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形神论美学是魏晋六朝独特审美文化的产物.诞生于魏晋六朝人物画论。魏晋六朝玄学与佛学的繁荣为它提供了理论内容和思想方法.人物品藻中重视人物内在精神兼重形色之美的审美观照方式,由于玄学名士的加盟画坛而进入绘画领域,加之当时绘画以人物画为主的事实.诸种条件共同作用促成了形神论美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绘画有其独特的审美,从早期对形的追求到魏晋时期"以形写神"观点的提出,从隋唐五代时期"形神兼备"思想的盛行到宋元后文人画中"得意忘形"理论的发展,使传统绘画最终确定了以表达自我情感为主流的审美情趣。本文通过历史上各个时期对"形""神"关系的不同认识,阐述中国传统绘画所具有的独特审美。  相似文献   

3.
形神是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在其发展流变中,显示出对于艺术创作的深刻影响。形神观念以及衍生的"形似"和"神似"的辩证运动,在中国的艺术传统中发挥着深远的作用,而且还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美学的特质。从中国艺术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内涵而言,形神范畴体现了中国的视觉艺术理论的特殊品格。同时,我们亦可从现象学的角度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从东晋顾恺之绘画形神观和现代傅雷文学翻译形神观的认识着手,从理论、实践以及审美等角度对中国传统绘画形神观和文学翻译理论形神观进行对比研究,以期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从而丰富和拓展文学翻译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崔慧香 《文教资料》2007,(21):103-105
形神论一直是贯穿中国画论的主要命题。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画论有关形神关系的论述奠定了中国画论的基础,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应目畅神、气韵生动等观点,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绘画理论和创作。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传统绘画的“中和至美”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中和至美”是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成熟之美,在新的历史时期,这种美的范畴又被赋予了新的文化艺术内涵,并且被发展、导向、整合为新时期的美学典范。  相似文献   

7.
荆浩《笔法记》是中国山水画走向成熟时期的重要绘画理论著作。“图真论”的提出,第一次把“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统一为“度物象而取其真”,发展了中国画的“形神论”;“气韵论”赋予传统“气韵”新内涵;“思景论”为绘画创作提供了新的思维观;“笔墨论”确立了中国独特的造型语言。《笔法记》都对中国山水画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具象绘画与意象绘画的历史背景和美学理论特征,以及具象绘画向意象绘画发展衍变的历史趋势和现代部分作者绘画风格变化与创新的现象研究。  相似文献   

9.
邓以蛰是二十世纪在西学背景下对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等进行研究并建立自己独特体系的学者。其运用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方法对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理论进行了具有特色的体系重构,并以此探求中国传统绘画的未来走向,这些对当代的绘画美学无疑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具象绘画与意象绘画的历史背景和美学理论特征,以及具象绘画向意象绘画发展衍变的历史趋势和现代部分作者绘画风格变化与创新的现象研究.  相似文献   

11.
老庄以来重神轻形的"形神"观,在魏晋人物品藻、谈玄之风的影响下,逐步与绘画理论融合,确立起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尚"神韵"的特色,独具审美趣味。六朝绘画"形神观"对后世绘画、书法、雕塑等影响遥深,可说是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核心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形神说”见于我国古代画论,是我国绘画理论中深具影响、自成系统的专门理论。虽然艺术的门类众多,反映社会生活的方式和理论研究的对象也迥然有别,但作为艺术理论的研究,绘画理论与文学理论也不无密切关系。纵观历代文论,我们不难发见,在文学理论中吸收绘画“形神说”理论的现象极为普遍。以  相似文献   

13.
具象绘画与意象绘画的历史背景和美学理论特征,以及具象绘画向意象绘画发展衍变的历史趋势和现代部分作绘画风格变化与创新的现象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吴琼 《文教资料》2010,(31):88-89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开始独立发展.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是山水画论的开端。他们都提出了重要的美学思想。但他们的美学思想是有区别的。本文从人生境遇、形神关系、创作情感和审美感受等方面来研究其差异.区分他们的美学思想对深入研究山水画理论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美学对气韵生动的解释不够全面。气韵生动是从绘画的角度对艺术的形神提出的总体要求,即神要有气韵,形要生动。气韵生动论在历史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具体化。气韵生动论的强大生命力来源于其根深蒂固的民族化性。意境乃气韵生动之境,气韵生动是意境之魂。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论述了自魏晋以来历史上有关形和神的理论发展及要求,指出行和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认为,绘画应该形神兼备,尤其不可忽略神,神离不开形,形为神服务。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意境"理论首先出现并成熟于诗学领域,之后逐渐扩展到艺术领域。绘画中出现的"意境"理论,在形成过程中,受到"意象"以及"境界"两个范畴的深刻影响,这与诗学领域中出现的情况具有一致性。诗学"意境"理论所具备的内涵及三个美学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境生象外,同样适用于绘画领域。通过对绘画领域"意境"理论的梳理以及相关山水画理论的解读,以期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认识"意境"这个传统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8.
艺术大师刘海粟教授以独创的艺术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丰富而又系统的绘画美学思想。美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理想境界;美的象征在于生命和创造;从“人的感受”到“法由心造”再到“生命的流动”;重视绘画艺术的形式美和技巧美;强调形神兼备,善于造出意境;提出气韵生动是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  相似文献   

19.
绘画是一门独特的人文学科,它的发展有一整套完善的美学理念,这种美学理念影响并指导着中西传统绘画的发展与创新.而中西传统绘画美学由于中西方在思想源流、文化内涵、技巧方法上的不同又存在一定的差异.中西方绘画美学客观的比较分析,对加强绘画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西方绘画美学比较体系的建构也有利于互相取长补短,更好地丰富和发展中西方民族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20.
中国漆画民族性内涵亟待研究.从阐述中国漆画的历史地位以及国际影响力入手,以透析中国漆画运用的色彩、工艺、材料等艺术语言为主线,来探讨作品相应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民族文化.总结出漆画的根本属性是其民族性,工艺性与绘画性等绘画属性均围绕民族性内涵展开,为研究漆画的民族性内涵提供了理论参考,有利于从精神内涵角度解释漆画被称为中国民族艺术的活化石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