认可与推崇基础之上的,这也是浪漫主义的主观自我意识的本体论渊源。但是,浪漫主义对主观自我的极致张扬恰恰又是以无视生命个体的真实生存状态而企图切断其与人类文明整体生存状况的联系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8.
1 再现与表现做为一对美学范畴,在传统理论中被归结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创作方式,再现的主要对象是客观的外在现实,表现的对象是主观的内在情感。艺术史研究中关于艺术发展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主流的划分,主要是基于这种区别。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较为流行的看法是西方艺术重再现,因而创建了“典型”理论;东方艺术重表现,因而发展了“意境”理论。尽管有些同志对此提出异议。但也只是认为东西方各有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并不存在以哪一个为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自传回忆性的文章一般被认为有着重要的历史和史料价值,主要是因为这些文本一般是以第一称和亲历者的角度进行记录的。但是这些文本在形成的过程实际上一个受着客观记忆,自觉与不自觉的主观意识在对事件进行裁减和再现,自传性的写作是有着明确的主题和目标。在追求真实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一个再现自我需要自我在场和抽离自我即自我不再场的矛盾。因此其追求的真实是一个重塑和过滤化后的真实。  相似文献   

20.
艺术真实是主观真实和客观真实的结合。客观真实是艺术真实的基础,主观真实是艺术真实的主导。不同的读者对同一部作品的艺术真实常常会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